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人物·亲历

记者在嘉兴市南湖区行政审批局体验数据领域改革如何打通堵点——

深挖数据潜能 审批省时一半

  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然而,部分投资项目一度存在审批环节多、办结周期长、流程成本高这几道难迈的坎。

  “准入评估”应用在浙政钉上线,“多评合一”不断迭代升级,“云上勘查”开始运用……今年以来,嘉兴市南湖区政务数据局(行政审批局)深度挖掘数据要素融合增值效应,全力建设数据增值服务场景,助力产业项目入市落地到投产升级全周期发展。

  什么是数据增值服务?对项目审批提速有何帮助?近日,我们走进南湖区政务数据局,跟着工作人员实地体验,看项目审批如何跑出加速度。

  项目是否准入

  一键评估即知

  “你好,想咨询一下我们这个电子元器件项目开工前要办理哪些审批手续。”当我们踏入审批一科,在科长朱旭东的办公桌前,浙江嘉兴环发环境科学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谭东栋带着一家刚到南湖区投资的企业前来咨询。环发环境是一家为企业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项目落地,准入评估是第一步,即初步研判该项目是否符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发改、水利等部门的准入要求。“下次不用跑审批局啦,准入评估应用已经面向企业和中介上线,在手机上就可以操作。”听完企业和中介机构的叙述,朱旭东掏出手机,开始指导谭东栋。

  只见他点击应用程序“南湖区准入评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地图和行业类型、挖填土方、占地面积等简洁的选项。在地图上点击项目拟投建的位置,经纬度等信息自动显示,再根据提示填写相关数据,点击“一键评估”,“符合”两个大字立即跳了出来。

  “你们看,这个项目初步判断符合准入要求。这个地块不属于重要水域管控范围,不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也不取用河水,所以不需要办理防洪评价和水资源论证,但处于水土流失的易发区,占地面积超过50公顷,所以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进行审批。”经朱旭东演示,谭东栋很快掌握了操作方法。

  就算是我们这样的新手,用起来也不难。我们试着操作了一番,一个印染项目能否在上述地块落地?我们输入地理信息,在类别中选择印染行业后,应用程序立刻显示出3个红色的大字:“不符合”。朱旭东解释:“这个地块所在区域禁止建设印染等三类工业项目。”

  放在以前,准入评估可不简单。“每个项目需要开展的评估内容都不一样,需要跑到各个相关部门去咨询。”谭东栋说。

  这样的烦恼不是谭东栋一个人的。“原先,项目准入研判中面临不少卡壳问题,多部门协同难、信息归集程度低。”朱旭东说,这对基层招商人员和政府审批人员能否全面研判都是很大的挑战。

  从问题出发,南湖区政务数据局形成了环保、能源、水利、监管四位一体综合准入研判体系和协同机制,可通过准入评估应用一键生成更为全面、有效的结论,为投资项目准入提供智能研判辅助。

  “一键评估”听上去很简单,但运用到的数据庞大。朱旭东介绍,南湖区把资规、发改、生态环境、经信、市场监管、农水等6个部门的20余项地理信息数据,以及30余项政策准入数据等,合成在一张地图上,放进准入评估应用中。“在这里能找齐项目准入的所有信息,而且免费开放使用。”

  一番体验下来,谭东栋直呼惊喜,“这个应用就像一个‘随身顾问’,不仅免费,而且用起来更快更精准。”

  今年以来,南湖区准入评估应用已为41个项目进行评估,减少政府、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现场跑动次数60%以上,减少各方面项目服务人员30%以上。南湖区还将准入评估应用在浙政钉上线,方便政府部门使用。

  事项线上集中

  一次评审解决

  投资项目完成初步的准入评估后,紧接着就要编制环评(环境影响评价)、能评(节能评估)、水保(水土保持方案)等报告,再召开专家评审会。以往企业开展多少项审批,就要找多少家中介机构编制报告,费时费力。

  这种尴尬局面在南湖区已有令人乐观的改变。我们来到南湖区政务数据局当天下午,正好有一场汽车零部件企业项目的“多评合一”线上评审会,审批一科副科长叶美美带着我们前去旁听。

  “报告是否全面考虑电机的能效等级?”“生产原料中钢材的成分是什么?加工过程中会不会产生污染?”我们看到,视频会议界面上,企业、中介机构、发改局、生态环境分局、专家代表等十余个窗口次第排开,大家逐一向企业和中介机构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并开展讨论。

  叶美美介绍,环评、能评、水保等专业评估报告是项目批复开工前的必要环节,审批局需要逐一召集各主管部门和专家开展评审。以前,如果不凑巧,一个项目不同评审之间的时间间隔会比较长,甚至影响开工进度。如何提升效率?“今年以来我们迭代升级‘多评合一’,将同一个项目所需要的环评、能评等各类审批事项合并到一起。”叶美美解释。

  叶美美一边说着,一边掏出了一本A4纸大小的报告:“这就是‘多评合一’报告,大家在开会前都已经认真看过电子版。”我们翻了翻,100多页的报告中包括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节能评估等专业内容和各种附图附件。“现在,企业只需要委托一家中介机构、编制一份报告,我们审批部门开展一次评审,最终出具一份评审意见和一张‘多评合一’综合许可。”叶美美说。

  对“多评合一”的成效,当天评审会项目方企业代表姚凯磊赞叹不已:“本来以为要参加好几次评审会,没想到这次只花一个多钟头参加线上会就搞定了。”

  中介机构同样受益。“以前参加一次评审会最少要制作10本纸质报告供参会人员现场翻阅,如今在线上开评审会,免了这些麻烦,为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和成本。”负责环评的中介机构代表黄炜也忍不住点赞。

  今年以来,南湖区已完成“多评合一”项目审批66个,涉及投资金额约18.2亿元,审批时间平均减少50%,申报材料平均缩减60%。

  保质又能提效

  云上勘查现场

  第二天一早,我们又来到了现场勘查科。现场勘查环节对于确保项目施工安全、保证施工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你好,我是南湖区行政审批局现场勘查科的金忠明,这个项目需要勘查的地方,麻烦你视频给我看一下。”“好的,我们打算从这里开始施工埋线。”

  一场“云上勘查”正在进行。一旁的工作人员宋培良告诉我们:“原来我们科室每年要现场勘查3000次以上,有的项目现场来回一次就需要半天时间,我们人手不够,往往忙得不可开交。”

  如何提升勘查效率,保证项目进展顺利?今年以来,南湖区对涉河涉堤、票据贸易、涉路施工等可视效果较好的事项采用了“云上勘查”方式。

  这次的道路施工项目位于10公里外的余新镇,需要在马路上“开膛破肚”埋电线。这是南湖工业污水厂的配套项目之一,建成后将直接服务周边多家工业企业,助力企业绿色循环发展。

  视频画面里,我们看到头戴安全帽的项目负责人徐兵一边沿着马路走,一边介绍具体情况。为了看得更清楚,金忠明将手机视频画面投放在大屏幕上,同时请徐兵把手机镜头对准路牌。这期间,金忠明时不时给视频截图。金忠明介绍,他们要确定开挖路线、施工路段和具体点位,并确保没有违规开建。“仔细看路牌,是对照项目位置看两者是否一致。”

  大约5分钟后,“云上勘查”结束。金忠明坐在办公桌前,掏出水笔,在勘察记录表上一笔一划勾勒出现场勘察图,项目位置、周边道路等都标注得清清楚楚。随后,他在电脑的审批系统上点击几下,上传视频截图,现场勘查环节通过了。

  今年以来,已有18个投资项目通过了“云上勘查”,每个项目半天内就能完成勘察。接下来,“云上勘查”模式将推广到更多的项目。

  “这几年我经历过十几次现场勘查,有时候要和勘查工作人员凑时间,遇到他们忙的时候得等好几天。”徐兵说。这次勘查只用了几分钟,当天就完成了现场勘查审批,速度快了不少。

  完成“云上勘查”后第三天,这个项目顺利开工。


浙江日报 人物·亲历 00008 深挖数据潜能 审批省时一半 2023-12-21 浙江日报2023-12-2100011 2 2023年12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