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文章导航

绍兴全力实施“老有康养”“弱有众扶”优享工程

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广大群众幸福不幸福。今年,我省吹响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建设号角,着力推进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可及,“老有康养”“弱有众扶”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以来,绍兴市民政局秉持“胆剑精神”,立足职能使命,广泛联合社会力量,积极构建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样板经验,在绍兴“五创图强、四进争先”的新征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圈”

  服务要落到实处,便捷是关键所在,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更是如此。在构建完善“老有康养”服务体系时,打造“家门口的幸福”是绍兴的重要落脚点。

  中午,诸暨市徐家坞村69岁的村民徐志光来到村爱心食堂,与老伙计们围坐一起,边吃边聊,不时传出阵阵笑声。差不多同一时间,18公里外的诸暨市上英村,90岁村民孙雅琴也接到了村妇女主任陈美送来的“爱心便当”。

  民以食为天。为破解空巢老人、独居老人、高龄老人“做饭难”“吃饭难”困境,近年来绍兴市以助餐配送餐服务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多层级、差异化、普惠型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截至11月底,绍兴全市已建成各类助餐配送餐服务点842个,其中老年食堂422个,覆盖2100个村(社区),助餐配送餐服务村社覆盖率达95%。

  政府兜底、社会参与是绍兴助餐配送餐服务的一大特点。“我们不仅通过财政补贴鼓励具备资质的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开展助餐配送餐服务,也支持爱心食堂错峰向周边居民、商户提供市场化共享餐饮服务,以此实现长远发展。”绍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卡在手,服务全有”则是绍兴满足老人多元化需求的又一探索。绍兴市出台《党建统领 优质共享 绍兴市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实施方案》,指导推进全市养老服务“爱心卡”工作。2022年以来,作为绍兴唯一的省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试点城区,越城区以“家庭出一点、集体担一点、社会捐一点、财政投一点”的形式,为辖区符合要求的老人发放“爱心卡”。截至目前,越城区已有13万余人申领了“爱心卡”,提供服务18万余人次。

  为构建养老服务阵地、实现机构跟着老人走,绍兴市还出台了《绍兴市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今年以来,该市不仅着力推动6个省级“老有康养”重大工程,还建成20余家示范引领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乐龄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社工站等融合建设,实施专业化运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康复护理、托养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建设已初有成效。

  新昌县长者中心是绍兴市打造的集康体保健、文化教育、运动锻炼于一体的“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2.0版,设有智慧养老数据中心、适老化改造和辅具租赁增能区、康复锻炼区、长者怀旧体验区及“日照+长照”的普惠照护等五星级服务。同时,以“颐、乐、学、为”为核心,高标准配置老年大学、长者超市、长者食堂、托育早教等服务功能,实现一站式综合服务、一体化资源统筹,尤其是其中的休闲娱乐设施,深受“一老一小”的喜爱。

  此外,绍兴市还积极探索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柯桥区国企参与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试点被列入省级共富试点名单,揭牌成立浙江金柯桥康养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全省国企参与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柯桥经验。

织密弱有众扶“大网格”

  为实现政策精准找人、困难群众少跑腿,近年来,绍兴市一方面完善市、县、乡、村“弱有众扶”四级工作体系,实现“助联体”覆盖率100%,一方面依托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汇聚政府、慈善、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救助服务,有效织密了弱有众扶“大网格”。

  “你的血压有点高,降压药不要忘记吃。”近日,上虞区“丁赞”民生服务大队再次走访了丁宅乡上宅村的困难群众老丁,送上爱心物资的同时,也不忘细细叮嘱道。

  在绍兴,像“丁赞”民生服务大队一样的社会组织已成为县、乡、村三级助联体的重要力量,助力需求收集、救助代办、探访关爱等服务变得更为高效精准。截至目前,绍兴全市共有45990人纳入低保、低边、特困救助,临时救助4311人次,探访关爱152999户次,实现“幸福清单”送达率100%。

  通过公益创投、购买服务等形式,绍兴还实现了社会救助与慈善帮扶的融合发展。今年,绍兴全市不仅新增慈善组织52家,还新增慈善信托备案资金600万元用于“善居工程”,帮助210户困难家庭完成居家条件的优化改善,相关工作经验在全省“弱有众扶”推进会上作发言交流。

  为让各方力量“同频共振”,确保救助精准兜底,绍兴还依托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定期制定政策清单、力量清单、服务清单。今年,嵊州市就通过财政补贴、慈善机构募集的形式成立了医保暖心无忧基金,有效将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的自负比例控制在医疗费用的10%以内,进一步健全了因病致贫返贫防范长效机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不断扩大救助范围、提升救助标准的基础上,绍兴还严格落实就业成本扣减和渐退期政策,鼓励困难群众依靠劳动和发展自身能力,确保困难家庭稳定增收后再退出救助帮扶范围。

  如柯桥区就探索建立了社会救助承诺激励机制,通过正向激励、联合惩戒的办法,提高社会救助家庭如实申报收入状况、财产状况等积极性。截至目前,该区827户申请社会救助对象全部签署诚信承诺书,并已兑现守信激励101例。

  “我十年前就因为胰腺癌无法劳动了,女儿还在读书,所以申请了低保,现在女儿工作了就不想给政府添麻烦了……”前不久,该区兰亭街道的何大伯主动递交申报表退出低保对象。而根据社会救助承诺激励机制,何大伯在看病、用水等方面还能享受政策补贴。

“数智+人才”提升服务质效

  “陈奶奶偏瘫多年,目前左肩半脱位,最好给她准备个肩托,并加强肩部活动……”近日,一场远程康复指导在绍兴市福利院举行,00后工作人员王诗雨时不时与绍兴当地医院的专家互动,并快速把专家建议记在本子上。虽然入职不到一年,但王诗雨已经拥有康复治疗师、养老能力评估师等职业技能证书。

  王诗雨的快速成长,是绍兴着力引进、培育养老服务人才的一个缩影。据统计,目前绍兴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已超过23.5人,高级养老护理员占比更是位居全省首位。今年以来,绍兴已有1人获评全国养老服务先进个人、1人获评浙江省十佳养老护理员、9人获评浙江省优秀养老护理员。

  在强化人才保障的同时,绍兴也着力通过数字化改革提升养老服务质效。今年以来,绍兴不断深化推进老年人“精准画像”省级试点建设,同时为130个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置了智能终端、新增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005张。

  绍兴市还鼓励区、县(市)结合实际探索智慧养老。如作为我省首批“未来社区”示范点的柯桥区大渡社区以线上点单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发挥“远亲不如近邻”优势。截至目前,社区已通过数字平台组织线下活动40余场,解决老人生活问题200余件,实现急事有人帮、难事有人管的养老服务新常态。

  “护理养·共同享”养老共富平台是嵊州市民政局2023年重点民生实事工程,通过线下职业技能培训与线上家庭护理课堂有机结合的方式,提升养老护理员专业服务能力。同时,养老护理员通过该数字化平台,可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上门服务,实现“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养老”。

  在建设“弱有众扶”服务体系时,绍兴也对关键指标进行了智慧监测。比如,将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功能“嵌入”救助业务事前预判、事中审核、事后监管全流程,核对数据也增至15个部门29类。对低收入人口数据库迭代优化,按照家庭六大维度、抗风险能力三个等级,实施分层分类、动态监测、异常预警。

  多措并举下,绍兴“老有康养”“弱有众扶”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稳稳托住绍兴百姓幸福生活。“我们将进一步突出重点、谋划亮点,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绍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本版图片由绍兴市民政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2023-12-25 浙江日报2023-12-2500004;浙江日报2023-12-2500012;浙江日报2023-12-2500013;浙江日报2023-12-2500019;浙江日报2023-12-2500026 2 2023年12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