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专版

勇当先行者 谱写新篇章

现代化新普陀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东海之滨,一个现代化新普陀正冉冉升起。

  刚刚过去的2023年,普陀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抓紧抓实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充分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全力实施“项目攻坚、作风提升、全域争先”三大行动,交出了一份优异成绩单—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

  追梦,奔跑,一刻不停。今年,普陀将以“牵一发动全身”重大事项为抓手,在海洋经济壮大、城乡统筹建设、共同富裕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攻坚突破,跑出现代化新普陀建设加速度,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新路子。

“政府想在企业前,给了我们信心”

  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工程车来回穿梭……眼下,在普陀“最美公路”螺塘线西侧,“星辰大海上的天空之城”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该项目是集旅宿、温泉、艺术、餐饮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旅地标度假综合体,计划投资近22亿元。

  “政府想在企业前头,给了我们很大信心。”浙江那云文旅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一句肺腑之言,成了政府与企业携手共进的生动写照。

  为了推动项目尽快落地,普陀区星辰大海工作专班总是在企业开口“提要求”前,就把能想、能做的都完成。比如在项目方案设计上,专班第一时间为企业提供地块相关资料,主动上门答疑解惑,企业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海上生明月”项目概念方案设计;在合作条款的制定上,专班深入研究合作条款,坚持线上线下持续协商,迅速确定了合作内容。去年4月28日,“星辰大海上的天空之城”项目正式签约,普陀仅用8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成功招引项目落地,并实现当年开工。

  这只是普陀打好重大项目攻坚战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普陀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千项万亿”工程、“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等省、市、区战略部署为牵引,抢抓自贸试验区、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等机遇,全力打好重大项目“攻坚战”,省重大项目新建项目开工率100%,省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200%以上;新引进25个亿元以上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入选省十佳“招大引强”县(区)。

  2024年,普陀区将坚持“工业立区、海洋强区”不动摇,狠抓项目落地、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打好投资赛马激励组合拳,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力争全区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以上。

“排除万难,打入国际高端市场”

  在2023舟山普陀国际航运业与船舶修造业对话会中,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15.2万吨级穿梭油轮船模一亮相,就吸引了与会航运企业的目光。目前,全球吨位排名前十的穿梭油轮,有5艘出自舟山中远海运重工。

  穿梭油轮,是一种专门用于海上油田向陆地运送石油的油轮,其附加值和建造难度远远高于同等吨位的普通油轮。2013年前,国内建造的穿梭油轮最大吨位仅为10万吨级。彼时的舟山中远海运重工连普通油轮都没有造过。“穿梭油轮是我们造船业务打入国际高端市场的一个绝佳机会,一定要排除万难把它造出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负责人回忆道。

  投入、研发、实干!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召集百余名技术骨干成立穿梭油轮项目组,开始攻关大吨位穿梭油轮。2015年3月27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15.2万吨级穿梭油轮顺利下水,成为当时全球吨位最大、工艺最先进的穿梭油轮。如今,该公司正在建造第6艘15.4万吨穿梭油轮。

  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普陀区加速发展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以此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2023年获批全省首批海岛县“一县一策”,成功入选浙江省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核心区。目前,全区外轮修理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万邦、中远获评全国仅有的两家“中国修船行业绿色修船示范企业”,3家企业跻身全球修船前十强。

  2024年,普陀区将紧抓“一县一策”政策红利,重点发展新能源船舶、高端智能船舶和新型材料船舶等,建强省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核心区。同时,推进远洋渔业提能升级、深远海养殖规划发展,积极推进海上风电、海上光伏、天然气、氢能等开发与应用,开展绿色甲醇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真高效!不到两小时化解一场纠纷”

  “大干码头上疑似有人争吵,围观人员较多。”日前,在普陀区“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指挥室里,值班警长一边紧盯“港域智治”一体化平台大屏,一边联系附近巡逻的接处警车赶往现场。

  原来是一名船员因续约问题与船长发生纠纷。由于事情较为复杂,出警人员将当事人引导至码头附近的“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倒上两杯降火凉茶,两个当事人冷静下来坐在了一起,司法所、综治办工作人员晓之以理,“渔都义警”则动之以情,双方很快达成协议。“真高效!不到两小时就化解纠纷,解决了问题。”当事人也忍不住点赞。

  普陀区沈家门渔港常泊船只2500余艘,渔船民数量大,治安形势复杂。为此,普陀公安试点运行“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与街道、社区(村)及各职能部门联管共治,还吸纳了由渔民、志愿者、保安等数百名人员组成的“渔都义警”,充分发动群众力量,打造港域治理现代化样板。

  过去一年,普陀区不断探索“海上枫桥”新模式,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成立全省首个实体化一站式海上矛盾纠纷解纷站——海上融治理中心,荣获“浙江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区”称号。此外,沈家门街道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六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这一年,普陀成功化解了520余起涉海企业矛盾纠纷,涉案金额高达2.1亿元,履约率达到100%;同时,线上调解机制的推进使得线上化解率达到97.2%,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均达到100%。

  2024年,普陀区将不断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推进“平安小苑”布点建设,最大限度将矛盾解决在苗头状态;抓深做实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深化开展“网格夜访”,建立区领导、区属单位日常联系、服务网格工作机制;创新发展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切实发挥海上融治理中心作用,全力打造海上矛盾纠纷全域治理新标杆。

“家门口就能免费体检,省时又省钱”

  “以前体检得跑县区医院,现在家门口就能免费体检,省时又省钱!”这是2022年7月16日普陀区启动“共富方舟·健康守护”后葫芦岛百姓的一句夸赞。如今这样的声音在普陀各个小岛响起。

  不久前,“共富方舟”再次造访东极镇,不少居民早早就来到了庙子湖、东福山等地的服务点位排队等候。坐诊医生针对冬季高发疾病、用药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讲解。“住在海岛,平时去大医院检查身体、配药不方便。‘共富方舟’的到来,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跟在医院一样的服务,心里暖暖的。”东福山居民胡芬说。

  2023年以来,普陀区从“实”处聚力,努力让群众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新建“共富工坊”43家,带动渔农村劳动力就业1800余人;投资7亿元的普陀医院改扩建项目开工,连续五年获评健康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区;教育基建投资近3亿元,茶湾地块新建学校、武岭幼儿园竣工,江湾幼儿园正式启用;建成9家“幸福食堂”;深化“又见普陀”文旅体特色品牌,成功举办第八届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第六届中国普陀桃花会民间民俗大巡游等活动。

  2024年,普陀区将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目标任务,下大力气解决海陆之间、岛屿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升县城承载力,推动“三大差距”不断缩小。

  一声声来自企业和百姓的点赞,汇聚起普陀高质量发展的实景。新的一年,普陀将继续踏浪扬帆,奋楫前行!

  (本版图片由普陀区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5 现代化新普陀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024-01-30 浙江日报2024-01-3000005;浙江日报2024-01-3000011;浙江日报2024-01-3000025;浙江日报2024-01-3000012;浙江日报2024-01-3000024;浙江日报2024-01-3000029 2 2024年01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