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感恩奋进 实干争先

岱山:高水平推进海岛现代化

  海上看岛,岛上看海。

  “背后是海,星空之下,海面微波起伏,荧光闪动。岸畔的渔船,远处的岛影,全部影影绰绰,神秘,飘忽,梦幻一般。”这是作家赵丽宏笔下的舟山市岱山县美景。

  现实中,除去波光闪耀的美丽海景外,群山环抱、绿树成阴、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这样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和一个个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在岱山也随处可见。

  2023年,岱山30余项工作入选国家和省级试点、典型案例、最佳实践,连续三个季度获得舟山市实干争先考评第一,成功入选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

  全县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干争先,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高水平推进海岛现代化。

  国家战略引发展

  海洋经济展新貌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舟山市岱山县鱼山岛上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变成一座“海上不夜城”,塔桥林立、管道纵横、灯光璀璨,让小岛充满科幻感。这是全国最大、单体全球第二的大型石化基地。

  绿色石化基地是舟山自觉承担国家战略,推进新区开发和自贸区建设的标志性项目。2023年,石化基地加工原油4370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生产各类化工原料及产品2800万吨,比上年增长16.7%;实现工业产值2530亿元,比上年增长9.3%。

  千亿元投入、万亿元产出。按照国家战略部署,石化基地将加快推进三期项目建设,进一步减油增化,延伸下游产业链,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石化产品集群,建设“零碳产业园”,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

  聚焦国家战略担使命,岱山开放优势凸显。

  岱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是当地著名的深水良港。近年来,岱山通过大力发展油品全产业链,努力打造舟山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已成为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主阵地之一。

  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加快建设。中化700万立方米国储项目前期扎实推进,黄泽山255万立方米地面储罐、黄泽山-鱼山原油管道常态化运行。衢山海事服务岸基站产业园一期完成主体工程,成功开展国内首单港外锚地LNG试点加注。

  全力保障舟山大宗矿产品储备基地。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实现国内首家“离岛远控”,累计接卸矿石突破2亿吨,混配矿产量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一。

  作为舟山产业布局重要板块,岱山勇担使命、实干争先,加快打造以绿色石化和新材料、船舶与海工装备、清洁能源及装备制造为主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2023年,润和催化一期等一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惠生海工EPC总承包国际大型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项目,华润双剑涂渔光互补一期建成并网,炼油化工、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分别入选“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和协同区。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岱山位列全省第二,并成功捧得全省首批“天工鼎”。

  随着一个个好项目、大项目、新项目落地,岱山正从“海上悬岛”变为投资热土。2023年,高强高模碳纤维、世倍尔催化剂2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制造业项目落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累计新落地14个、新开工10个。大力推进项目攻坚、拔钉清障,省“千项万亿”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30%以上,舟山市重点项目开工率、完工率均居全市第一。

  改革创新促驱动

  转型升级更务实

  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聚焦改革创新塑变革,岱山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2023年,岱山加快构建“一业一平台、一企一中心”创新体系。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研究和试验基地建成投用,岱山新材料科创园强力推进,航天三江先进激光制造应用创新中心正式启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43家,规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增长32.6%,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03%,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名单。

  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打开“化塑行业产业大脑”用户端,化塑行业产品库、行情库、产业链企业库等5大主题库,产业链图谱、原料进出口、行情指数等18大特色应用一目了然。化塑行业数仓,归集数据总量已突破亿条。

  培育化塑产业大脑,建设华塑智联石化一体化数字平台,融合石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资源,体现数据要素价值,提升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是岱山助力石化产业创新发展新模式的有效探索。2023年,化塑产业大脑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产业链数据的跨行业、跨地区、跨领域流动,引领产业模式迭代升级,有力带动石化全产业链发展。截至目前,依托化塑产业大脑数据资源,岱山已成功引进卓然科技、润和催化剂、宝塑环保等产业链企业20余家,杭州新科源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即将落户。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智力支持。2023年,岱山深化新一轮甬舟一体化“人才飞地”合作,新引进青年博士13名、高校毕业生2846名,新增高技能人才1337名,国家级人才工程自主申报入选实现零的突破。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营商环境更成为深化改革的抓手、改革成效的最直观体现。2023年,岱山一体融合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与“民营经济32条”,累计为企业减负降本4.6亿元,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办件率95.55%,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2万家,获评全省首批县(市、区)示范政务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探索形成海工装备产品链增值化服务样本。

  城乡共融全域美

  幸福生活见未来

  涂口村的徐福文化、沙洋村的风筝墙绘、秀北村的白墙黑瓦……行走在岱山,一个个别具匠心又各具特色的村庄,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近年来,岱山不仅在点上打造精品村,更明确提出按照“一带一主题”的要求,打破乡镇、行政村界限,将各具特色的乡镇、行政村、渔农业产业项目等串联,打造美丽乡村特色示范带,推动新时代美丽乡村“由点及面”迈入“全域化、集群化”发展新阶段。2023年,岱山建成和美乡村15个,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81%。

  乘着舟山市“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的东风,岱山小长涂岛围绕“军港+研学”功能布局,实施军港一条街、研学基地、高鳌山云步道等项目,大力推进“海岛乡村游”等文旅产业。随着“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的深入推进,陆续回归的乡贤带着资金、憧憬和乡情,为小岛注入了新活力。

  岱山还大力推进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高亭镇南浦、大峧未来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南浦、大峧片区将建成一个集“海岛研学、数智农旅、颐养普惠”为一体的乡村富裕联合体。

  舟岱大桥建成通车已有两年多。这座跨海大桥,激活了岱山海岛资源,打开了向海图强、向海开放的新空间。除舟岱大桥外,燕窝山客运码头投运、G526国道岱山段贯通、岱山交通旅游集散中心运行……岱山的交通场景越来越符合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出县四会五达,在家门口实现“十五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岱山致力于增强公共服务的全民优享水平,实现全域高水平均衡发展,“推窗见景”已成常态。

  依鹿栏山下,傍东海之滨,承蓬莱之脉,富郊野之趣。2022年5月开放的岱山东海郊野公园,已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在磨盘山上,蓬莱森林体育公园正在加紧建设;散步走出安澜阁,四通八达的游步道通往公园的各处节点,公园周围环绕着岱山老城区,南面全线临海,汇聚了山海渔港村等特色资源。2023年5月,“华东第一滩”鹿栏晴沙海域,来自辽宁、北京、海南、湖南等地及阿尔及利亚的百余名专业运动员和风筝板爱好者脚踏帆板、手执五彩充气“风筝”,驭风逐浪。

  熟悉的空气依旧清新,遮阴的绿树日渐茂密,生物多样性保护如火如荼。如今的岱山,于绿水青山间铺开多彩多姿的生态画卷,美丽生态、美丽经济与美好生活诗意相连。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岱山:高水平推进海岛现代化 2024-01-30 浙江日报2024-01-3000005;浙江日报2024-01-3000012 2 2024年01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