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今日湖州

湖州:实干争先 奋楫新征程

杨斌英 梁振振

  风催春来,万物焕新。城市与人,再次启程。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近年来,湖州围绕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2024年,湖州再次擂响战鼓,聚焦新机遇、新坐标和新赛道,持续以实干争先的姿态,以实绩论英雄、以项目促发展、以起跑抢开局,激发“创改开”新动能,打开“稳进立”新局面。

创省级示范 美丽城镇再出发

杨斌英 梁振振

  近日,浙江省《2023年全省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建设名单》公布,其中,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成功入选。

  织里镇区位优势明显,被誉为中国童装之都,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太湖溇港水利工程所在地,是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极具活力的地区。

  吴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五个现代化”建设和重点区块行动部署,织里镇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方案共谋划建设项目52个,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类16项、公共服务类13项、经济产业类9项、人文环境类10项以及综合治理类4项,共计政府投资约49.2亿元,其中重点区块共谋划建设项目11个,政府投资约11.76亿元。

  区域协同,共建南太湖城市发展带。织里镇对内实施城、镇、村联动发展,布局商业综合体、文体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等区级现代化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提升城镇功能布局;对外推进供水、供电、燃气等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建设,打好发展基础。

  产城融合,共铺城乡一体共富路。织里镇既抓物质富裕,优化创业生态环境,持续汇聚创新创造的要素流量,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科学布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也抓精神富有,加快“产城人文”深度融合,传承和发扬织里人民崇礼尚义、坚韧不拔的扁担精神,持续培育引领文明和谐社会风尚,精准发力打响“新青创理想城”城市品牌。

  精准触达,共绘幸福织里新画卷。织里镇在拥有“社会治理”金名片的基础上,继续加快推进镇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争取在体制改革上更进一步、调解网络上更深一层、治理品牌上更亮一分;针对新青年新居民,织里镇出台了《织里镇创业安居专项行动方案》,积极探索更加科学完善的入学政策,持续深化新居民医疗保险及购房补贴政策,拓展数字化改革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场景,实现新居民公共服务精准触达。

  接下来,织里镇将把握创建现代化美丽城镇新机遇,以“一根扁担挑起一座城”的时代精神,奋力书写织里镇高质量发展和迈向“环太湖第一镇”的崭新篇章。

搭建舞台 助力青年成才

梅亦洋 沈璐璐

  “嵇师傅,请先在这边签到,抽取您的座位号,按座位号入座,就可以参与选房啦。”近日,在德清县新安镇西庙桥村全域土地整治一期分房活动现场,该镇青年党员严王惠同镇村的其他干部一起忙碌着。

  连日来,新安镇的年轻干部奔波在西庙桥村的农户家中,同农户进行交流,为最后的分房工作做准备。随着63户分房工作顺利完成,该村的全域土地整治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土地整治工作有序推进,镇上的这些年轻干部派上了大用场。”西庙桥村党总支书记嵇祥荣说。

  为了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加快年轻干部成长速度,该镇去年开展了“翼彼新苗”成长计划,14名年轻干部领办攻坚项目,其中就有全域土地整治这一项中心工作,年轻干部在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除了实战考验以外,为提升年轻干部“干、写、说”综合能力,该镇还相继组织了“‘年轻干部面对面’信息写作交流会”“年轻干部成长交流会”等活动12次。“参与各类比拼和下村的活动,让我的能力实现了全方位的提升,作为镇上新青年宣讲团的一员,在车间开展宣讲的经历也让我得到了成长。”该镇年轻干部刘可欣说。

  今年以来,新安镇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际行动,利用周六和晚上的时间下乡走亲、联村入户,持之以恒地开展“农家屋里话家常”活动,面对面了解企业和群众的所需和困难。该镇年轻干部用方言和群众交流,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截至目前,该镇已组织党员走访群众536户,帮助解决重点问题45个。人大代表、新乡贤等群体也纷纷加入其中,为群众遇到的困难出谋划策。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今年全省‘新春第一会’上提出要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放在首位的便是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新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的一年,该镇将围绕“新安铁军提振年”总要求,精准实施“壮苗出穗”计划,持续深化“翼彼新苗”计划,根据干部的优势所长、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实现学有方向、干有成效,持续探索人才挖掘和培育路径的最优解,注重打造勤廉并重的年轻干部。

全周期监管 护航春茶采摘

吴芬芬 张笑言

  “马上开始采茶叶了吧,你这个燃气瓶不能暴晒,灭火器要放置在显眼的地方。”日前,在安吉县孝源街道一家茶企,安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孝源中队相关负责人在企业进行安全检查时说道。

  茶产业是安吉农产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孝源街道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春茶采摘在即,连日来,安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孝源中队为精准深化“三服务”活动,在守牢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多举措发力,持续开展春茶产销各环节服务,为春茶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调试设施、检查安全生产……执法队员实地走访辖区各茶农、茶厂、茶企,根据“白茶经营监管清单”,仔细查看消防设施、用电用火、安全通道及仓储等有关情况,督促各个环节茶企人员提高安全意识。

  3月以来,孝源中队第一时间联合安吉县社区教育学院孝源学习中心开展孝源街道白茶产业发展提质增收行动暨安全生产培训,并对孝源街道青叶市场进行合理规划,设置服务岗、交易区、停车场,新增停车位200余个。同时,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守护茶企生产基地,孝源中队加强茶山周边大气污染生态环境巡查力度,对防范秸秆焚烧工作进行全面管控。

  截至目前,孝源中队共实地走访100余家茶企,指出并帮助整改安全问题20余处,规范垃圾分类投放20余处,巡查茶山千余亩,及时处置露天焚烧4起,派发宣传册100余份。

  接下来,安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孝源中队将立足本职,开启全面护航服务模式,继续采取“上门指导+定期回访”的方式,同时根据白茶经营“监管一件事”,全周期监管2024年安吉白茶的采摘、生产、销售,护航安吉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创飞地 借势招才引智

杨斌英 宋豪亮

  日前,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第一批省级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揭榜挂帅”改革试点名单,湖州市南浔区实施的“依托‘飞地’集聚和发挥高层次科技人才作用为本地赋能改革试点”入选“飞地”高层次人才一体化互认改革清单。

  依托飞地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近年来,南浔在上海松江、虹桥、青浦,深圳,杭州设立了5个科创飞地,总面积达7.78万平方米。不止于此,飞地创新“产业+基金+园区”模式,聚焦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泛半导体、新材料等产业链,从物理空间上构建“航母级”飞地集群,在南浔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架构起创新创业人才、项目“传送阵”。

  逐步深化与各大城市合作的南浔企业,人才汇聚、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的步伐正在提速。今年年初,在南浔(松江)人才科创中心孵化的医疗废弃物无人化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在练市镇姚庄村小微企业园投产,该项目由上海大学副教授聂莉萍领衔。企业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医废搬运AGV机器人等产品,将为医疗废物科学安全地收集、转运和处置提供解决方案。“有了好项目的入驻,大家干劲儿更足了。”姚庄村党总支书记孙建斌说。

  “顶尖人才向一、二线城市集聚是发展规律,科创飞地的优势在于将传统‘原地筑巢’转变为‘邻凤筑巢’,通过跨区域建设飞地孵化器,实现研发、生产两地化。”南浔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创飞地已成为南浔产业孵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重要抓手。

  截至目前,南浔区科创飞地已吸引131个项目入驻,其中88个为高层次人才领衔项目;科创飞地企业来南浔注册29个、产业化12个。

  上海研发、南浔转化,在位于善琏镇的睿泊(湖州)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曹燕华一边频繁跑工地,力促企业在南浔投资的新型全降解环保包装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今年上半年投产,一边紧盯南浔(松江)人才科创中心研发中心运转事宜,为企业环保替代材料研发做准备。

  既需要上海的人才和科研资源,也需要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如今,对不少外来的科创企业来说,南浔是最优的选择之一。“企业很多客户都在上海,沪苏湖铁路建成通车后,南浔到上海最快只要半个小时,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曹燕华说。

  “搭建一个个有利于人才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产业平台,对于高端人才的引进极为重要。”南浔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浔的成长,离不开产业平台的壮大,产业基础夯实后,人才汇入城市则顺理成章。

青春力量 唱响奋进之歌

张笑言 陈思思

  “星罗棋布的一个个小村庄串珠成链,续写着李家巷镇变化的故事……”近日,在长兴县李家巷镇石泉村的宣讲亭里,李家巷镇00后青年宣讲团成员高珺用亲切的方言、新颖的表达,讲述着村庄的“蝶变”故事,现场听众听得入神、掌声连连。

  今年以来,李家巷镇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00后青年宣讲员走向台前、唱起主角。他们穿梭在企业、校园、村居,深入街头巷尾,用青年人充满朝气的语言和方式,让理论宣讲接地气,实力“圈粉”。

  锻造青年宣讲力量,让有信仰的青年讲信仰。李家巷镇以“石城新声音”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工作室为平台,组建“1+N”青年宣讲“红色网络”队伍。加强20个村居及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联动,招募以教师、退役军人、新乡贤等为主体的志愿者,成立青年宣讲团,通过定期开展培训、经验分享和交叉巡讲等方式,提升队伍宣讲水平。截至目前,“1+N”团队招募青年宣讲员20名,其中党员18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

  青年是传播创新理论的“堂前燕”,也是新思想的践行者。为打造形式多样的宣讲学习平台,李家巷镇推进“线下线上”宣传联动渠道。线下,该镇通过聚合辖区现有12个村的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等文化阵地资源,全域推行“长青潮”“浙青年 爱学习”等活动;线上,该镇依托学习强国、文明长兴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组织宣讲员录制短视频,让群众愿意看、听得进、用得上。截至目前,已举办线下入企入村宣讲6次,线上宣讲3次,受众达500余人次。

  “希望以青年宣讲团的成立为新起点,进一步讲透创新理论、讲清政策法规,把‘青年讲给青年听’打造成为特色品牌。”李家巷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宣讲团成员将继续坚持“固定+流动”“线上+线下”,分批奔赴基层开展集中宣讲,形成一批全区域覆盖、全数据共享、全天候联动的宣讲矩阵,用青春力量唱响奋进之歌。


浙江日报 今日湖州 00013 湖州:实干争先 奋楫新征程 2024-03-22 浙江日报2024-03-2200008;浙江日报2024-03-2200009;浙江日报2024-03-2200011;浙江日报2024-03-2200013;浙江日报2024-03-2200010;浙江日报2024-03-2200012 2 2024年03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