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结构、增后劲、补短板——
以有效投资撬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夏丹
农历新年上班第一天,浙江就吹响了新一年投资的号角:333个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投运,总投资9770.6亿元。无论项目数还是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聚焦聚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是浙江今年稳投资的确定方向。通过有的放矢的投资,改善投资结构、增强发展后劲、补齐发展短板,使之成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创优势 打造新引擎
3月,浙江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感已然拉满——
钱塘江边,三花全球研发中心正马不停蹄赶工,计划今年10月正式投用,届时3000名左右的研发人员将集结于此,迸发创新火花;
乐清湾畔,总投资80亿元的正泰年产8GW高效N型光伏电池、8GW高效光伏组件生产基地蓄势待发,项目一期已进入预验试产阶段,二期项目已在筹备规划设计中,预计今年二季度开工建设;
南太湖旁,天能储能长兴南太湖锂电池基地,一边是满产的一期6GWh项目,另一边二期已在同步建设中,同时,基地里鲁北200MWh储能电站已并网成功,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正是天能全力打造的两大千亿级产业生态;
姚江边,江丰电子在余姚建造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高纯金属全系列靶材生产线,正在为下半年的设备安装调试作准备,明年投产后,将使中国的半导体靶材生产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前沿;
……
瞄准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建设科创中心、先进制造基地……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浙江企业家,干劲犹如满弦之弓。
这些正在有序推进的新项目,契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些都将成为浙江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
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浙江抓投资向来注重早落地、有效益。尤其既有利于扩大内需、又有利于优化供给的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2023年,浙江宣布实施“十项重大工程”。作为“十项重大工程”之首,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的目标是“每年滚动推进1000个左右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五年完成重大项目投资7万亿元以上”。
在“千项万亿”工程的开局之年,截至当年11月,浙江提前实现“千项万亿”工程新建项目100%开工,项目当年投资完成率超过100%。去年,浙江1244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976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约三分之一。
一批制造业重大项目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去年9月,蜂巢能源科技(湖州)有限公司年产15GWh动力电池项目一期投产,当年新增产值12.43亿元。在舟山,已经投产的浙石化新增14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二期工程产品结构优化)项目,当年新增产值超200亿元。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因为注重抓有效投资,过去一年即便置身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多重挑战叠加的严峻考验,浙江经济依然保持回稳向好态势。“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为浙江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增信心 激发新活力
民间投资,既是做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量的主力军,也是提升投资质量、增强投资活力的关键力量。2024年浙江稳投资的前提,就是民间投资信心的恢复。
这一点,政府工作报告也有明确提及,“着力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拆除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民间投资信心的恢复,离不开放宽市场准入、拓展投资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太及时了。我今年的建议之一,就是希望国家支持宁波深化民营企业投资制度改革。”全国人大代表、太平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江平难掩激动。
张江平代表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宁波深化民营企业投资制度改革,在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等方面加大对口指导力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
事实上,浙江已着手谋划,将通过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扩大产业投资、参与基础设施投资,推动民间投资较快增长。目前,浙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新模式将要实施,有望掀起一轮新的投资热潮。
民间投资信心的恢复,还离不开投资环境的优化,尤其是要素保障及时到位。
当下,浙江正千方百计为投资项目备足“粮草”——土地方面,2024年浙江将保障省级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省重大产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5万亩、1.5万亩,保障省重大项目使用林地定额3万亩;资金方面,力争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中长期项目贷款1600亿元左右;能耗方面,保障新上重大项目用能2000万吨标准煤以上,确保省重大项目用能“应保尽保”。
同时,浙江已迭代升级“8+4”经济政策体系,其中就有力度更大的投资政策包;民营经济32条政策今年也将进一步精准落地,让民营企业敢投、放心投,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浙江企业家有实力、有魄力,瞄准新赛道的果断与实干,将成为浙江民间投资信心恢复最为强劲的动力。
听,在挖掘机此起彼伏的轰鸣声中,遍布全省的185个新开工项目,犹如雨后春笋,正纷纷破土。
补短板 发力新基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
当前,浙江正用实际行动,为政府工作报告提供生动注解。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浙江奋起直追。
眼下,位于未来科技城的浙江大学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上超重力离心机容量最大、实验舱功能最强的多学科科学实验设施,填补我国超大容量超重力离心机的空白。
总投资达53亿元的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双浦校区项目的开工,意味着浙江科研院所将再添一员猛将。“它可容纳3000名全日制研究生和1500名联合培养研究生就读。”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陶立透露,学校将引进科研人员650人、博士后1000人。
发力新基建,浙江快马扬鞭。
3月3日,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金塘岛侧工作井施工现场,一台100余吨重的盾构设备正在吊放下井。一旦这台“庞然大物”开动起来,舟山老百姓翘首以盼的甬舟铁路又将向前推进一步。
甬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补齐浙江省“省域1小时高铁交通圈”和“市市通高铁”的最后一块短板,舟山市将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
作为联通城市经济的大动脉,浙江格外重视高速铁路等新基建的谋划、落地。“‘十四五’期间,全省预计建成运营杭温高铁等近1000公里铁路,新开工甬舟铁路等超1000公里铁路,还将布局谋划超1500公里铁路项目。”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铁路所副所长祝诗蓓介绍,涉及项目总投资超万亿元,总体规模将是“十三五”时期的两倍。
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铁路运营里程达3989公里,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重要支撑。
新基建也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领域。全国人大代表、富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沂提出,“建议国家超前布局规划建立面向未来AI应用的国家级‘超高速、超低衰减、超低时延’新一代干线运力网络‘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