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理论周刊

中国式现代化须深化十大改革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近日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准确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一文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须深化十大改革:

  第一,确立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围绕高质量发展达成广泛共识,高质量组织资源,团结一致向前看。

  第二,推进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一方面,实现政策研究、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过程的相对分离。另一方面,可以整合高端智库系统的研究力量,融合政府和社会两股研究力量,实现体制内外的相对一致性。

  第三,强化中央政府的政策协调功能。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置于强有力的党的领导之下。各部门改革要服从总体国家利益,一切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就要求中央政府强化协调功能,把各部门利益导入整体国家利益。经济部门和非经济部门需要互相评估自己出台的政策给对方带来的影响,做好预判和对应方案,避免“合成谬误”。

  第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长三角地区在这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要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目标和抓手,推动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

  第五,增强中央的统筹功能。中央政府要强化统筹功能,尤其是“软基建”建设,要积极解决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公共住房、公共服务等问题。“软基建”建设好了以后,生产要素可以在不同区域自由流动,可以保障基本社会公平和公正。

  第六,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和地方政府的作用。要搞清楚民营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在哪里,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发挥作用的堵点、难点又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转化为地方经济红利。

  第七,通过松绑赋能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发挥作用。经济活力唯有通过市场微观主体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政府只是规则、规制和法治等营商环境的提供者和维护者,微观层面一定要松绑。

  第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土地制度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要鼓励城乡双向流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第九,把握好改革的方法论。一是要“先立后破”。应当为“旧动能”留存一定空间,构建“新动能”对“旧动能”的倒逼机制、替代机制。二是围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的“三驾马车”,即基础科研、应用技术转化、金融服务,实现技术进步之上的产业升级。三是要重视资本在推动变革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在金融领域要处理好发展与监管的平衡,要发挥金融服务经济的作用。

  第十,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作用。建设世界一流经济强国,就必须发展世界性的金融中心。香港要通过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尤其是与深圳、广州等城市的协同,巩固和提升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8 中国式现代化须深化十大改革 2024-01-29 浙江日报2024-01-2900010 2 2024年01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