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本报报道偏远地区老人洗澡难题引发广泛关注

呼唤更多力量参与到为山区老人助浴中来

  本报讯 (记者 王晨辉) 本报1月29日的报道《如何让山区老人舒舒服服洗个热水澡》,聚焦偏远山区老人冬天洗澡难题,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许多网友在潮新闻客户端留言表示,他们一些生活在偏远山区乡镇的亲人也存在洗澡困难,希望有更多人来帮助老人解决这一难题。

  有网友说:“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一起行动起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有网友说:“不要说山区了,我老家的房子是农村自建房,冬天的时候也没热水,洗漱特别不方便。”还有网友提出建议:“是不是可以在山区建公共澡堂,方便老年人洗澡呢?”

  目前,偏远山区老人餐饮、住宿等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了很好解决,为什么冬天洗澡还存在盲区?记者调查发现,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居住分散,缺乏相关的助浴设备,帮扶成本较大。以开化县为例,约25%的山区老年人家庭无完善的取暖、助浴等设施,且距离相隔较远。比如,杨林镇有106位老人,家中没有独立卫生间,他们的住所分布在各个村,最远的村距离镇中心有五六公里。

  第二,专业人士缺口较大。由于老人普遍患有慢性疾病,其中还有一些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帮助他们洗澡,需要专业人士。开化县林山乡自2016年就开始推行“孝行菖蒲”志愿者积分制度,村里志愿者服务团队每年坚持为全村困难老人开展洗衣、打扫卫生、洗被褥等“助洁”服务,但因村里缺少助浴专业人士及设施,且考虑老年人冬季身体适应能力、供暖等方面问题,老年人助浴工作不太敢开展。

  第三,需求容易被忽视。记者在开化山区乡镇调查时发现,老人一开始往往不愿意说出自己冬天洗澡的困难。当地一位乡镇干部表示,尽管老人们有困难,却往往顾及面子不肯说出来,导致其家人和镇村干部容易忽视他们的这一需求。

  本报报道也引起了一些社会学者的关注。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教授杨方方表示,帮扶偏远山区老人冬天洗上热水澡,是在帮助老人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后,关注他们更进一步的需求。要做好这项帮扶,除了政府层面的努力,也需要相关社会组织的介入,“对老年人而言,助浴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的服务,不同老年人之间的具体需求又存在差异……这些都决定了社会力量介入的必要性。”

  杨方方建议,因为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及资源有限等原因,需求缺口的弥补有难度,需要更为开阔的思路。如整合资源对老年人的居家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与慈善组织合作,社会层面募集专项资金购买助浴服务,或争取助浴设施生产企业赞助助浴设备设施、流动助浴设备设施或援建适老的洗浴场所。

  偏远山区老人冬天洗澡难题如何破解,我们将继续关注。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呼唤更多力量参与到为山区老人助浴中来 2024-01-30 26616884 2 2024年01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