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专版

向海而兴 借海图强

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嵊泗美好嵊泗”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四季更迭的时间年轮与奔涌不息的碧浪清波,共同见证着嵊泗不断前进的步伐。

  回首刚刚过去的2023年,舟山嵊泗创造了发展高质量、幸福再加码的新战绩——

  这一年,嵊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2.41亿元,增长43.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和6.8%;全年游客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97.6%、88.4%;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45亿元,增长76.2%,增速领跑全省。

  一个个重大项目,掀起了新热潮:这一年,嵊泗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体系化推进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马迹山2000万吨混矿项目建成投产、贸易落地,推动马迹山港向全球精混矿枢纽大港稳步升级;高标打造花鸟爱情岛,建成长三角首个海岛户外婚姻登记基地;群众期盼已久的大陆(小洋山)引水工程即将供水,嵊泗人民“喝好水”的梦想即将实现……

  风鹏正举九万里,扬帆远航正当时。2024年,是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嵊泗美好嵊泗”关键之年,是走好走稳海岛共富特色之路攻坚之年。进一步放大特色、塑造优势,向海而兴、借海图强,系统增强海岛内生发展动力,山海之间“美丽嵊泗美好嵊泗”正展宏图。

  倾力经略海洋

  追逐蓝色梦想

  海洋,是嵊泗最鲜明的特色优势。如何做好海洋文章,嵊泗一直在思考。

  新年伊始,嵊泗马迹山港现场热火朝天。在港区1号泊位,一艘30万吨级的大型散货船“矿石武汉”轮正在卸载来自巴西的进口铁矿,而不远处的2号泊位内也有新“访客”——25万吨级大型散货船“武钢创新”轮,带来了近8万吨进口铁矿。

  大小货轮来往不停,在繁忙作业中,马迹山港迎来了2024年的开门红。仅1月1日至14日,马迹山港共接卸外轮12艘次,二程船货轮64艘次,吞吐量达301万吨。1月1日当天,单日卸载量达34万吨,创下了自开港以来单日接卸量历史纪录。“这是真正的开门红!”马迹山港工人感慨道。

  马迹山港并非个例,差异化发展道路让嵊泗的小岛各具特色。

  大小洋山打造集港航物流、海事服务、江海联运、绿色能源等于一体的综合型临港产业岛;花鸟壮大发展爱情婚旅婚庆产业链服务链,打造爱情主题岛;嵊山积极落地海钓产业省级试点项目,打造渔旅休闲岛;枸杞聚焦科技赋能,补齐做强产业链,打造贻贝产业岛;五龙、黄龙聚焦旅游产业提质,打造黄龙石文化体验岛,放大“东海五渔村”品牌效应。

  聚焦海洋经济发展,嵊泗上下在展现借海图强新作为上实干争先。传统产业提效、新兴产业壮大,今年嵊泗将继续放大海洋特色优势,围绕提级港航产业、提质海洋旅游、提振绿色渔农业、提优能源产业、提升科产融合等方面,加快打造更具辨识度和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守护绿水青山

  擦亮“海上明珠”

  岛在景中,人在画中,漫步于嵊泗,仿若徜徉在一座海岛森林。从海上到陆上,从乡村到城镇,嵊泗的生态景观连点成线。

  傍晚时分,在嵊泗县泗礁岛的渔政码头,随着“海巡0743”艇靠泊,工作人员将收集了一天的海上垃圾抬上岸,拖至渔港内的垃圾站进行分类倾倒。近年来,嵊泗县不断完善“海上环卫”机制,统筹海上垃圾清运处置及船舶垃圾分类处置等工作,开展“垃圾不入海”等实践。

  “垃圾不入海”将港口、海岸垃圾治理纳入城市精细化管理。“生态环境部门主抓陆源污染治理,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海漂垃圾打捞清运,交通运输局负责所有场站的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综合行政执法局全面负责终端处置。”嵊泗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管理、海洋渔业等部门各司其职,港口、码头、酒店等垃圾治理由行业管理单位负责,形成源头减量、治污保洁、清理转运全链条的岸滩垃圾治理工作格局。

  目前,嵊泗全县1045艘渔船、25艘公共客运船只及各类海上作业平台已全部配备垃圾分类设施。各渔港都建有垃圾回收站,垃圾必须运回港,“垃圾不入海”成为船老大的必修课。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嵊泗县共清理各类海漂垃圾1.8万余立方米,海上垃圾打捞处置量从2019年的7000立方米逐年减少至2022年的4000立方米。

  2023年,嵊泗全域提升美丽海岛建设品质。水土废指标百分百达标,PM2.5全省最优,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验收,首获“清源杯”、三夺“大禹鼎”,入选“美丽浙江十大样板地”,获评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蓝色海湾”城市样板区入选全省城乡风貌样板区,全域建成省级未来社区,“一港两岸”风景带标志性工程望海公园广受好评,城区公园景观绿化串珠成链,总计完成城区道路品质提升5.7公里、占城区道路总里程近一半。创成2个国家级“和美海岛”、3个省级未来乡村,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

  更高标准抓生态首位,2024年嵊泗将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加快建设美丽嵊泗、绿色嵊泗、低碳嵊泗。落细“海上环卫”“蓝色循环”“增殖放流”等长效机制,打好水气土废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省级低碳试点县和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县建设,奋力建成四星级“无废城市”;争创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奔着群众期盼

  办好民生实事

  室外寒风阵阵,室内暖意浓浓。每天10时许,“幸福食堂”嵊泗中心店开始热闹起来。30余种摆放在餐台上的菜品正升腾起一阵阵热气,烟火气扑面而来。

  “小菜几天都不重样,吃得很落胃。”75岁的徐奶奶就住在附近。自从家门口有了“幸福食堂”,她一顿都没落下。“这里饭菜口味好,人多还能聊聊天,心情舒畅。”。

  “我们优先考虑老年人营养和口味需求,制定了少油少盐、低糖软糯的健康食谱,每餐菜品都有30种以上。”该“幸福食堂”负责人金松飞说。在此基础上,“幸福食堂”还建立了老年人就餐价格梯度折扣制,对60周岁以上的老人实行相应优惠折扣,最多可享受5折优惠。与此同时,“幸福食堂”还增设了电视机、血压仪、按摩沙发等设备,成了集休闲娱乐、健康医疗等于一体的多跨养老场景载体。

  把服务做到心坎上,嵊泗还加强就医服务保障。不出岛就能做血透,是不少嵊泗患者长久以来的期盼。去年以来,嵊泗全力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级,建成投用血液透析中心,让多年在外租房就医的患者能够回乡治疗。为保障血透中心顺利启用,嵊泗县依托山海提升工程,邀请浙江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专家协助开展工作,同时遴选5名医务人员外出培训,打造出了一支带不走的血透人才队伍。

  以更大情怀增进民生福祉,2024年,嵊泗将加快县级医康养联合体建设,推动失能失智、特困老人县级集中供养,整合优化外岛乡镇养老机构布局,组建县级海岛支老流动服务护理员队伍,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大力实施“小学强基”“初中壮腰”“县中崛起”工程,高质量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办好杭师大附属嵊泗中学和“学军班”,建立初高中学优生一体化培养机制。强化纵横联动,健全海岛院前急救体系;持续推进专业化医护队伍建设,优化县域医共体人力资源配置。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成就新作为。新的一年,嵊泗将紧扣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主题主线,聚力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嵊泗美好嵊泗”目标任务,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大力实施“十项重大工程”,稳增长提质效、打基础利长远、除风险保安全,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作出海岛县更大贡献!

  (本版图片由嵊泗县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7 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嵊泗美好嵊泗” 2024-01-30 浙江日报2024-01-3000005;浙江日报2024-01-3000010;浙江日报2024-01-3000024 2 2024年01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