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深读

看病,是怎样
一步步变轻松的

  所有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采访中,浙大二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解患者在医院就医时的真实感受,他们每天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患者的建议和意见,仅2023年就根据这些一手资料改善和调整了400多项医疗服务。

  为此,记者梳理出一条时间线和一组数据,透过浙大二院这扇“窗”,来看看患者就诊是怎样一步步变轻松的——

  2018年,浙大二院成立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将原先多个服务窗口(如门诊办公室、财务、医保办公室、检查预约等)集中整合,使门诊相关医事服务均能实现“一窗办理”,挂号收费等待时间由40分钟缩短至2分钟以内。

  2019年,浙大二院在省内率先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从无到有打造服务平台,目前有线上咨询专科37个,居家护理服务项目18个,组建护士主导的MDT线上咨询团队8个,累计服务患者8.3万余人次,居家护理1000余例。同时与衢江、岱山等7家“山海”分院深入对接,首创“省级医院—县级医院—社区—家庭‘四级联动’”新模式,已有来自全国21个省市、180家医院的510余名护理专家加盟,项目辐射至新疆、云南、贵州、四川、福建等地区,服务400余例患者。

  2020年,浙大二院将原来床位协调窗口、入院缴费窗口、院前检查窗口的服务“三合一”,所有入院服务也实现了“一窗办理”,通过信息化推进,实现院区间预约、缴费、检查、入院手续办理等门诊及入院服务的互联互通。为给患者提供更优质连贯的就医体验,医院再创“患者全程管理中心”,常规的院前检查(如检验、心电图、超声诊断、麻醉评估及宣教等)一站完成,并设置全程管理师全程跟踪服务患者就医过程。

  2021年,首创基于急诊特色的新型交互式诊疗模式——“预交款+无陪护”,在由专业护理员替代家属陪护的情况下,开立“虚拟预交款”账户,为需开通绿色通道以外的急诊留抢患者实现“先救治、后付费”,使患者得到更快速、高效的救治,提升患者及家属急诊就医体验。日间化疗中心首创“零缴费预住院、预医嘱”收治模式,自运行以来,原病区内分散式日间化疗患者需来回跑3次才可完成一次化疗,现只需跑1次即可完成,最快半日就可回到家中休养。同年,上线全国首个双语互联网医院小程序,满足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智慧就医需求,至今已服务超过2300余名外籍和港澳台患者。

  2022年,门诊“一键转诊”服务在浙大二院开启,患者在门诊就诊后如果医生建议到其他科室就诊,由门诊护士启动转诊服务,无需重新预约、排队。

  2023年,为破解专家“一号难求”问题,创新推出“候补挂号”和“在线加号申请”服务,增加了患者挂上热门专家号的概率。同年,首创“互联网+养老院”数智医养新模式,通过互联网医院打通医养结合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优质医疗资源隔空送至基层百姓面前,首批已覆盖杭州、衢州的4家基层养老机构。

  (记者 朱平 通讯员 方序 整理)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6 看病,是怎样
一步步变轻松的
2024-01-29 26604709 2 2024年01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