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筑牢发展基石 守护民生福祉

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宁波

  平安,是改革发展基石,民生福祉所系。

  作为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忠诚保卫者和模范建设者,过去一年,宁波全市公安机关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活力与秩序、服务和监管,深化“共富、共治、生态”三大警务品牌建设,一体推进“除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强改革、惠民生”工作,全市总警情同比下降3.2%,特别是衡量社会治安状况的刑事类、治安类警情降幅均达16%以上,用担当与奉献,书写了“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宁波”高分答卷。

  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盛大举行,这是国之大事、省之要事。其间,宁波象山承办了帆船和沙滩排球两个比赛项目。宁波公安树立主场、主责意识,秉持“智能、无感、动态、和谐”的安保理念,在“赛事侧”“城市侧”同向发力,一方面,自主研发“海域智治平台”,启动环象山、环赛事核心圈层智能管控机制,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暨护航亚运集中攻坚统一行动,系统推进“护宁”“拔钉”“清雷”等8场“战役”,成就了亚运与平安的精彩交汇。

  同时,宁波公安挺膺担当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力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组织开展“云端”“惊雷”等专项行动,破获经济金融领域案件260余起,助企业挽回损失3.07亿元;侦办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70起,涉案价值1.15亿元,彰显了宁波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让创业者放心投资、安心经营的决心。

  主动回应企业现实需求,宁波公安出台一系列惠企利企、纾困解难举措。 宁波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持续优化升级11087警企服务体系,完成56个融合式为企服务站点建设,更好地服务本地企业,并联动宁波经促会,在上海、西安等7个甬商较多的城市设立警企联络站,全力维护外地甬商的权益。”

  针对宁波制造业企业对保护知识产权、守护商业秘密的强烈诉求,宁波市公安局从“流程再造、风险智控、合成服务”三个维度入手,成立全省首支以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化公安队伍——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支队,并借助数字化手段,创新开发“企业商业秘密刑事风险预警感知平台”,为全市1200余家规上制造业企业提供了“体检式”服务保障,织密企业核心商业秘密保护网络。

  为助力企业出海“抢订单、引人才”,宁波在全省率先出台十项出入境便利化措施和助力招商引才九项出入境工作措施,先后创新推出商务办证“白名单”、出入境警企联络官等系列服务模式,并建立甬沪两地口岸签证服务机制,得到了全市外向型企业的点赞。

  “多亏民警及时援手,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诺帝克水产(宁波)有限公司负责人至今仍心存感激。去年7月,该公司的进口设备突发故障,公司投资近3亿元的35万尾鱼苗危在旦夕,急需国外技术专家入境排除故障。象山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立即前往企业实地调查、核实,并开启出入境证件审批“绿色通道”,为外国专家办理了签证紧急入境,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据统计,2023年宁波市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服务2.96万名商务人士通过商务专窗出境,为46名紧急入境外商办理口岸签证,助力企业签约订单10.5亿元。

  为群众幸福“升温加码”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宁波公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聚集群众关切,解决急难愁盼,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溪南线,是奉化西部的一条山区公路,也是连通沿线村庄的“民生路”。如今,这条路一改往日坑坑洼洼、护栏破损、照明不足的旧模样,装上了千余米的临水临崖护栏和照明设施,优化信号灯和交通标识,全面修缮破损路面、桥梁涵洞、绿化设施,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公路”。

  面对道路交通安全的新形势、新变化,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严格执行“六必”措施基础上,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以“隔封亮建透”标准化模式,打造样板路22条,挂牌治理65处事故多发点段,排查整改各类突出风险1.6万处,消除交通安全隐患。2023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11.6%,连续3年未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交通事故。

  群众需求在哪里,改革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宁波公安以“公安大脑”建设和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调整优化政务服务和为民惠民举措。“我们在全市173个公安政务服务窗口设置‘浙里拍照’点位,打通地域限制和数据壁垒,推动‘一窗通拍、全域应用’改革落地见效;推进公安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覆盖,建成2000多个基层帮代办延伸点,梳理、下放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等12项民生高频事项,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宁波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守护市民的“菜篮子”安全,宁波公安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积极探索食品安全智治路径,在全市最大的农批市场——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设立食品安全联合检测实验室,推动实现常态化协同快检。目前,该实验室20分钟内就能对213项禁用或超标添加剂、农兽药残留出具定性检测结果,日检测能力超1000批次,为全市肉禽蛋菜源头采样、定量快检创造了条件。

  为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宁波公安切实推进“预防溺水事故防护工程”民生实事项目,以“技防+人防”方式,一边增强安全防范和技术预警,一边加大巡防频次和宣讲力度,双管齐下,获得实效。2023年,全市溺水亡人数同比下降15%,实现了“六连降”。

  去年11月,宁波还实施新一轮落户政策改革,在全省率先试行居住证转户籍制度,吸引更多人口到宁波就业创业,让他们更安心地留下来。据统计,新政实施以来,市外迁入人数同比增长19.67%。

  描绘新时代四明好“枫景”

  万家灯火,平安祥和,这是群众的期冀,也是最美的“枫景”。一年来,宁波公安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最大限度清除风险隐患,全市恶性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破案率不断提升,尤其是电诈发案同比下降9%,追赃挽损量同比上升57.1%。去年12月底,宁波被公安部授予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称号,标志着近年来宁波公安全力打造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再上新台阶,也预示着宁波公安助推的“创新突破、数字赋能、多元融合”治理体系已融入城市建设各个方面。

  善政良治,根在基层,关键在群众。

  在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很多小区都设立了“自治互助站”。在这里,民警、辅警是“主心骨”和指导员,党员骨干、能人贤达是发起人和协调人,居民以“家人”身份参与矛盾调解、平安巡防、互帮互助等事务,共商共议、共同管理自己所在的小区。目前,该街道59个小区已建成“自治互助站”48个,化解了居民七成以上的烦心事。“家人治家”模式,是宁波公安打造“共治警务”品牌的又一缩影。

  为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宁波公安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坚持党政主导、公安主力、群众主角,谋划建设了一批资源共享、风险共防、责任共担、平安共创的“基层警务共同体”。

  于内,宁波公安加快新时代枫桥式城乡现代社区警务改革,在全市建设完善警务支点,按照“一村一警”模式,将管理服务覆盖全市所有村(社区),并建成了2806个智慧安防小区,惠及群众550多万人。

  于外,宁波公安努力勾勒基层治理“同心圆”,探索建立“警格联系网格”制度,体系化推动社区警务与基层网格紧密融合,让各方力量有机衔接、良性互动。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新时代“枫景”在四明大地次第绽放——

  在余姚,泗门派出所创新“融合警务”联勤共治模式,8支公益救援队入驻派出所,联合村社110辅警队伍、警企联盟等各方社会力量,使民生类警情处置快上加快,为地方发展保驾护航。

  在宁海,岔路派出所深化“警察蓝”携手“志愿红”模式,387名志愿者共同组建“阳光”义警,承担起辖区晚间巡逻、防范宣传、隐患排查、爱心救助等工作。

  在海曙区长乐村,驻村辅警施海光建立了“平安长乐”义务巡逻微信群,及时收集社情民意,解决村民难题……

  风起东方,向未来,再出发。新的一年,宁波公安将持续构建智慧公安新机制、现代警务新体系,以忠诚担当续写壮丽新篇。

  (本版图片由宁波市公安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宁波 2024-01-29 浙江日报2024-01-2900006;浙江日报2024-01-2900010;浙江日报2024-01-2900024 2 2024年01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