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核心城区勇挑大梁 焕新升级产业体系

海曙七大领域锻造服务业发展新引擎

  海曙新春第一会,主题聚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海曙区,宁波市核心城区,也是门户枢纽,坐拥姚江、奉化江、甬江交汇的“三江口”,汇集了机场、铁路宁波站、客运中心等交通枢纽,是全省少有的同时拥有“铁公机”的县(市、区)。

  勇挑经济发展大梁,海曙区把目光聚焦在服务业上。这背后的考量意味深长:服务业具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本密集,高附加值、高聚集性、高辐射性的“三密三高”特点,是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的关键环节。

  去年,海曙区服务业增加值1207.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3.3%、超过宁波市20个百分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92%。

  服务业对于海曙的意义不言而喻,服务业的特点匹配海曙的资源禀赋。可以说,服务业是海曙区“十四五”时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2000亿元目标的核心支撑。

  锚定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海曙区画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施工图”,从现代贸易、现代金融、现代物流、软件信息、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生活服务七大领域锻造服务业发展新引擎。

产业趋强

  我们知道,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服务业加快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般规律。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衡量经济发展现代化、国际化、高端化的重要标志。海曙是宁波交通门户枢纽,也是全市历史文化核心区,区位优势突出、文化底蕴深厚,现代贸易、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生活服务等业态基础深厚、前景广阔。

  可以说,服务业始终是支撑海曙发展的重要引擎。这几年,海曙区抢抓“科技回归都市”机遇,大力建设“工程师友好区”,打造了一批科创载体,软件信息、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专业服务业发展迅猛,为贯通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提供了坚实支撑。

  对于海曙而言,抓服务业发展,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怎么支持都不为过。在七大领域锻造服务业发展新引擎,海曙区以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蝶变跃升,为“十四五”末走进2000亿元时代打下坚实基础。

  唯有产业趋强,才能创造更多发展增量。根据数据统计,在高端装备里面,服务业占到50%—60%的附加值。当前,海曙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迭代,在一系列高成长性、爆发力强的服务业赛道取得显著突破,比如,软件信息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从2020年的0,提高到了2023年的2.8%。

  锻造硬核实力,形成高质量服务业产业集群。前不久,宁波东方聚智科创中心在海曙区众创空间揭牌成立。这是海曙区“科技回归都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又一力举。京东方是一家全球创新型物联网公司,同时也是全球半导体显示产品龙头企业。宁波东方聚智科创中心则是京东方旗下与宁波国资及其他地方国资共同设立的科技创新公司——东方聚智的首个项目。

  依托集团智慧系统创新能力,宁波东方聚智科创中心将聚焦智慧金融、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慧医工、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等领域,构建集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人才交流、展示交易于一体的多维创新生态,带动海曙产业发展,引领科技浪潮,助推海曙区打造高能级创新策源地。

  信息“反应快”、项目“接洽快”、业务“合作快”……促成宁波东方聚智科创中心落户的背后,是海曙“求贤若渴”的态度。

  选择海曙是企业综合考虑的结果,离不开企业与地区之间的互信互任。在前后近两年时间里,海曙与京东方一边谈合作、一边建信任。“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数字产业化集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我们将紧紧围绕海曙区发展规划发挥好京东方生态平台的优势,聚势聚智。”对于未来,京东方集团高级副总裁、东方聚智(北京)科技创新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宽充满信心。

  未来三年,海曙区将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国际领军企业、总部企业,培育形成一批知晓度广、信誉度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品牌,到2026年,力争省服务业领军企业达15家,服务业税收贡献率达72%。

平台趋优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9.05%,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部就业比重达54.96%,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比重突破50%以上。

  当一个优质平台与产业融合并进,将释放巨大动能。海曙区汇集了机场、铁路宁波站、客运中心等交通枢纽,这给海曙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带来无限想象力。

  对标美国孟菲斯——全球知名的航空物流之都,全球物流产业集群典范。因为FedEx进驻,孟菲斯成为全球最大的超级转运中心,FedEx94%的货物在这里进行处理。

  一业起百业兴。FedEx带来的不仅是全球航空货物的转运,还有相关的航空产业和依托航空产业形成的高端制造业。

  分析孟菲斯模式,可以发现,机场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交通枢纽,而是有可能形成一个以机场为中心的空港产业群,这个集群里链接了大量的产业,带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以“枢纽优势”打造新物流,这是海曙服务业迈向高质量的底气所在。当前,海曙正在推动构建以“智能科技+航空多式联运+跨境电商+冷链基地”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发展平台。去年,顺丰华东创新产业总部基地落户,宁波枢纽交通先导工程开工建设,国际邮件互换中心正式启用,实现第五航权货运航线零的突破。去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290万人次,同比增长109.21%;货邮吞吐量14.25万吨,同比增长67.8%,其中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 7.7万吨,同比增长119.4%,增量居全省第一。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空港园区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126.2亿元,同比增长106.3%。

  去年11月14日,位于海曙区古林镇的宁波顺丰丰泰产业园正式开园。作为海曙与顺丰合作的又一硕果,该产业园将导入顺丰优势产业资源,打造以宁波为中心,覆盖浙东、辐射华东的创新型智慧物流产业平台。

  顺丰与海曙结缘以来,依托海曙在产业、交通、政策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导入优势资源,将宁波、海曙打造成为顺丰地网的战略节点之一。顺丰丰泰产业园总经理王海峻表示,随着园区正式投产,将进一步牵引顺丰集团在航空、智慧供应链和产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产业升级。

  未来,海曙将高水平打造服务业发展平台。建设两大省级创新发展区,高标准建设翠柏里和天一月湖两大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打造成为创新成果孵化、发布、转化的首选基地。与此同时,滚动推进翠柏里科技服务、临空物流、丁家商务、三市数字服务、人力资源、设计等产业园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的优质行业平台标杆。

融合趋实

  现代服务业一个重要特点是融合,只有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才能焕新升级服务业体系。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既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选择,也是重塑产业链竞争新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不断迭代升级,新的生产方式、生活场景争相涌现,刷新了人们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认知。

  近年来,海曙区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破解“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发展掣肘,现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7家,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

  宁波是纺织服装产业大市,海曙区石碶街道就有一家专门制造特种工业缝纫机的企业——宁波传祺缝纫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帽类设备,改变一人一机的传统作业模式,实现自动化生产,一人可以管四台设备。

  工业互联网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宁波市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海曙区实施了基于supOS工业操作系统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N”共性应用场景、“X”个性应用场景的“1+1+N+X”纺织服装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前,海曙区正在聚焦“一数一屏一物一机”等主导产业方向,依托几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蓝卓、中控全世等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发展软件信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研发设计等服务业。特别是围绕量大面广的制造业企业,构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企业智造升级路径,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以可之科技为例,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的科技服务业“新星”,企业在“认知智能”领域优势明显,已经成为全球少有的能用AI进行逻辑推理、实现自动批改中高考级别理科“大题”的企业。

  (本版图片由海曙区全媒体中心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海曙七大领域锻造服务业发展新引擎 2024-02-27 浙江日报2024-02-2700004;浙江日报2024-02-2700008;浙江日报2024-02-2700015;浙江日报2024-02-2700013;浙江日报2024-02-2700025 2 2024年02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