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而精,让寒假作业回归本义
江德斌
江德斌
“中国一年级小学生寒假作业落在巴黎被网友带回”“小学生和爸爸妈妈去南京旅游把寒假作业弄丢,警方多方查找终于找回”……类似的网络话题最近频繁冲上热搜。要开学了,对家长来说,一边是把“神兽”送归校园的喜悦,一边是不得不提及的寒假作业。回程车上、旅行途中、图书馆里,都有正在争分夺秒赶作业的学生。
临近开学,不一样的孩子,却都在做着同样的事,微信朋友圈的风格也随之突变,家长们纷纷晒自家孩子赶作业的场景,配上各种“花式吐槽”。年复一年,开学前集体恶补作业,已经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的惯例,可见寒假作业没做完是普遍现象。而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他们普遍认为寒假作业太多,假期太短,时间不够用,人还没玩够,作业自然也写不完。
寒假作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同时为新学期的课程做好准备。春节期间,学生不仅要写作业,还要过年、走亲戚、拜年等,而寒假一般就一个月左右,时间较紧。如果寒假作业量过大、重复性机械性作业过多,学生会因压力而产生抵触情绪,导致作业质量下降,甚至抄袭、代写等敷衍了事。这样的作业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对学习习惯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布置寒假作业时,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灵活支配,进行自主学习和兴趣发展,从而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
“少”是要减少作业量,摒弃重复性机械性作业,不搞刷题模式;“精”则体现在作业的质量和针对性上。寒假作业要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此外,作业的形式也应多样化,避免单一的书面作业,可以加入野外考察、社会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锻炼多种能力。
在放寒假之初,杭州一学校宣布全面取消传统书面作业,取而代之的是为同学们精心定制的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寒假生活指南”。此前,福建、山西等地曾要求小学低年级不布置寒假作业。近年来,教育部也多次就相关话题发文予以明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不局限于书面知识,学生也要了解社会、接触大自然。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拥有丰富的人文习俗,各地有多姿多彩的节庆活动,这些是需要亲身参与、体验才能获得的知识。寒假作业少一点,可以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用心灵去感知世界、了解社会,用脚步去丈量大地、触摸万物,去学习各种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让身心更充盈、精神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