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文章导航

海盐省级“隐形冠军”数、平安指数综合排名等均居嘉兴第一

看海盐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

  “海滨广斥,盐田相望”,嘉兴海盐不仅因盐而得名,更因海而兴盛。淳朴似盐的海盐并不缺乏乘风破浪的勇气,海盐人也从不认为大海是桎梏,反而最懂如何迎风而起谋发展—

  过去这一年,海盐可谓硕果累累:人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等均居嘉兴市第一;新增上市企业数、省级“隐形冠军”数等居嘉兴市第一;平安指数综合排名列嘉兴市第一,实现平安建设“十八连冠”……亮眼的成绩背后,是海盐高质量发展迈出的铿锵步伐。

  这座沿海城市,正用雄心与奋斗书写着新时代的发展故事—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并致力于打造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抓机遇

  推动新增长点汇聚成势

  2024年伊始,海盐便展现了拼搏的姿态——

  1月8日上午,海盐以新年第一会的形式举行全县“招大引强”出征仪式;2月4日,海盐开启“两会”时间;2月19日,海盐召开三级干部大会。招大引强作为“自选动作”,一直是海盐中心工作中的“C位”,更是竞拼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战场”。

  海盐经济总规模尽管不大,但整个经济运行质量比较高。2023年,全县GDP增长6%,其中县内增长7.1%,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7%和5.1%;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5.1亿元、增长10.6%,连续两个季度获嘉兴投资赛马激励。

  经济好不好,关键在产业。细看产业布局,在全省范围内,算不上经济“大块头”的海盐,一直都选择“高而美”的发展路径,它非常“渴望”龙头项目的牵引,以此增强产业发展能级。

  今年2月,总投资50亿元的桐昆集团精细化工新材料海盐基地项目签约落户海盐经济开发区,成为海盐新年的“开门红”。这样一个大好高项目落户海盐,不仅吸引业内关注,更有望成为海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的龙头,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

  不仅要把项目引进来,更要让项目落地生根。近年来,海盐聚焦核药这个未来产业新赛道,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核技术应用(同位素)生产基地。去年,海盐成功引入全球核药龙头瑞士诺华核药项目,引领集聚落地同位素项目16个、总投资60亿元。

  除此之外,海盐还加快氢能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依托长三角核心区位优势,招引世界500强企业——美国空气产品公司,共同建设氢能产业基地,倾力打造中国“氢谷”。

  “一个重大项目,往往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重大项目,往往预示着新的经济增长极。”海盐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个个大好高项目的引进,足以证明海盐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把引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聚焦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同位素)、5G通讯及电子信息、氢能等三大产业,持续招大引强、做好服务,让新兴产业在海盐落地扎根,使其成为海盐未来十年乃至更久的强大发展引擎。

  为给招商注入源动力,海盐“一把手”纷纷上阵,带头外出招商。县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带头出征,各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50%以上的精力用于招商,对于优质大项目,由县主要负责人牵头组建攻坚专班,快速推进项目落地。

  去年,海盐还相继出台《海盐县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关于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县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以更好的政策、资源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有效加快重大外资项目落地。

  高标准

  民生画笔勾勒幸福模样

  一座幸福的城市,是什么模样?海盐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海盐就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层面进行了一系列现实改革和有效探索,以公共服务层面的“优质均衡”为目标指向,进一步实现了城乡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成绩斐然。

  从海盐县城到百步中学,车程约30分钟。2021年,英语教师王丹玉主动申请从城里的博才中学调到百步中学任教。“尽管上班通勤时间变长了,但我在百步中学的轮岗工作很愉快,也获得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王丹玉说。

  现在,走进海盐任何一所农村学校,学校的办学硬件装备都让人连连称赞。近年来,海盐大力开展农村学校薄改、美丽校园建设等对标整治项目,逐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硬件条件。近5年,海盐投入超12亿元,完成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新建、扩建,累计投入1亿多元用于校园文化和信息化建设。

  如今,海盐是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当地始终以“抓均衡、促公平”统筹推进一体化改革,以城带乡、以强带弱,走出了一条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子。

  另外,海盐还是全省唯一的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连续两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发展主要指标”评价中位列全国第一。

  在西塘桥街道八团村村民张小英的印象里,以前镇(街道)医院条件较差、水平较低,看病还耽误时间。然而这几年,她的这一看法却发生了巨大改变。“卫生院里有县城医院的专家坐诊,在家还能和医生远程会诊,再也不用跑那么远看病了。”张小英说。近年来,海盐不断推进城乡医疗资源、设备和人才资源深度共享,农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

  道路整齐干净、四通八达;城市绿道以生态画笔绘浓绿色,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垃圾分类融入生活,百姓环保意识逐步增强;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加码……这些都是幸福生活生动的注脚。

  幸福生活的构建,也离不开高水平的平安建设。

  去年,在浙江省建设平安浙江工作会议上,海盐以全市第一、全省第六的成绩,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平安县,成功实现平安建设“十八连冠”。

  1月初,西塘派出所民警接到群众报警称贵重物品被盗。接警后,民警通过调取监控,仅用5小时就抓获犯罪嫌疑人并追回赃物。效率背后,是西塘派出所形成的接警员、视频侦查员、巡逻队员团队运行模式。该所还细化值班接警、指挥调度、信息研判等工作职责,实现指挥调度一体化,并组建重大警情应急处置小组,有效提升快反能力。

  近年来,海盐全面深化“平安海盐”建设,打造“盐平塘”品牌。海盐结合地域特色“沿海的鱼鳞石塘”,以县域大平安品牌带动镇街平安子品牌,以“一镇一品”聚合力促进全县大平安。

  强后劲

  攻坚突破展现更多可能

  一座城迈向更高层次,还需要什么?

  任何一个城市的人口分布、产业分布、空间分布,无不循着交通的轨迹而进行历史变革,其中城市发展规划通过城市交通干道建设先行来推动。

  3月初,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注入桩孔内,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南航道桥首根钻孔桩顺利浇筑完成,标志着该大桥施工正式步入“快车道”。近年来,海盐加速推进“两条铁路”和“两条快速路”,持续构建“接沪连杭承甬通苏融嘉”的空间大格局——

  通苏嘉甬铁路位于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地区,北起沪苏通铁路南通西站,向南经苏州、嘉兴,在海盐跨杭州湾进入宁波。该铁路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骨架之一,也是长三角城际铁路网的骨干线路。沪平盐铁路是既有金山铁路的延伸线,项目起自金山卫站,向西经过平湖市至海盐县。通车后,海盐可一小时内至上海南站。

  通苏嘉甬铁路和沪平盐铁路建成后,一方面有利于海盐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共享,为海盐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增添动力。

  再看“两条快速路”,作为海盐连通嘉兴的快速通道,嘉兴至海盐快速路射线(一期)项目施工进展备受海盐人关注,这条射线是嘉兴市域一体化“一环十一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海盐城区到嘉兴市区只需30分钟。

  杭浦高速公路海盐联络线(一期)项目,则将解决杭浦高速和乍嘉苏高速在海盐方向“临而不通”的问题,可减少高速绕行距离至少30公里。

  今年,海盐还将谋划推进包括高铁场站、商务总部大楼、如意湖水系改造等6个总投资超70亿元的先行项目,确保这些项目2027年底前与高铁同步建成投用。

  城市发展能够给产业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产业经济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经济支柱,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近年来,海盐以高铁新城打造城市新门户,以古城复兴丰富城市新内涵,加快建设高铁新城CBD、古城复兴杨家弄等一批先行标志项目,持续提升海盐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南北湖未来城,让海盐充满无限可能。去年,海盐高起点编制完善南北湖未来城总体规划,总投资近50亿元的EOD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项目库,占地5000亩的南北湖湿地公园全面开工建设。今年,更将成为南北湖未来城建设的大年,计划安排建设项目23个、总投资72.8亿元,重点建设南北湖科创中心等一批先行项目。

  另外,海盐的生态优势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近年来,海盐通过开展《白皮书》发布会、“跟着河长去巡河”、“污水零直排”建设现场会等活动,提升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支持度。海盐也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标杆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称号。

  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清澈见底的河水……这几年,好环境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朋友圈晒出各种美景图片。孙一是望海街道新兴社区的居民,饭后喜欢在家附近的河道旁散步赏景。“河水清澈见底,以前到了夏天还有一股味道,现在都是碧水清溪,看了心情也跟着好起来。”孙一说。

  春风的信使带来百花的盛开。站在新起点,海盐扬帆起航,开启新的征程。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海盐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和希望。

  (本版图片由海盐县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看海盐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 2024-03-14 浙江日报2024-03-1400005;浙江日报2024-03-1400011;浙江日报2024-03-1400022 2 2024年03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