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空军“王海大队”书写新时代传奇

利剑出鞘啸长空

  “中国军队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因为每一名中国军人都有一颗不怕死的心……”新年伊始,空军航空兵某旅荣誉室,“王海大队”杨俊成带领队员们再度追寻先辈足迹。每当新飞行员入列,抑或重大任务出征,他们都会来到这里接受洗礼,汲取向战而飞的无穷力量。

  “王海大队”,从抗美援朝的硝烟中走来。1951年10月,在首任大队长王海带领下,年轻的飞行员飞赴朝鲜战场。纵使实力相差悬殊,但他们以“空中拼刺刀”精神,击落击伤敌机29架。

  岁月更替,血脉相传。70多年来,“闻战则喜,英勇顽强,敢打必胜,有我无敌”的血性胆气,始终注入“王海大队”官兵血脉。“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空天先锋”……一个个荣誉,正是这支英雄部队胜战精神的见证。

  利剑出鞘,搏击长空!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王海大队”紧盯未来天空战场,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在一次次实战演练中创新制敌招法,锻造一支“敢打必胜的长空利剑”。

  “空中拼刺刀”精神

  代代相传

  零损伤获胜!一场尖峰对决,让“王海大队”陈鑫浩一战成名。

  2020年盛夏,年轻的陈鑫浩参加空军重大演练任务。在一次大机群空战中,他代表“王海大队”出战,与其他队伍展开一场激烈的“搏杀”。彼时,陈鑫浩刚完成歼-20改装,“敌机”数量更是数倍于己。“敌”众我寡,陈鑫浩处于明显劣势。在占据有利位置后,陈鑫浩与队友协同作战,迅猛直击。升空后不久,他便实现了精确打击。随后更是步步紧逼,最终以“零损伤”的代价取得空战胜利,为整场演习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新时代的演兵场上,“王海大队”频频震撼亮相。为何将这次演练战果看得如此之重?杨俊成解释说,这场演练空战与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情形极其相似,就是为了激励大队飞行员传承“空中拼刺刀”精神,像先辈那样不惧强敌、勇敢亮剑。

  该旅历史展厅,悬挂着一幅纵横交错的空战航迹图,背后是一段战场上的光辉岁月:1951年10月,当时组建刚满一年,该大队奉命入朝参战。面对参加过二战的美国王牌飞行员,王海和飞行员们以少胜多,凭着血性胆气,勇敢地与敌机“空中拼刺刀”,创造了“15∶0”的辉煌战绩。

  一群平均飞行时间仅有几十个小时的年轻飞行员,为什么在异国他乡不畏生死、不惧强敌?该旅空勤楼上方的6个金色大字就是答案:祖国、荣誉、责任。

  飞赴朝鲜战场,“王海大队”心揣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家国情怀,将“敢打必胜”的精神品格淋漓尽致展现。为了祖国,身负使命,他们舍生忘死、向死而生。

  如今,新时代的“王海大队”飞行员,依然坚守在祖国的天空中,坚定捍卫“祖国利益不容侵犯”的誓言。

  几年前的一天,“王海大队”接到指令:一架外军机向我国领空抵近。该大队李德兵驾驶战机紧急升空。他指挥编队,直接迎头驶去,最终逼迫外军机猛然变向逃离。

  “这场较量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意志的博弈。”李德兵事后回忆,其背后的“空中拼刺刀”精神,流淌在每一名飞行员身体里、血液中。

  近年来,“王海大队”转战大江南北。他们先后多次执行重大任务,获得诸多荣誉。

  宝剑锋从磨砺出。作为空军“模范飞行大队”,该大队成为捍卫祖国领空的坚盾利剑。

  新时代“王牌利剑”

  直上云霄

  一架战斗机停在起飞线上。伴随着起飞指令下达,“王海大队”马兄加力起飞,发动机瞬间发出了轰鸣声。一眨眼工夫,它便如一道闪电,带着呼啸,腾空而起,直插云霄。

  这是飞行员们的一次日常训练。然而,“王海大队”刚刚受命改装歼-20时,马兄和队友们还面临着一个又一个挑战。

  飞某高难课目的情景,马兄仍记忆犹新——当时操作,前一秒还正常的战机突然开始震颤。他保持镇定,按照要领一步一步精准操作。虽然飞离了险境,但这一次的训练让他认识到,要牢牢掌握战机的边界性能,“只有摸清极限性能,才能更充分挖掘出战机的潜能。”

  在换装训练中,飞行员们一贯坚持一个原则:要飞就飞最复杂的条件。每名飞行员不仅要完成上百堂课程的学习,更要进行险难课目训练。

  “还要飞吗?”在一次恶劣雷雨天的飞行训练前,工作人员问道。

  “为了今后作战需要,再可怕也要飞!”飞行员的回答掷地有声。

  作为空军率先整建制列装歼-20作战部队,“王海大队”无任何先例经验可循,所有困难挑战的应对都要从零起步。

  为了提升空战对抗能力,队员们自我加压,将智能模拟目标引入作战空域。智能目标时而机动抢位,时而干扰掩护,时而变换战法,逼着飞行员们使出浑身解数。在高难度的训练下,队员们打赢的底气更加厚实。

  一次次探索,一次次训练,飞行员们逐步打破成长的“天花板”。换装训练以来,大队在挑战极限中,不断寻找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列装新机后仅10天便实现首飞,列装当年便驾机参与执行重大任务。

  这些年,团队中12人次夺得“金头盔”、6人次夺得“金飞镖”,涌现了一大批“空战能手”。大家用实际行动证明“英雄传人亦英雄”。

  应对未来之战

  磨砺前行

  星空璀璨,大队的学习研究室内灯火通明。屏幕闪烁间,红蓝方攻守位置瞬间转换——飞行员们正在复盘刚刚结束的一场“空战”。在数字化训练系统上,整个空战过程精准呈现。

  “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的要求,激励着“王海大队”每一名飞行员。

  对于飞行部队来说,加速军队现代化建设,不仅要精通信息化新型装备,还要善于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摸索使用出奇制胜的战法。

  应对未来之战,“王海大队”飞行员敏锐捕捉到思维之变、模式之变、科技之变,牵头成立研究中心,建立联演联训机制,验证新战法,破解新课题,实现能力“突围”。

  “降低飞行高度时操作不规范”“特情处置不够迅捷”……复盘会上,该大队严毅恒指出任务中出现的问题。此刻的他,与专业的指挥员别无两样。

  这样的“变身”能力,正是“王海大队”飞行员的必备技能。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战机突破了传统武器的概念。当先进系统同时汇聚在一个平台上,坐在驾驶舱里的飞行员能否准确判断并处置特情,成为胜负的关键。

  与严毅恒接触,他广博的知识面令人印象深刻。从机械自动化,到电磁学、人工智能,他无一不通、无一不懂。他说,要想赢得未来战争,必须抢占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制高点。利用自学的工程学原理,他探索出10余种改进飞行的方法。尝到了甜头,他又组建课题小组,探索利用大数据提升现代化战术……

  当战争进入“秒杀”时代,毫厘之间便可分胜负。提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作战单元的精准度,无疑是未来战场获胜的关键。

  为了保家卫国!为了守护人民!作战链条上的每一个人都在争分夺秒自我迭代。

  任朝阳负责该大队飞行管制工作。“起飞”“下降高度至一千米”……塔台话筒中传来的每一句指令看似简单,实则蕴藏着大学问。

  任朝阳举了一个例子:起飞会受到流量限制。“假设同样一条跑道,别人能起飞100架飞机,我们只能飞50架,必然会导致空中战机不足,直接影响整支部队战斗力。”他说。

  怎样找到提升速度的方法?他结合飞机性能、气流等影响因素,做出一套精确的计算公式,缩小起飞的间隔,并在一次次的实战演练中试验、调整。起飞速度果然大幅提升。

  从数据思维到体系思维,从战略素养到科技素养,每个人的认知范围和知识储备都在快速扩容——

  该大队胡新潜心研究总结技战术运用心得,形成了7本厚厚的《飞行宝典》,助力后续改装飞行员缩短成长周期;王磊结合自己多年实弹打靶经验,系统分析海量弹道数据,成功破解某型导弹作战运用难题。

  ……

  站在塔台从窗户望向远处,“王海大队”营区内,“闻战则喜,英勇顽强,敢打必胜,有我无敌”16个鲜红大字,如火炬般与“英雄大道”交相辉映,任风雨冲刷、时光洗礼,依然闪闪发亮。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利剑出鞘啸长空 2024-02-06 26634600 2 2024年02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