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专版

聚焦企业实际需求,以增值化改革强服务优环境

乐清助推电气产业集群迈向“世界级”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工业大县温州乐清市,绝大多数制造业来自民营企业,当地党委政府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同向发力,充分发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牵引作用,围绕电气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资源要素保障不足、创新要素集聚不强、销售市场重重受阻等瓶颈,构建为企服务新生态,助力这一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迈向“世界级”。

  “产业发展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发力方向就在哪里。”乐清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以改革为牵引,通过制度创新、数字赋能双轮驱动,首创“数据得地”新机制、构建“五协同”工作体系,打造电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生态。这两项改革先后获得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第一、二批“最佳实践案例”,刚刚还获得了省改革突破奖银奖、铜奖。

  回应市场经营主体的诉求关切,从解决一个困难到解决一类需求,乐清的改革创新如何赋能电气产业迈向“世界级”?近日,笔者赴乐清一探究竟。

破科技创新之难

搭建体系,招才引智双驱动

  改革背景:2023年,乐清验收获评全国唯一以县域为主导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省“415X”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根据工信部推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的要求,乐清把建设目标从“国家级”提升到“世界级”,出台《温州乐清电气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系统改革重塑产业链生态,探索构建“协同智造—协同创新—协同精益—协同提质—协同服务”的“五协同”工作体系。

  把发展的目标瞄准世界级,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在对标的过程中凸显。例如,对比国内外先进电气产业集群,法国格勒诺布尔以太阳能光伏、燃料电池及智能电网等为主,南京新型电力装备(智能电网)集群以智能电网、特高压电器、储能等为主,而乐清电气产品以传统低压电器为主,存在智能电气产品布局少、新世代产品布局少等情况。

  这一个个问题,是集群发展亟待补上的一个个缺口,也成了当地增值化改革赋能产业发展的切入口。

  乐清的浙江佳博科技有限公司,其自主研发生产的键合丝打破了国际垄断:直径只有毫米到微米级,不及头发的一半,不仅耐高温,还抗氧化、抗断裂。这项行业前沿技术能在乐清实现国产替代,与当地正在推行的协同创新机制密切相关。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当企业面临关键技术瓶颈时,政府牵线企业和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助力企业自主研发。

  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而是要注入更多创新元素,科技创新便是关键。为解决企业个性创新需求,乐清引导形成“头部企业+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联动的全产业链研发链,企业自主建设各类研发实验室,同时内外联动,在上海、杭州等地建立科研飞地,并在本地打造“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通过嫁接大院名校专家资源,在不迁转高端人才户籍、人事关系的基础上,实现柔性招才引智。

  然而,一个一个地去帮,仍旧没办法达到全产业集群的整体跃迁。乐清意识到,推动产业的整体跃迁,更需要解决“企业转型不同步、生产方式不协同”“平台支撑能级低、企业研发不积极”等问题。为此当地启动建立对产业升级助力的、更为完善的科研支撑体系。

  搭建面向全产业集群赋能的服务平台。去年3月底,由工信部电子五所与乐清市政府共建的中国赛宝(东南)实验室在乐清开工。该实验室将建设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匹配当地产业,下设汽车电子及零部件公共服务中心、电子信息及电气产业质量可靠性研究及技术服务中心等6个分中心。

  像中国赛宝(东南)实验室这样在家门口就能为电气企业赋能的平台,如今正越来越多。去年,乐清还签约了温州理工学院乐清校区,与“电气名校”西安交大共建雁荡山电气研究院,落地SAP(温州)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华为(浙南)区块链创新中心、乐清工业软件创新赋能中心等数字经济创新服务平台,这些招引落地的产业链创新“精兵”,不少已经掌握了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等领域中的关键共性技术,为本地产业切换赛道提供更多新路径。

解发展空间之困

数据得地,助企安商激活力

  改革背景:乐清“七山二水一分地”,土地资源非常紧缺,本土拥有电气企业超1.4万家,规上电气企业1195家。大量企业集聚,让土地要素资源紧缺问题更加凸显。与此同时,一些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受制于要素向大好高项目倾斜,在拿地上缺少优势。为满足高成长的中小民营企业增资扩产需求,乐清探索构建了“数据得地”机制,让企业从“跑腿要地”向“无感得地”转变。

  “数据得地”机制的最大特点是让数据说话、凭数据决策。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进行刀刃向内的制度改革。该机制为解决无自有生产用地(厂房),年产值超亿元的优质制造业企业和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高成长型企业发展空间难题提供了新解法。

  来自湖南的刘新文在乐清柳市镇创业已经16年。去年他成功“摘”得在柳市镇自持的第一块土地。临近春节,他还往返在企业和新工地上。新厂房建设推进的节奏,让他觉得无比踏实。

  “这次政府主动找上门,告知我符合条件可以供地了。”乐清新驰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新文对收获意外之喜十分感慨。这次摘得的土地面积约21.9亩,用于建设年产5亿元光伏并网智慧设备系列产品智能工厂项目。该项目建成后,企业产品类型将向新能源方向转型,产值也将增加2倍。“现在只要把企业做好,土地就会自己找上门。”刘新文说,他计划将省外的项目陆续迁过来,安心扎根创业。

  乐清开发上线“数据得地”应用,建立“365”综合性评价体系,通过设置企业销售收入近三年复合正增长等3个准入门槛,突出亩均税收、单位能耗等6项预期指标,围绕企业成长、经济效益等5个维度,科学评判企业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整体质量效益,按得分高低顺序,锁定优质高效企业。该应用汇集经信、资规、税务、科技等多个部门的数据,给用地需求企业“画像”,精确评估、比较分析企业实力。

  “数据得地”机制实施后,不仅实现了供地从“人工筛选”到“数据智配”的迭代升级,还让“凭主观评价”转变为“凭客观数据”。有了数据排名,企业坐等“叫号”即可。

  不久前,作为比亚迪等多家车企指定供应商的奥海电气,以数据排名靠前的实力,成功竞得一块面积为25亩的工业用地。企业负责人欣喜地表示,这块用地将用于新增新能源汽车配件生产线新基建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亩均年产值超1200万元,年亩均税收超80万元。截至目前,乐清已经通过这一模式为32家企业配置出让工业用地1021亩。

  “乐清民营经济活跃,企业用地需求旺盛。建立一个高效、公平、透明的供地机制,刀刃向内,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势在必行,也是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我们对广大民营企业呼声的回应。”乐清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应传统市场之变

精准帮扶,转型赋能拓赛道

  改革背景:凡是用电的地方都少不了低压电器。在中国,乐清电气产业的江湖地位非同一般。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波动,乐清电气产业面临多重挑战。企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升级提档、地方招大引强布局方向在哪里?抢抓“双碳”战略带来的机遇,乘新能源“风口”,乐清以“两新两联”为抓手,加速推动电气产业与“核风光水蓄氢储”新能源全产业链深度融合。

  在乐清企业间走访,“新能源”是一个频繁出现的高频词,并呈现出了清晰的发展路径:一方面在产品设计上向“新世代”需求靠拢、向“物联网”转型;另一方面在产品市场开拓上,全面融入“新能源”产业链,借船出海“联全球”。初步统计,截至目前,乐清电气产业积极向“两新两联”切换赛道,当地已有172家规模以上传统电气企业迈入新能源领域,占到当地规上电气企业总数的14.4%。

  方向明确,更需提供充分完善的保障与机制支撑,让企业转型成长没有后顾之忧。

  不久前,一家乐清主要生产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高低压电器及配件的电气企业,急需资金购买原材料。然而,企业的厂房是租赁的,没有抵押物,而信用贷款只有30万元额度,难解急困。作为亩均A类企业,乐清创新推行的“亩均信用贷”帮了大忙,企业在乐清联合村镇银行获得信用贷款100万元,而利率则与抵押贷款相近。用亩均实力换到“真金白银”,让一批像这家企业一样,成长中没有抵押物的企业获得了性价比更高的融资帮助。

  “原本计划三年实现贷款余额100亿元,三年还没到就已经实现目标的一半。”乐清市人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亩均信用贷”从2021年推出至2023年12月底,共为乐清3139家优质企业提供无抵押贷款,“亩贷”利率比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低0.25个百分点。

  创新的金融赋能模式,让企业轻装上阵、加速奔跑。当前,乐清已为各类优质企业推出“亩均信用”贷、“数据得贷”、科技人才贷、科创指数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其中,2023年累计发放“数据得贷”7000多万元,人才科技贷4.4亿元、“科创贷”10.64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92亿元,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乐清发展的主力军。乐清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为此,乐清启动了深化“一心一意为企业 政企合力谋发展”专项行动,将每个月11日设立为“一心一意”为企服务日,开通“365”助企服务热线,由书记市长牵头开展惠企“直通车”活动,建设覆盖到街镇的企业服务中心,做到“点对点”精准服务、“实打实”助企纾困。

  (本版图片由乐清市委改革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5 乐清助推电气产业集群迈向“世界级” 2024-02-05 浙江日报2024-02-0500005;浙江日报2024-02-0500007;浙江日报2024-02-0500013;浙江日报2024-02-0500008;浙江日报2024-02-0500022 2 2024年02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