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甬”而来 并肩而行
宁波:以人才变量驱动发展增量
仇 欢 王凯艺 王丹静
春来山河秀,龙腾日月新。
农历新年伊始,和煦的春风捎来喜悦,带来振奋。浙江省召开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新春第一会”,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
在这个崭新的甲辰年之春,宁波吹响了全市上下“创新实干奋进年”的号角!如何让人才这一“关键变量”持续转化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宁波把打造“三支队伍”放到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整体大框架中通盘考虑、系统谋划、高效贯通,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征途上,推动人才“第一资源”更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古人说,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而今,现代化的本质亦是人的现代化,“人才”,寥寥数笔,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历来重视人才、珍视人才的宁波,是著名的“院士之乡”,宁波籍院士数量排名全国第一。近代以来,宁波不但涌现出童第周、路甬祥等12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还走出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
当下,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创新“基因”强大的宁波,充分发挥“院士之乡”资源优势,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打造大展拳脚的创业创新热土。
一方面,宁波积极挖掘科学文化禀赋,大手笔布局科技创新“栽树工程”,让熠熠生辉的院士之光引领城市发展前行;另一方面,宁波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正是这些院士开展科研工作的绝佳试验场。
宁波,越来越成为顶尖人才的向往之地。
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人才不但是创新的发起者,也是技术应用的实践者。随着中科院材料所、甬江实验室、西工大研究院和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推进,济济多士“才”得其所。科研平台、科研技术、创新力量的乘数效应不断释放,近三年宁波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幅全省第一,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连续7年全国第一。
甬江科创区是宁波举全市之力建设的重大战略板块。自2022年12月启动建设以来,这片仅占宁波2%土地面积的科创热土,已集聚全市25%的新型研发机构、43%的省部级创新平台、43%的国家级人才,成为宁波释放创新动能的核心引擎、开启未来之门的“创新之钥”。
去年年底,宁波为甬江科创区“量身定制”的专属人才政策,面向全球发布了“招贤榜”。目前,甬江实验室已集聚20个高水平研究团队和420余名科研人员。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这所正在加速拔地而起的高校,起点就拥有了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等诸多标签。自2022年开建以来,这所高校已累计签约70余名核心教研人才,其中院士10人。
当前,城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勇挑大梁”的宁波来说,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是发展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眼下,宁波以“大人才观”广开引才之路,大力引进一批站在科学前沿、引领未来趋势的“灵魂人物”,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推出创新顶尖人才举荐、“揭榜挂帅”等人才选拔机制。
甬商创造“非常之功”
“宁波人亦文亦武,文是院士,武是商家,文武相济,大事必成。”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作为经济大市要挑大梁,宁波民营经济力量尤为关键。
纵观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上扬的曲线,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有目共睹。当前,宁波经营主体近140万户,超万家的规上工业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多年全省第一,这是宁波制造的底色。
以民营企业家为主体的甬商,时时与城市同频共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硬核”之力。
2005年,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丰电子”)在余姚落地生根,一条半导体材料产业链悄然崛起成型,填补了国内溅射靶材工艺的空白。从最初几十个人的团队起步,目前,江丰电子已培养了一支2000多名员工的“军团”。经过近20年的努力,他们把一个有技术瓶颈的短板,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长板。
掌门人姚力军,还有一张特殊的名片——宁波市引才“大使”。他为宁波引进了超过50位高层次人才、30余个科研团队……一批半导体新材料产业上下游及横向相关产业的专家集聚宁波、落户宁波。
类似的故事,在宁波不胜枚举。博威合金董事长谢识才从“三无民企”白手起家,三十年磨一剑,为神舟号等“国之重器”提供新材料;天生密封件董事长励行根瞄准核密封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四千精神”传承不懈,甬商敢于争先,是先行者;甬商勇于创新,是开拓者。在他们持之以恒的努力下,中国制造突破一个个难题,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截至2023年底,宁波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有83家,连续7年全国第一,凭实力赢得了单项冠军之城的荣耀。
这样的发展态势,既有另辟蹊径、敢为人先的甬商精神,又有地方政府让企业家站C位的“厚爱”。
特别是去年以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实施,《宁波市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真招实策的推出,让民营企业家更有底气。眼下,为扶持壮大甬商队伍,宁波将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健全“链长+链主”协同用才机制。
除了政策要素支撑,还有柔性力量的加持。比如推进“民营经济人士之家”平台建设,启动新时代甬商新锐培养计划,实施“甬商青蓝接力工程”,三年内培育形成“50名领雁、200名精英、2500名骨干”的新生代企业家队伍。
放眼整个宁波,产业场景多姿多彩,等待更多企业家各尽其才、大展身手!
布局人才生态“未来式”
有人说,21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最稀缺的也是人才,而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宁波承诺“以超前之举推进机制大贯通、以超越之志提振争先大干劲、以超常之力营造最优大生态”,千方百计优化“土壤环境”,从“落地生根”到“化木成林”,助力人才成长。
连续18年举办“人才科技周”,连续5年举办“人才日”——持之以恒、务实高效是这座城市的代名词,“以诚待才”也让这座城市收获满满。
人才优势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优势,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党委政府的治理效力、创新型人才的创造张力、企业家的开拓魄力、劳动者的素质能力缺一不可。宁波把“三支队伍”建设置于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大场景中来谋划贯通,打造百花齐放的实践舞台成就人才,激荡创新创业澎湃动力。
为此,宁波在“新春第一会”上发出了“依靠人才创新业,充分激发‘三支队伍’拼搏动力、无限活力”的动员令,公布了政治领航铸魂、多维立体赋能、战略人才引育、甬商扶持壮大、“工匠出彩”、青年就业促进、现代“新农人”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双跃升、人力资源服务增值化改革、激励关爱十大专项行动,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战略人才引育方面,宁波将健全“一把手”储备机制,探索建立聘任制公务员机制;创新顶尖人才举荐、“揭榜挂帅”等人才选拔机制。
“工匠出彩”行动则要打造一流技师学院,推进“一人一技”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探索技能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
通过建好各级农民学院、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系统制定高素质农民分级分类认定标准,培育现代“新农人”。宁波计划两年内布局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星创天地”20个,打造农业产业化共富联合体100个,到2025年,累计培育农创客1万人以上、农村实用人才20万人次。
此外,宁波还将分层分类抓好社会工作领域紧缺人才引进培养,深入推进文化英才培育计划,加快打造教育家型教师队伍,全力引育医疗卫生高端团队、重点专科高层次人才,实施名优律师培育“提质扩面”工程,壮大基层治理人才队伍。
时代呼唤创新者,成功青睐实干者,荣光归于奋进者。
新的春天,新的征程。人们期待着,宁波这支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创造出更加热辣滚烫的未来。
(本版图片由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