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义乌小商品早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德国西班牙行走笔记

  义乌和世界的连接究竟有多深——

  凌厉的西伯利亚寒流向南奔袭之际,我们前往欧洲,寻找答案。

  1万多公里行程,历经12个小时飞行,终于抵达德国法兰克福,此时正是当地时间早上6时。

  天很冷,法兰克福的古城老街却很热乎。

  我们一行三人随意走进一家街边小店。得知我们来自中国,老板奥古斯特亲切地用中文“你好”打招呼,并热情地翻开货架上的商品标签说:“Made in China,Yiwu.”对相隔万里的中国小城义乌,奥古斯特一点都不陌生。鞋帽、手套、玩具……奥古斯特的货架上,随处可见义乌小商品,“卖得很好,我们都爱这些东西,我们离不开这些商品。”他说。

  在这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世界与义乌的联系,如此亲密无间。

  在德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8天的走访中,华人、华人超市、华人仓库区、铁路场站、外国人的商店,甚至华人家里……义乌小商品到处可见。

  广东人吴泽民开在德国杜伊斯堡港口的小店里,80%的商品来自义乌。在我们停留的半个小时里,顾客络绎不绝,老吴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不是高端商场去不起,是义乌小商品有更高的性价比和不可替代性。”老吴道出了其中奥秘。

  在拥有20多万常住华人的西班牙,漫步首都马德里、巴塞罗那等城市街头,几乎每隔几间店铺,就会看到一家华人百元店。所谓百元店,就是指店里单件商品的价格一般为西班牙旧币100比塞塔(约等于0.6欧元),相当于人民币5元。

  我们随机走访了10多家商店和超市后得知,他们卖的商品,超过八成来自义乌。

  “我已经离不开这些小店了,在这里,几乎可以买到任何我想要的东西。”巴塞罗那古城老街安卡雷斯餐厅的老板阿尔曼多说,但凡他店里缺什么,只要步行2分钟去一家百元店,应有尽有,“义乌小商品早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48岁、个子高大的阿尔曼多告诉我们,餐厅已历经四代,是真正的百年老店,店名是他曾祖父家乡的名字。他从小就在餐厅里帮忙,大学毕业后又从父亲手里接过这个餐厅。“几十年来,餐厅里的餐具、厨具,以及众多的辅料,都来自百元店,价廉物美。”阿尔曼多不吝赞美之词。

  来自西班牙零售协会的数据显示,华人百元店已有1.8万多家。

  为了向居民源源不断地供应义乌小商品,德国、西班牙还形成了很多以批发为主的华人仓库区。这些地方,聚集了大批华人商户,经营鞋业、服装、饰品、电子产品、床上用品等。更有甚者,还专门开出了集纳61家店铺,类似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中国商品批发市场。

  在巴塞罗那巴达洛纳仓库区经营饰品生意的浙江青田人周欧,每年都要回国好几趟,去义乌国际商贸城进货。在马德里富恩拉夫拉达市华人仓库区做箱包生意的老朱,常年联系的义乌商家有数十个。义乌当地批发商,一有新品就会发给他。

  为了确保义乌小商品物流的畅通,义乌于2014年开通了“义新欧”中欧班列,并将班列的终点选在了西班牙马德里,而德国杜伊斯堡则是其最大的中转站。

  往返于杜伊斯堡和义乌之间的中欧班列,2014年11月18日开行第1列,到2022年已实现全年开行259列;在马德里,“义新欧”年集装箱抵达量近2万个,占该场站国际货运集装箱量的比例从2014年的5%提升到了如今的30%。甚至在德国法兰克福去特里尔的高速服务区,我们都能与“义新欧”的集装箱频频邂逅。

  这一次海外采访,我们深深感到:世界离不开义乌。回到义乌,我们发现:义乌同样离不开世界。

  卖厨具用品的刘萍娟说,她的锅碗瓢盆,有一大半卖到国外;卖伞具的张吉英说,她的雨伞七成靠出口;卖圣诞用品的孙旭娟说,她的圣诞树,有九成销往全球。这些经营户异口同声地说,国际市场才是义乌发展最大增长极。

  如今,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每天人潮涌动;在义乌各大物流园区,车来车往川流不息;在义乌铁路口岸,发往全球的集装箱组柜、查验、装车井然有序。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11月,义乌市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5221.2亿元。其中出口4616.2亿元,进口605.0亿元。多年来,义乌出口额占整个贸易额比重已经超过60%。

  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6万人次,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在义乌各类外资主体有8000多家,带动全国210万家中小微企业发展、3200万名产业工人就业。

  “小商品让世界与义乌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从一个小角度,深刻阐释了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义乌市相关负责人如是感慨。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义乌小商品早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2024-01-03 26556465 2 2024年01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