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携手畲乡景宁
绿叶子变身“金叶子” “石榴红”照亮致富路
徐燕飞
一度担忧茶叶低产的农户蓝香平,最近长舒了一口气。他家位于丽水市景宁县鹤溪街道双后岗村,这里是典型的畲族村落,依山而建、云雾弥漫。利用得天独厚的高山生态优势,畲民们纷纷种起了惠明茶。但苦于成本高、管理难,种茶效益并不乐观。
乘着全省“山区26县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样板县工程”的东风,杭州市余杭区送来了好消息。以茶产业闻名的余杭,去年推出了“径山茶产业数字一张图”应用,涵盖GIS地理信息服务、视频监控云服务和茶产业大脑,如同智能“大管家”,让千年流传的径山茶变得更“聪明”、更“新潮”。
“径山茶几乎相同的面积,产量却是惠明茶的三倍。”前段时间,景宁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和余杭接上了头。针对景宁的难题,余杭把“径山茶产业数字一张图”复制了过去,建设资金由300余万元减少至45万元,项目周期由2年缩短为6个月。
数字大屏实时展示茶园状况,智能监控保证茶叶品质,“一键找检测”方便茶农送样检测,“一键订包装”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大数据精准采集消费者需求……依托“径山茶产业数字一张图”,困扰畲民的种植管理、包装销售等问题都迎刃而解,惠明茶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绿叶子变身致富“金叶子”。
“以前惠明茶品牌不够响,用工难、产量少、价格低,还担心卖不出去。现在采茶多了,春茶采收40天能收2吨,收的干茶价格也提高不少。”茶农雷祖平说,茶叶还没加工完成,就被订购一空,收入比以前涨了两倍。
余杭作为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数字高地,坐拥强大的数据资源底座,而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千米以上高峰最多的“浙江屋脊”,长期受资源要素制约。眼下,看不见、摸不着的全新生产要素——数据,正让两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为山区县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增强数字化“造血”机能,成为两地深化民族团结的重要方向。自今年6月签署结对帮扶框架协议以来,余杭从制度、组件、应用、人才等方面对景宁进行全方位资源赋能,联手打造数据编目、数据归集、数据治理等20项制度,推动“数据指南”“永中预览”等数字化成果跨区域共享,为景宁节省财政资金约400万元。
种下“石榴籽”,开出“团结花”。为了帮助更多像景宁一样的地区向数字化求解,余杭区启动了“数字共富合作伙伴”计划,带领余杭的数字化企业把资源对口援助新疆阿克苏地区、四川苍溪、衢州柯城等地,一幅数字时代共建共享共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