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寻古记
侯仰军
孟冬时节,“万年上山 诗画浦江 ‘中华颂’第十三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在浙江省浦江县举办。借出席“大展”的机会,我得以到浦江,看千年古县,寻历史遗迹。
来浦江前我就听说,浦江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到了浦江一看,名不虚传。到浦江的当天晚上,我们先去著名的历史街区西街走一走。璀璨的灯光下,西街蜿蜒向前,呈好看的流线型。路两边大多是两层的徽派建筑,大都挂着竹灯,显得特别祥和宜人。我问同行的朋友,这条老街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他们也说不上来,只说明清时期就有了。浦江这个地方在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就曾建县,到了唐朝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设置浦阳县(五代时期改名浦江县)后,县治就安在了这个地方,且一直没有迁移。由此说来,这条老街历史应该非常悠久了。
远远地听到锣鼓声,走近一看,原来是西街文艺活动中心。院子里满满的都是听众,或坐或站,挤得水泄不通。简易的“舞台”上,一位戏曲爱好者在演唱。我问同行的金华市民协原主席施怀德,他们在唱什么?施主席说,这是当地戏曲,叫浦江乱弹。我说,浦江的老百姓这么喜欢民间戏曲,我们明天的“大展”肯定大受欢迎。
第二天,“大展”在浦江县文化馆如期举行,连演三天。演出的47个优秀剧目,来自15个省、自治区,系从全国征集的269件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涵盖了婺剧、越剧、锡剧、川剧、苏州评弹、西河大鼓、徐州琴书、南音说唱、鄱阳大鼓、四川清音、浦江乱弹等多个民间剧种及多种艺术形式,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国民间戏曲曲艺的精神风貌和最新成果。演出受到了浦江人民的热烈欢迎,爆满程度出乎预料,充分显示了传统文化在浦江的强大生命力。
此次参演的剧目,有浦江什锦《板凳龙》和浦江乱弹小戏《画中缘》,在展现江南水乡吴语吴音绵柔之美的同时,也不乏阳刚之气,让我们感受到浦江人豪放、直爽的一面。戏如人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戏曲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子清是浦江人,在现实生活中就是那么豪爽。吃晚饭时,有人说,周老师,到你的家乡了,你得给我们唱一段。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丝毫没有客气,立马唱了起来,还一气唱了六种地方戏曲,唱完一段,解释几句,说唱的内容都是“断桥不断因为许仙,因为爱美人更爱江山”。不同的戏曲,不同的曲调,显示了传统戏曲的博大精深。真不愧是浦江人!不愧是国家一级演员!无独有偶,第二天我们在郑宅镇调研“江南第一家”时,导游提到当地有个名人也在北京工作,旁边走过去一个村民,听到了我们的谈话,马上回头远远地朝我们喊:“那是我外甥!”浦江人的直爽,可见一斑。
有人说,浦江人爱听小曲儿看小戏儿,其实,何止浦江人?!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条件下,看大戏,一坐两三个小时,只能是专家、票友的专利,普通百姓忙于生计,更喜欢小而精的小戏、小品,这就是民间戏曲广受欢迎、历久弥新的原因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