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国际

以思变创新带动生产力发展 海宁经编布局全球

  海宁,一座有着大江大海一样胸怀的城市,是一座制造业大市,也是民营企业大市。走进马桥经编园区,生产线上操作有序,工作室里科研紧张,一个个充满朝气的身影斗志昂扬、精神饱满。

  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产业新秀,善于思变创新的海宁经编企业正在科技创新上要方法、要答案,在市场竞争上提升质量、做大总量,在布局未来上抢占先机、抢占优势。

  项目“走出去”

  作为全国涤纶工业长丝领军企业,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纺织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重要成员单位之一。“海利得”于2018年在越南投资成立子公司,建设了年产11万吨差别化涤纶工业长丝项目,该项目在2023年6月完成投产。

  “新项目的实施是海利得进一步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完善公司国际化产能布局的重要举措。”“海利得”总经理助理朱伟说,“我们利用越南地区要素成本优势,加快推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这是一家会做“加法”的企业——主攻经编制造业,并不断为之插上高附加值的翅膀。

  沿着以海利得为代表的经编制造产业企业的发展轨迹,可以窥见是海宁现代化产业体系奔涌的新质生产力——让中国的先进制造真正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上“当家”,在提升产业体系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协调性的现代化属性上下功夫,海宁经编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迎风跃起。

  创新“不懈怠”

  海宁经编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答案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

  浙江明士达股份有限公司是马桥经编园区第一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该企业展厅的显眼位置,摆放着一款天花装饰软膜产品。“软膜俗称弹力布,替代了传统的石膏板等吊顶材料,突破了传统天花小块拼装的局限性。”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宏杰说。

  经编是海宁传统的特色产业,市场需求旺盛时,大多数企业却研发动力不足。市场重新洗牌,逼得企业不得不主动创新,明士达就瞄准了当时市面上刚兴起的高端产品天花装饰软膜。最终,明士达成功研发出自己的天花装饰软膜,产品一经推出就成为爆款,如今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0%。

  海宁经编企业虽然发展路径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寻找应用型技术的突破点,做到一定市场规模后,再向上下游延伸,进而形成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舍弃“舒适区”

  创新的成果令人喜悦,海宁经编企业更敢于挑战、勇于探索、长于坚持,这是经编人追求技术制高点的状态和决心。

  在浙江华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蒋生华的办公室里,一直放着一块“还没成功”的TPU材料。

  “这是一款绿色环保材料,华生科技坚持了15年,还没完全成功,在手感、触感上还需要改进优化。”谈到TPU材料的未来,蒋生华表示,限塑、禁塑已经成为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举措,“未来行业发展值得期待,我们的研发脚步不能停。”蒋生华说。

  海宁经编浓缩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势头。这势头中,有既守正也创新的开放心态,有坐冷板凳、闯最前沿的战略定力,更有舍舒适区、弄时代潮的果敢勇气。


浙江日报 国际 00008 以思变创新带动生产力发展 海宁经编布局全球 2024-01-30 浙江日报2024-01-3000005 2 2024年01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