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平安法治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浙江政法工作回眸

  对浙江的政法工作来说,2023年,是平安护航亚运攻坚战顺利打赢、全省政法工作改革创新突破、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

  这一年,全省政法战线“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聚焦平安护航杭州亚运会和办好“枫桥经验”60周年纪念活动,一体推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交出了一张群众满意的成绩单。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法治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政法工作现代化先行的浙江,铸就了以平安、法治为底色的经济社会发展好环境。

  围绕中心,抓好“两件大事”

  杭州亚运会,去年浙江的一大盛事。

  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杭州亚运会及亚残运会备受全球关注。亚洲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运动员和国内外游客相聚钱塘江畔,共同经历了一场美好、平安、祥和的体育文化盛会。

  这背后,是政法干警的默默守护。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为了看杭州亚运会游泳比赛,张先生一家从绍兴开车到杭州,途经萧山红垦检查站安检时,看着临近开赛的时间,他有些着急。没想到,不用出示证件、不用熄火下车,不到20秒就完成了安检。“这么快!”在张先生的惊喜中,执勤民警敬礼、微笑,并递上一份赛事单和限行区地图,叮嘱他看好行驶路线。

  经过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一场场重大安保硬仗考验,浙江护航大事、要事的能力越来越强。被誉为“数字之城”的杭州,也在一次次拥抱世界中展现出数字化的魅力:在杭州亚运安保中心的大屏幕上,有“赛事侧”“城市侧”两块内容,协办城市的实时警情、交通状况、风险预警等关键数据一目了然,各个竞赛场馆、重要通道、馆内情况等清晰可见。

  “智能、无感、动态、和谐”,是浙江政法战线创新杭州亚运现代安保模式的关键词。其中“无感”,更是给运动员、市民、游客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开幕式结束后的40分钟内,超7万人“丝滑”离场,没有拥挤、没有吵闹,井然有序。第11次参加亚运会的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点赞说,在他所有参加过的亚运会、奥运会中,杭州的疏散工作是做得最好的。

  2023年,我们还迎来了“枫桥经验”纪念活动。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重大部署的开局之年。诸暨市委政法委、宁波市鄞州区信访局、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街道、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4个先进典型,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纪念大会上接受表彰。

  之后,浙江召开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会等系列会议,系统总结全省有关经验做法,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挥调解基础性作用,“群众唱主角、干部来引导、德法加智治、有事当地了”,以“浙江之窗”展示“中国之治”,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走在前列。

  围绕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浙江在宁波及鄞州、洞头等地开展相关试点,明确化解主体、程序、方式和责任,让矛盾纠纷在法治化“路线图”中流转化解。

  数据彰显成效:2023年浙江法院新收各类案件121.8万件,较上年下降0.2%。

  加强法治,整治突出问题

  回望过去的一年,浙江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平安建设的一大标志,就是颁布施行了《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

  这是浙江平安建设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规,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全票通过,推动平安浙江建设迈入法治化的新阶段。

  条例聚焦全省平安建设存在的重点难点,对平安建设重点行业领域和治理措施作出专章规定,尤其对食品药品安全、物流寄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生态环境安全、海域安全等多个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作出相应规定。

  贯彻好这个重要条例的责任,落在各级政法单位的肩头。在迅速行动、用丰富形式载体让条例深入群众的同时,政法各单位也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作为关键抓手推进。

  调研显示: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部门之间的来回推诿、互踢皮球,“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依然是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浙江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动深化“钱潮”系列统一行动,打掉涉黑涉恶犯罪组织109个,破获涉黑涉恶等各类案件2441起,查扣涉案资产6.1亿余元;开展“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进行信访问题集中攻坚,重点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诉求类信访总量较上年下降3.7%;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查处治安案件数较上年下降7.26%……

  对实施平安建设20年的浙江来说,一条主线始终没有背离——以人民为中心,群众的需求就是政法单位努力的方向。

  以除险保安攻坚战为抓手,浙江迭代完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将风险防范化解从被动变主动、从应急变常态、从零散变系统,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要进一步高水平建设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示范区,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的办法,用专项整治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针对群众关心、案发最多、涉及面最广的电信网络诈骗,各政法单位强化协作及与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全省域推进专项打击治理,去年共抓获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3.94万人,破获案件2.1万起,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改革牵引,优化营商环境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千万市场经营主体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营商环境这片土壤。政法工作要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让营商环境优上加优。

  据全国工商联调查,2023年浙江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其中法治环境连续4年位列“五大环境”之首。

  政法工作保障营商环境,已成为浙江的一大特色与优势。通过深化数字法治改革,浙江持续打造政法智能化建设标杆省,涌现出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重大应用。

  以往,线下办案需要司法警察在公检法之间来回运送卷宗,而现在依托政法业务协同办案平台,案卷在公安机关统一扫描录入就能一键送案、全程留痕,被称为“单轨制”办案。去年,浙江“单轨制”办案率超95%,刑事涉案财物平均处置时长从150天缩减至30天。

  围绕三个“一号工程”,浙江还出台《关于全省政法机关服务保障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意见》,将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指标纳入平安浙江、法治浙江考核。

  一年来,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浙江政法领域亮点纷呈——

  率先出台《关于加强预防性重点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重点产业合规指引编制管理规程》,重点产业合规“四大体系”初步构建;探索建立政法单位业绩考评指标向党委政法委备案制度,进一步端正执法司法理念;首创知识产权警务联络官制度,完善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司法保护;推广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做法,深化“11087·亲清在浙里”为企服务工作,形成一批“护企优商”品牌……

  公平正义是企业和群众最朴素的价值观,也是市场经济的核心。

  浙江推进县乡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减少信访事项和行政争议。目前,90个县(市、区)都成立了合法性审查中心,1364个乡镇(街道)完成合法性审查10.5万件。

  在深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中,全省政法系统班子成员主动领衔课题,深入基层蹲点调研,形成系列制度性成果,实打实地帮企业和群众推动解决了一批“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

  走前列、当先锋、作示范,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的不断提升,让浙江企业和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平安法治迈出坚实步伐 2024-01-31 26619479 2 2024年01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