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来自桂林的妈妈带娃在浙大儿院求医,住进了免费陪护房

最难的时候,有你为我遮风挡雨

  本报讯 (记者 朱平 通讯员 祝姚玲) 2月2日,记者见到了蒋梅芳。这是蒋梅芳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护佑童馨·邻安小家”的第9天。八九平方米的小屋里,几只纸箱整齐叠放在角落,忙着打包的蒋梅芳时不时扭头朝床上熟睡的儿子望两眼,自言自语道:“宝宝,我们要回家过年啦。”环视小屋一圈,蒋梅芳突然对这个小屋有了一丝不舍,她对记者说,想起4个月来辗转多地带娃求医的经历,在这里,“有了家的温暖”。

  到陌生城市看病,陪同家属的住宿是个棘手问题。这也是一个多月前蒋梅芳最焦虑的事。去年底,她和丈夫抱着儿子从桂林慕名来浙大儿院。孩子是早产儿,出生不久就发现患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来杭州前,孩子在外地医院住了2个月,花去十几万元,对来自农村的蒋梅芳一家来说负担不轻。

  在浙大儿院陪护儿子的日子里,夫妻俩也很焦虑,“医生说术后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回老家。”向病友打听后,蒋梅芳更愁了,周边宾馆一晚上要两百元左右,再加上吃的用的,“是一大笔开销”。

  “这样的外地家长我们几乎每天都能遇到,其中不少来自千里之外。”浙大儿院院长傅君芬告诉记者,作为全国知名的公立儿童医院,去年浙大儿院的门急诊量达到419万人次,患者中约有50%来自杭州市外、六分之一来自省外。“很多家长四处求医,花了不少钱,到我们这里时已经身心疲惫。”傅君芬说,这也是医院携手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和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共同启动“护佑童馨·邻安小家”这项公益项目的初衷——以大病患儿及其家庭为中心,解决异地就诊患儿住宿难题,为患儿及家长免费提供临时住宿及生活帮助。

  蒋梅芳一家通过主治医师、新生儿外科主任钭金法介绍,申请到了“小家”的一间房。这里有公共厨房、卫生间,冰箱、橱柜一应俱全,蒋梅芳说,刚入住时,被屋里的一切给惊艳到了。从“小家”步行到医院只要六七分钟,楼下便是生活超市、药房,社区里的食堂还能凭房卡打折。

  “从去年12月9日‘小家’启用,不到2个月已经入住了25户家庭。”浙大儿院医务社工部副主任沈美萍介绍,“小家”初见雏形是2023年7月,在省、市民政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最终确定杭州市长河街道钱潮建业社区作为样本社区进行试点推广。现在,这个可以同时为4户家庭提供临时住所的“小家”只是起步,接下来,医院将与社区通力合作,继续寻觅合适的房源。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最难的时候,有你为我遮风挡雨 2024-02-05 26629453 2 2024年02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