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创新机制“诚”服务 厚植兴业“信”沃土
杨斌英 沈 宇
积极探索创新信用惠民便企服务,深化信用信息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市场监管、金融服务、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连续3年开展案例观摩评选并产生“信用+”十大案例……近年来,湖州市始终以“八八战略”为引领,深入实施省信用“531X”工程,聚焦高水平打造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坚持“一区县一特色、一行业一场景”,初步形成一批具有湖州特色、辨识度的标志性应用服务场景。
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湖州将坚持信用惠民便企这一根本,持续拓展创新多渠道多元化“信用+”应用服务,不断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走深走实,为打响“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赋能增力。
社会公共服务“谋便利”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是民之所盼,也是政之所向。
近年来,湖州市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方式,更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的需求更加匹配。
通过深化信用信息在金融服务、健身医疗、购物旅游、交通出行等方面应用,湖州市创新拓展了“信用+医疗”“信用+旅游 ”“信用+出行”等“信用+公共服务”模式的应用场景,以信用便民服务实现“诚信者有德也有得”,让公共服务给群众带来更多幸福感。
案例选登
■首创“个人诚信码”评价应用机制
2021年3月,湖州市在全国首创并正式上线以信用承诺和履约践诺为核心、公共信用评价为基础、荣誉表彰和成长激励为补充的“个人诚信码”评价应用机制。现有注册用户30余万人,个人诚信码“蓝码”“绿码”诚信主体可享受信易贷、信易行、信易购等14大类50余项守信激励应用场景。截至目前,普惠人数约5万余人次,减免费用达600万元。
■首创“医后付”信用诊疗服务模式
湖州市将信用监管嵌入群众就医环节,打破传统“先诊疗后付费”流程,在全国首创推出“诊间全记账、诊后一次付”的“医后付”模式。该模式推出以来,各级医院就医流程得到优化,百姓看病反复排队、付费的“痛点”得到有效解决,其中市级医院90%的人工收费窗口关闭,群众看病效率提升65%以上。
■深化“信易行”信用惠民应用服务
2021年3月湖州市城市集团推出“信易行”应用场景以来,该市交通运输部门、长兴县综合执法部门相继推出“礼貌出行”“小品出行”等针对湖州个人诚信码“绿码”以上主体享受的各类停车、租车优惠等服务。截至2023年底,累计发放各类优惠券3.3万张,3万余人次享受优惠金额达15.61万元。
金融信贷服务“深应用”
近年来,湖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信贷总量保持较快增长,结构持续优化,信贷资产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1位,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融资成本持续降低,金融“活水”有效润泽实体经济发展。
作为全国绿色经济发展先行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针对中小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湖州市多措并举,将小微企业及“三农”主体的信用信息采集共享机制建设作为切入点,探索建立系统化、自动化的信用评价机制,对各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精确评价,支持其发展。
案例选登
■“数智绿金”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有特色
湖州市打造了集合“识别绿”“服务绿”“支持绿”“跟踪绿”等四大子场景在内的“数智绿金”应用,形成绿色金融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实现服务由“企业找银行”向“银行找企业”变革。截至2023年,累计帮助4.29万家企业获得银行授信5119.29亿元,带动全市绿色贷款同比增长39.1%,绿色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达到32.1%,位居全省第1位,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州特色的“信用+绿色”融资服务之路。
■“联名款”创新纳税信用助企信贷出实招
湖州市税务部门构建“联名款”绿色惠企金融服务“绿税通”服务平台,通过数据赋能,实现“数字税务+绿色金融”联动,有效帮助小微企业将纳税信用、减碳成果转化为融资资本,着力推动湖州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截至2023年底,已引导20家银行开发“绿税贷”金融服务产品21个,为988户授信24.32亿元。
基层社会治理“强创新”
基础实,百姓安。一域治,天下安。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湖州责任在肩、使命重大,举全城之力冲刺社会治理现代化赛道,在“优等生”辈出的长三角地区努力探索独特的后发追赶之路,以分秒必争的姿态奋力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
湖州市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构建“信用+社会治理”的基层治理模式。湖州58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城区到乡镇,从商圈到民宿,常住人口341万秩序井然的背后是信用赋能社会治理的成果。
案例选登
■长兴实现村居“文明诚信码”全覆盖
长兴县272个村居(社区)以个性化村规民约为基础,逐村逐户建立诚信档案并形成具有长兴特色的一户一档一码“文明诚信码”,运用文明诚信积分的形式激励广大村(居)民诚信向善,全力推进诚信村建设,实现“矛调不出村、纠纷不过夜”。截至目前,该县已建立以户为单位的文明诚信档案23万余份,占全县总户数的97%,共评出年度诚信示范户524家。
■试点推进“信用+商圈治理”新模式
吴兴区以衣裳街区为基础,扩展平台应用建设,纳入省公共信用评价、垃圾分类等明细指标,建立“餐饮行业+其他行业”的信用评价指标,构建爱山商圈“商户端+服务端+治理端”信用治理模式,一商户一诚信码“主动亮信、扫码查信”,实现放心消费、管理省心。该模式实施以来,商圈占道经营清零、垃圾分类日均投放率100%,消费投诉大幅下降。
德清县东城时代积极打造“信用+数治商圈”管理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集成省市场监管局12个在线应用以及15个部门日常监管信息,建立由11大类指标构成的商圈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体系,实行放心消费“四色码”管理,有效提升商圈综合信誉度。2023年以来,东城时代消费投诉同比下降56%,消费者满意度上升15个百分点。
行业信用监管“优环境”
信用作为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石,湖州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级分类监管、事后联合奖惩”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共用、行业信用评价、信用联合奖惩等机制,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目前,湖州已在80余个行业领域建立健全信用评价监管机制。信用评价监管在市场准入、行政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力助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
案例选登
■德清推出“信用+绿色码头”实现码头污染“零入河”
德清县交通运输局全力打造“信用+绿色码头”创新应用,发布全省首个内河绿色码头建设地方技术性规范,建立绿色码头信用实施管理细则,首创“绿色码头”信用监管,解决码头环保督查力量不足、管理难及不到位等问题,实现码头绿色低碳发展。目前该县78座营运码头已全部纳入监管,将实现码头污染“零入河”。
■安吉构建“信用+电商监管”推动平台经济“加速跑”
为破解网络交易场景多、类型复杂、监管难度大的难题,安吉县市场监管局以“信用建设”为切入点,以平台经济发展为载体,搭建了“一舱四端多场景”的“信用+电商”平台驾驶舱,归集公示主体信用信息,为市场经营主体精准画像,先后监测直播间385个,建成绿色直播间6个,分类精准监管近4000余家椅业和茶业企业、1550余家餐饮店铺。2023年,安吉网络交易总额达227.2亿元,同比增长14.75%,打造22个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
政务增值服务“见实效”
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是全省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牵引性抓手,近年来,湖州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共同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形成了一批创新性举措、突破性抓手、标志性成果。
湖州探索实施“信用+审批”机制,实现“诚信享便利”,在该市2400余个办事事项中,对信用状况良好且作出信用承诺的主体实施“信易批”等便利措施,创新“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到期提醒+跟踪回访”全流程服务等机制,服务市场经营主体完成信用修复7000余条。信用赋能不断优化各类服务举措,推动问题解决更加便捷高效,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
案例选登
■创新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证明“一键办”
依托湖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湖州市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的监管信息可实现共享。在线申请并形成市场经营主体(企业法人、自然人等)专项信用报告,有效解决了市场经营主体开具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多头跑、多次跑”的痛点、堵点。2023年,共为市场经营主体提供专项信用报告400余份,替代各类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16000份。
■吴兴打造知识产权“一站式”公共服务
2023年,吴兴区建成知识产权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政务受理+机构咨询+成果转化+行司协同”全链条公共服务模式,全力护航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该区充分发挥市场监管体系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优势,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带动知识产权纠纷一次性化解率提升23.1%,助力95家企业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额超27.63亿元,放款周期从30天缩短至7天。
■南浔探索全周期全链条护企安商“联合帮”
南浔区精准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小切口”,以信用为纽带,加快探索涉企“增值化”改革,首创“联合帮一次”集成助企服务,持续迭代升级“涉企免罚清单”,联合部门20余个,建立综合队伍12支。2023年以来,该区指导解决企业法律风险隐患316项,梳理形成140项行政处罚事项“涉企免罚清单”,累计对52起首次涉企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指导修复170家企业信用。
(本版图片由湖州市发改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