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余杭区:构筑人才强磁场 塑造新质生产力

  冬日暖阳,海创园旁的香樟树迎风摇曳,在时代的年轮里,见证着余杭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余杭高质量领跑的攀峰历程。这里是无数有志青年“梦开始的地方”。

  2023年,杭州市余杭区锚定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和杭州市委“两场硬战”,纵深推进“创新策源工程”,不断提高人才引育数质,提升科技要素创新,优化人才服务生态,力促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促进形成“以人才创新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格局,为奋力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十余年来,余杭区从一个传统农业县发展为浙江“经济第一区”。数据显示,2023年全区经济运行动能强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36.43亿元,位居全省第一。而人才资源是余杭经济发展强有力的保障,据统计,余杭区的人才资源总量突破40万,占比达到了常住人口的30%,汇聚了阿里巴巴全球总部、中电海康总部、字节跳动、vivo全球AI研发总部、OPPO全球研发总部等一大批龙头企业,上市企业达33家。

  夯实底座

  高水平打造人才引育“新磁极”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2023年初,余杭区提出全力推进“创新策源工程”五大行动,不断夯实服务阵地、人才品牌、政策保障的底座,全力打造更为强劲的聚才磁场。

  以营造人才服务大生态为发力点,余杭区着力构筑“1+X”服务阵地体系,“1”即去年9月开园的余杭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全国首个公共交通导向型人才服务中心,提供人才招引、项目落地、创新创业、生活保障等事项的全周期、一站式服务。“X”即区内人才驿站,为人才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如仓前街道依托梦想小镇人才驿站,举办人才交流沙龙等活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余杭区打造了全新人才品牌——“海创未来”。在新标识的引领下,余杭不断优化人才项目体系,做到“事前专业化评估、事后全生命周期跟进”。组建龙头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助力项目快速匹配余杭上下游和产业链企业。深耕活动体系,持续办好人才主题活动以及各类赛会活动,支持企业创办各类活动,根据活动规模、等级给予相应补助。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余杭区出台高层次人才科学技术奖励、伯乐奖等政策,多维度激发引才链上各主体活力。推出“青才来余”五项举措,围绕青年求职住宿、首次就业补助、西部工作补贴、人才住房保障、公共交通优化五个方面,全面提升青年人才就业落户环境,2023年新引进35周岁以下大学生超5万人。

  迭代体系

  高质量激活引才提效新动能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已然成为余杭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余杭区实施“人才伙伴计划”,与重点协会、学会、商会结伴同行,通过深度合作引荐人才、对接项目、导入资源,培养壮大人才工作“朋友圈”,打造专家推荐、专班洽谈、平台承接的引才工作链路。同时,为了以专业化载体服务各领域人才,余杭还成立了人才集团,组建专业队伍,制定“6+3”工作和业务体系,加强辖区内各类资源市场化调配手段。

  除了专业化的队伍,余杭区还打造人才项目孵化全流程服务机制,为人才创业提供全方位保障。通过人才项目集中评审、重大赛会获奖项目免评制度等途径实现人才项目的多路径落地承接。制定产业平台整体引才规划,逐步完善产业地图、人才地图,让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工作相互赋能。同时,还重点引进投融资、知识产权、投后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机构,为项目解决引配基金、管理团队等落地难题。2023年,余杭评审洽谈人才项目320余个,超过80%的项目由博士及以上人才领衔。

  “创新驱动 人才引领”是余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招。余杭区积极探索“实验室+属地”人才联引联育新模式,出台《余杭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启动“创业科学家培育计划”,创新“企业出题、院所答题、产线验证”的协同攻关模式,推动科研院所与重点企业形成工作合力。

  为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发展好,余杭区还首创普惠性股权激励新模式,将政府产业基金的退出与科研人员的股权激励有机结合,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留才、人才获利”的良性循环。此外,还组建“海创数智基金”,投资带动区域内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领域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落地。

  做优生态

  高品质重塑人才服务新形态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是余杭对人才的庄严承诺,已然成为余杭营商环境的金名片。

  余杭区着力推进“聚心”“聚智”“聚力”工程,体系化构筑人才赛会活动矩阵,围绕“一季度一品牌”开展杭州欢迎新伙伴、“众智共创 看见未来”人才恳谈会等活动100余场,真心爱才敬才的氛围日益浓厚。以“海创未来余杭行”为主题,积极组织国外高校团体赴区内重点高校、企业、窗口开展海外人才“访学访工访窗口”专项活动,打开人才了解余杭的新窗口。

  率先开展人才服务增值化改革,推出“青年来余”“人才有为”等“一类事”增值服务专窗,提供个性化、套餐式服务,让人才在余杭工作更顺心、生活更舒心、创业更称心。在数字化人才服务赛道上,余杭区更是一马当先,着力构建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系统和“余省心”平台人才服务专栏,迭代升级“余杭人才码”,推出“余才e点”“余才e算”“余才e停”等模块,为人才提供酒店、民宿、景点、停车等场景,广受好评。

  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上,人才可以成为“重要变量”。余杭积极推进人才“双向双创”新模式改革省级共富试点建设,推动以人才为纽带的科创、产业、资金、服务等要素资源共享互补,是全省共富试点的优秀典型。

  站在新起点上,余杭区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 人才引领”不动摇,打响“海创未来”人才品牌,努力打造各类人才向往的科创高地,全力构建“余杭成就人才、人才成就余杭”良性互动格局。

  (图片由余杭区委人才办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余杭区:构筑人才强磁场 塑造新质生产力 2024-01-29 浙江日报2024-01-2900014;浙江日报2024-01-2900016;浙江日报2024-01-2900023 2 2024年01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