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刊

余杭区黄湖镇:生态堆肥助力绿色低碳 和谐共生打造未来乡村

  “生活中,很多我们以为无用的垃圾,其实大有价值。比如,这些树叶可以用来生态堆肥,既处理了垃圾,又能获得肥料,还不破坏环境。”近日,在杭州市环境卫生和生活固废处置保障中心的指导下,杭州市余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黄湖镇青山村、青山自然学校开展了一场生态堆肥活动。现场,来自青山同心荟的志愿者老师尼科尔耐心地演示如何进行生态堆肥。

  天空虽然下着小雨,但村民们参加活动的热情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大家根据老师的指导,先制作了一个个木框堆肥箱,再把树叶等杂物一层一层地堆叠在木框里……亲手体验堆肥的过程。

  “以前没听说过这样环保的堆肥方式。这次,不仅明白了生态堆肥能带来的好处,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村民沈阿姨说,本以为只是个寻常小活动,没想到收获满满,今后不仅自己要用,还要推荐周围的人也用起来。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举办此次活动的直接原因。

  随着时代发展,乡村地区的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往往依赖于焚烧,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浪费大量的资源。在青山村相关负责人看来,生态堆肥是比较接近大自然处理生活垃圾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与分类。

  青山村不仅是浙江省低(零)碳示范村,也是浙江省未来乡村示范村,是余杭确定的“未来乡村实验区”。探索一条有益于青山村乃至更多同类型乡村发展的未来乡村建设道路,则是举办此次活动更深层次的缘由。

  值得注意的是,像尼科尔这样的志愿者老师,大多来自青山同心荟。这是杭州首个村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分会,集结了村里的传统材料设计师、漫画家、手工艺者等新村民。在“未来乡村”的发展探索中,这个组织承担了“智囊团”的角色。

  平日里,青山同心荟通过各类活动组织、基层民主协商、未来乡村议事会议等形式,凝聚新村民、链接新老村民和助力未来乡村可持续发展。生态堆肥活动,正是其中一个很小的缩影。

  近年来,黄湖镇以青山村为试验点,积极招引人才,持续探索“未来村居”“未来村业”“未来村文”的全新面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生活力。如今,青山村已成功吸引了一批以设计师、公益志愿者、手工艺人等为主体的国内外乡创人才,并尝到了生态富民的甜头。202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780余万元;近三年,村集体经济年均增长率达47.8%。

  小习惯,大改变;小行动,大作为。黄湖镇青山村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共同参与的力量是无限的,接下来,将通过更多日常微小行动,推动更多村民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启更多面向未来的探索。


浙江日报 专刊 00011 余杭区黄湖镇:生态堆肥助力绿色低碳 和谐共生打造未来乡村 2024-03-14 浙江日报2024-03-1400006 2 2024年03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