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专版

强基筑峰 优质均衡

舟山奋力打造海岛卫生健康现代化市域样板

  送医“家门口”,周末有专家号,线上诊疗“云就医”,村卫生室功能愈发齐全……近年来,舟山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感越来越好。

  远有所系,近有所医。2023年,舟山市卫健委紧扣“海岛卫生健康现代化”主题主线,突出“强基筑峰、优质均衡”目标引领,聚力实施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九大行动”,项目化、清单化、时序化推进“病有良医”“幼有善育”“老有康养”专项工程,为舟山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医疗品质大提升

诊疗服务到家门口

  健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基。

  近年来,舟山通过打造市域医学高地,促进医疗品质提升。

  2023年8月1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与舟山医院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自正式挂牌浙大二院舟山分院以来,双方以解决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强化医疗服务能力。

  以往在海岛基层几乎看不到的高水平诊疗服务,来到了患者“家门口”。

  舟山医院开设浙大二院专家门诊。目前,每周常态化开设超声医学科、肝胆外科、心血管内科、骨科、眼科、疼痛科等专家门诊,合作至今,浙大二院专家门诊已接诊患者2000余人次。目前已有疼痛科严敏教授、眼科姚克教授、超声医学科黄品同教授等6个专家工作室在医院落户,专家团队在开展业务工作的同时,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本地优秀医生,提升学科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急诊急救能力。依托浙大二院急诊科驻点专家力量,开展急诊急救流程改造优化、急救能力培训,同时建立完善远程医疗常态协作机制。

  还有更多医疗技术、医疗资源下沉至海岛一线。

  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舟山存在城乡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性不足、海岛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的客观现状。

  2021年3月29日,舟山4个县(区)政府与4家省级医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启动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定海区中心医院与浙江省人民医院、普陀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嵊泗县人民医院与浙江医院分别建立合作关系,主要合作内容为“3342+X”,其中“3342”为实现区域胸痛、卒中、创伤三大医疗救治中心能力提升,做强做优区域影像、病理、检验三大共享中心,实现四个重点托管专科能力提升,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和创新发展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两个能力提升;“X”为根据实际增加合作内容,进一步促进县域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升。

  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实施以来,不仅填补了舟山部分区域医疗内容的空白,还升级改造了各县区医院的医疗专科面貌。截至2023年11月末,省级专家已累计开展门诊服务58705人次、实施手术2711台、下基层海岛服务596次、开展培训带教6780次,引进新技术、新项目300余项。

  健康服务提能级

不落一个海岛群众

  共富路上有“医”靠,不落一个海岛群众。

  先坐船,后转车,辗转半天到岸上大医院挂号排队看医生,曾是舟山偏远海岛群众常见的就医场景。

  地处东海之滨的普陀是全省海岛数量最多县(区)。2022年7月,舟山市启动“共富方舟·健康守护”行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解决卫生健康问题。

  2023年11月8日上午,“共富方舟·健康守护”行动时隔一年再次走进普陀悬山岛,这也是“共富方舟·健康守护”行动的第15站,为当地群众送去健康体检、临床诊疗等一站式医疗服务。“此前‘共富方舟’来时我做了胃镜检查,趁这个机会再复查一下。”听说“共富方舟”又来了,家住普陀区六横镇悬山大鱼厂的75岁村民夏亚梦一早就到村文化礼堂排队等候。

  “共富方舟·健康守护”行动每月两次停驻偏远海岛,带去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陀医院专家组成的专业医疗团队,也把医疗体检、健康管理、应急救治等健康服务送上了岛。现场解决不了的病情,医生戴上5G+AR眼镜,邀请普陀本岛乃至远在杭州的专家同步“望闻问切”,足不出户体验省级“专家号”。

  再次升级的“共富方舟”航线从小岛辐射到本岛偏远村社,服务人群也拓展至驻地企业员工、驻普部队官兵等。至今已“上岸”16个海岛、3个街道。

  “共富方舟·健康守护”行动,是舟山市卫健委助力“小岛你好”海岛健康行动的缩影。2023年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以“小岛你好”医疗卫生服务提升行动为载体,抓好服务网络覆盖、服务质量增效、服务机制完善,为小岛居民更好提供均等化医疗卫生服务,力绘“远有所系、病有所医、治有所愈”健康共富图景。

  完善制度,规范服务,让更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小岛。

  聚焦医疗服务全域覆盖的目标,舟山深入实施“小岛你好”医疗卫生服务提升行动,在刺山岛、西岠岛等7个无医疗机构住人小岛全面落地“4+1服务”机制,以一名责任医生、一个药箱、一部电话、一名驻村联络员为服务载体,开展上岛送医、上门送药。拓展“共富方舟·健康守护”服务内涵,以“一岛一方案”差异化服务路径,为16个小岛群众和驻岛官兵提供健康监测、远程会诊、应急救治、药品配送等服务,驻岛老人健康体检率同比提高20.89%。

  在“一老一小”方面,舟山开展“同舟善育”行动。大力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服务,2023年全市托位数4857个,较上年净增1081个,普惠托位占比82.61%。深化儿童优化城市建设,评定星级托育机构10家,新建社区婴幼儿家庭养育驿站10家、“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12家、儿童友好医院7家。

  夯实医疗服务网络

急救网络增点扩面

  近日,受冷空气影响,舟山市部分岛际交通停航。1名住在岱山县衢山岛的居民因意外伤情急需救援,但当地卫生院救治能力不够。舟山市相关部门接报后,即刻实施专船、专机接力救援,送至舟山本岛医院,使患者及时脱险。

  近年来,舟山市积极探索构建符合海岛区域特点、协同高效的医疗急救服务体系,着力打造陆海空“三位一体”的医学救援“生命通道”,全力为偏远海岛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强化基地建设,全力构建海上救助体系。组建舟山医院海上紧急医学救援队,与舟山海上搜救中心、东海救助局建立海上120救援联动机制。借助“舟山群岛网络医院”远程会诊功能,搭建全市统一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构建全国首个公海医疗救助体系,成功将远程医疗协作网络延伸至公海作业渔船。

  强化资源整合,健全完善空中救援网络。依托市急救指挥中心和舟山医院,重点打造市级航空医学救援基地。新建成运行岱山、嵊泗县急救指挥分中心,新增定海岑港、普陀桃花等5个急救点,空中救援航线覆盖全市所有功能大岛。完善海上危急重症患者联动转运机制,畅通岛际紧急就医绿色通道。

  强化数字赋能,实现患者信息实时共享。提档升级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平台,通过在120救护车上加装可视对讲系统和车载监护等设备、利用“5G+AR”技术实时互通患者体征数据和现场情况,实现120急救中心与急救定点医院快速联动、无缝对接,真正做到“上车即入院”“医生等患者”。加快推进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至目前,全市已有60家医疗机构接入互认平台,新增检查检验项目163项,累计为患者节约医疗支出近千万元。

  舟山还积极夯实基层医疗服务“网底”,持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已累计新(改)建村卫生室74家,全市村卫生室规范化率、标准化设备配置率分别达到91.85%和98.7%。

  加快提升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目前,全市共设急救站点18个,配备救护车51辆,基本建成中心城区11分钟急救圈,进一步缩短急救半径。去年,全市“浙里办”院前急救一键呼叫开通率达100%,3分钟出车率、平均急救呼叫满足率分别超过98%和95%。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卫生健康委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8 舟山奋力打造海岛卫生健康现代化市域样板 2024-01-30 浙江日报2024-01-3000007;浙江日报2024-01-3000008;浙江日报2024-01-3000023 2 2024年01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