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专版

鹿城:“新”之所向 活力奔涌

  足足173处,这是2024年鹿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新”的次数。

  无论是回顾2023年走过的路,还是展望2024年奋进的方向,处处可见:作为温州“强城行动”中瓯江新城、千年斗城、西部时尚城建设主战场的鹿城,正在用更多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开创无限可能。

  全国首个戏曲生活市集推动戏曲走进更多人生活,900岁南戏圈粉无数;朔门古港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重要见证;亚运火炬传递串联起温州城市发展的古今,让火炬手和线路一起“讲故事”;中国智能谷竞跑产业新赛道,中国人工智能数字创新大会、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精英大会等掀起“智慧风暴”;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会走进鹿城,带动更多村居“千变万化”……

  在对标争先中彰显发展新成色,在抢抓机遇中放大区域新特色,在用心用情中擦亮幸福新底色,“新”之所向,遇见更好鹿城。

新引擎发力 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

  100多年前,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据说做了7000多次试验,实验了6000多种材料,终于造出了能亮45小时的电灯。100多年过去了,这种依靠科学家经验的试错和劳动密集实验依旧运用在新材料研发合成中。

  位于鹿城的中科先进技术温州研究院,由智能耗材管理、行走机器人、六轴机器手、自动移液等模块,搭建出“机器科学家”平台,通过反复试错实验,为“钙钛矿光伏电池”提供技术验证——一种相比传统光伏电池成本更低、转化效率更高的新电池。

  沿着“机器科学家”的轨迹,洞见的是鹿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步伐。

  过去一年,鹿城揭牌运营中科先进技术温州研究院、温大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研究院,落地北服温州美学经济研究院、浙江安防学院未来城市研究院,投用鹿泰总部科创园,新增大孵化器面积34万平方米、省级众创空间3个;落地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评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大抓高科技创新主体,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7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3家,落地全市首支天使投资基金……

  聚才引智添活力,创新创业奏强音。走进位于鹿城区的中关村信息谷·温州创新中心,在这个青春飞扬、梦想激荡的孵化空间里,越来越多的成长惊喜正在上演。介绍起创新中心最近的喜事,总经理刘晶晶脸上难掩兴奋:温州微极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最新产值近千万元,两年前产值还是零;汇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产值突破1.5亿元,比上年足足多了4000万元;芝立软件入驻仅仅一年,目前创收已达1500万元……

  新引擎,来源于抢占新赛道。迎着风口,鹿城加速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关联产业。

  不久前,新揭牌的中国(温州)智能谷,聚焦智能机器人、智能医疗、智能安防、智能穿戴设备等产业发展方向,锚定百万方孵化空间、百个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千家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企业、千亿产业规模“双百双千”目标,已吸引重点企业超300家入驻。为确保各类项目引得进、留得住、有实效,中国(温州)智能谷启动百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并配套出台涵盖研发投入、产学研合作、科技孵化等方面硬核产业政策。如提出支持人工智能领域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集团)落地中国(温州)智能谷注册设立各类研发机构,分3年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建设运营经费支持。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放眼新一年,鹿城政府工作报告掷地有声宣布:着力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区,以科技创新“蓄力迸发”引领全区发展“加速竞跑”。

新活力奔涌 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世界每7双女鞋中就有1双来自温州鹿城——作为“中国鞋都”所在地,鹿城区集聚了2000多家鞋类企业。走过20多年风雨,集制鞋产业、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车间、厂区、园区,已悄然取代过去“前店后厂”的作坊式鞋厂;AI人工智能、5G、数字物联等新技术,正有力变革传统制鞋模式。

  沿着“智”变之旅,老牌鞋企康奈不久前亮出了一组新数据:单款开发周期从4天缩短至1.5天、每8小时人均产能提升70%、产品从研发到交货由12天缩短至4天。

  转变背后,鹿城全力推动“中国鞋都”向“世界鞋都”跨越。做大区域品牌影响力,举办2023中国鞋都(温州)首届鞋文化周,33个国家和地区的鞋类顶尖设计师角逐“红靴奖”,一批国内外顶级舞团在温州用踢踏舞演绎“鞋履文化”,5000多名全球鞋类采购商齐聚温州,尽情买买买;坚持强链补链,出台产业高质量发展“优80条”,打好招大引强、增资扩产、“两化”改造等组合拳,“时尚鞋业”产业链获评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示范试点单位;启动建设智能装备(包装机械)产业谷,投用环贸港、遥望直播基地,新增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中国鞋都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温州国际鞋博城获评全国综合百强市场。

  数实融合,传统产业“融”出新空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鹿城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1.6%,规上工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74.7%,入选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区。温州十沣科技有限公司从传统企业面临的痛点中,开拓潜在的市场需求。“企业生产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生产线的调整或新产品的开发,往往需要停机和投入大量的成本。”温州十沣科技有限公司数字能源部技术总监王昊介绍,通过数字孪生工厂仿真技术,企业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快速进行调整和试验,确定最佳方案,使得生产线的调整和新产品的开发变得更加简单和经济。这家由陈十一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的科技公司,通过创造需求,短短数月业务已从鹿城拓展到全省多地。

  对于坚定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的鹿城来说,未来更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正变得愈加清晰——大力推进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2023年整治低效工业用地977亩,盘活存量用地1689亩,完成做地2459亩,出让经营性用地1108亩。

  腾出新空间,鹿城为更多新活力奔涌创造了条件。

新形象出圈 构筑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唱大戏、品年味、赏年俗、看展览、逛市集……即将到来的春节,鹿城将继续深挖城市文化底蕴、深耕消费引领,送上集春节年俗、戏曲文化、艺术生活于一体的新春文化大餐,为市民游客铺陈“诗和远方”的文旅新画卷。

  这也是鹿城持续发力构筑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真实写照。翻开政府工作报告,“新田园社区等3处入选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交流培训班现场观摩点”“花柳塘社区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庆年坊社区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社区”“‘非遗在社区’”工作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孤独症青年就业实践基地入选全国共富典型经验”……这些上级部门的认可褒奖,是鹿城努力推动各项事业跨上新台阶的见证。

  在南戏文化传承发展中,一种接地气全新演绎方式叫好不断。鹿城打造全国首个戏曲主题生活市集“九山书会·大宋戏仓”,接续推出“戏曲+咖啡”“戏曲+露营”“戏曲+电竞”等特色活动,芭蕾戏狮、戏曲杂技、皮影戏、木偶戏剧等轮番上演,用更加生动的方式,拓宽了900岁南戏回归生活的通道。

  在亚运火炬接力传递中,一个千年温州城的故事备受瞩目。从起点松台广场出发,火炬传递途经“温州商业模式缩影”的五马街、“一步十景”的公园路、朔门古港遗址……最后抵达温州城市建设新地标——城市阳台收火。9.2公里传递路线,串联起温州城市发展的古今,浓缩“千年商港、幸福温州”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活力。170名火炬手正是这些故事的亲历者。

  在高品质城市建设中,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瓯江新城滨江CBD总部大楼焕新“城市封面”,新增32个口袋公园,打通13条断头路,开工22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完工30个,创建“共享社 幸福里”重点单元247个,高标准建成“邻里食堂”34家、日均惠及群众超3000人次……更加美好的家园,也点燃了更多人的参与热情,连日来,由金温高速温州西出入口收费人员为主要力量组成的浙江交通集团“红动温州”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服务区、工业重镇,宣传春运高速出行注意事项。

  新活力奔涌、新引擎发力、新形象出圈。城市向“新”,为更好鹿城打开无限可能。

  (本版图片由鹿城区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3 鹿城:“新”之所向 活力奔涌 2024-02-05 浙江日报2024-02-0500004;浙江日报2024-02-0500009;浙江日报2024-02-0500018;浙江日报2024-02-0500010;浙江日报2024-02-0500027 2 2024年02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