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华到非洲,文化旅游“双向奔赴”结出累累硕果
务实合作 共创未来
沈 超 汪 欣
“不断增长的贸易投资、人文交流和国际合作,为中非旅游交流和文化产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11月8日,在金华召开的2023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论坛上,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的一席话,引起了在场中外嘉宾的广泛共识。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除了需要各国互联互通、加强产能合作之外,还需要深度的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基。
金华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交流的热土,多年来在文化旅游领域持续开展交流合作,结出了累累硕果。面向下一个十年,金华将发挥自身优势,以“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为目标,在推动中非文化旅游交流、中非学界互学互鉴、增进相互文化情感认同、构建更加紧密情感纽带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
从相识到携手 打造中非友好交流平台
跨越山海,中国传统文化闪耀非洲大陆。今年9月8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总部内,有500年历史的婺剧(俗称“金华戏”),成为全场焦点。由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带来的《三打白骨精》《吕布试马》《三岔口》《抬花轿》等经典剧目以及徽胡独奏《徽调》、唢呐独奏《打枣》等婺剧音乐,展现了中国戏曲的别样精彩,赢得在场来宾的阵阵掌声。
当天,“民心相通 文化互鉴 合作共赢”2023中非文化旅游合作交流月拉开大幕。不同于往年,今年的中非文化合作交流活动从“周”变成“数月”,系列活动从9月一直持续至11月。时间拉长、规格提升的同时,活动更加注重双向交流,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友好合作大平台。
作为交流月的重头戏之一,非洲国家推广发布活动穿越广袤的非洲大陆,先后到访埃塞俄比亚、南非、坦桑尼亚,开展系列文化艺术展演,打造一批中非人文交流平台,不断拓展中非文化旅游领域的合作,系紧中非人民的情感纽带。
一场场艺术盛宴,让到场的嘉宾深受感动。中国驻非盟使团团长胡长春表示,中国和非洲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绚丽的艺术遗产,浙江金华和非洲共同组织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彰显了中非人民的深厚友谊。
非盟经贸委员穆昌加表示,中国和非洲是交往已久的好朋友,本次非洲与金华双方联合举办的文旅交流活动,是中非两心相通的见证。他期待以此次交流月为契机,促进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对非合作看中国,中非合作看浙江,浙非合作看金华。”中非文化交流合作月成功举办的背后,是金华多年努力的结果——以2018年首次举办的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为起点,“中非之夜”嘉年华、中非经贸论坛婺剧专场、中非电影展播、中非视觉艺术作品展、非洲博物馆开放周、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金’彩世界 云涌非洲”云展等文化旅游合作交流项目相继举办,中非文化交流愈发频繁、愈发精彩,实现了从相识到相知的跨越。
“金华作为中非交流合作的‘桥头堡’,积极促进中非双方文明共鉴、文化共赏,进一步打造更富影响力的中非合作‘金华样本’。”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越办越大、越办越好的中非文化旅游合作交流月,将继续为中非合作交流架起桥梁,促进两地人民相知、相惜,共话美好的合作期冀。
从共鸣到共创 用心浇灌中非友谊之花
“左边脸部凿薄一点,形成阴刻效果,与右边阳刻对比,透视感、立体感会更强一点。”不久前,在省级非遗工坊——浙江新东阳木雕有限公司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小明,正与几位非洲木雕艺术家探讨木雕创作。
10月20日,“巧倕坊——2023中国和非洲木雕艺术家创作交流”项目在东阳启动,来自布隆迪、刚果(金)、吉布提、中非4国的7名木雕艺术家来华进行为期30天的木雕艺术创作交流。
木雕是非洲雕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技艺,也是非洲分布最广、最具特色的艺术门类之一。东阳木雕则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正因如此,木雕让双方艺术家产生许多共鸣。
交流期间,非洲艺术家们在杭州、金华等地采风,并共同创作木雕作品。创作主题围绕“连接新时代”,旨在鼓励非洲艺术家在学习、了解中国木雕工艺的同时,体会艺术创作背后的“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的“工匠精神”。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硬联通,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民心相通等软联通。正是基于这样的软联通,中非的文化艺术交流得以不断深化,不仅促进了双方的文化繁荣,还加深了人民之间的友谊与理解。
在艺术交往中看懂中国、看懂非洲,是金华深化文化领域交流合作的初衷和使命。如今在金华,一场场与艺术相关的中非交流活动,正不断涌现。
9月21日,中非合拍的纪录片电影《功夫追梦》在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举行开机仪式。电影主要讲述追寻功夫梦的喀麦隆小伙子罗德里格从非洲来到中国,不仅明白了武术文化的真谛,更成为中非文化交流的使者。
“作为中非合作交流的热土,金华一直在文化、旅游、艺术等领域不断开展交流合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随着中非文化合作交流的推进和不断深入,未来将有更多更丰富的具有浙江文化标识符号的文旅产品加入中非文化交流、合作互鉴的大家庭中。
从蓝图到实景
开启中非合作崭新篇章
“毛里求斯是中国进入非洲大陆的门户桥梁,集海岛、山地、园林、河湖于一体,有着作为天堂原乡独有的海岛风情和人文情怀。”11月13日,毛里求斯驻华大使王纯万,向中国游客热情介绍毛里求斯的美丽景色。
当天,2023中非文化旅游合作交流月——非洲国家旅游推介会在义乌举行,来自毛里求斯、坦桑尼亚、尼日利亚、津巴布韦、吉布提5个国家的驻华外交官一一讲解推介,带领大家共同感受非洲的大美风光。
这场推介会,搭建起中国与非洲的游客互送平台,也进一步增进了中非人民的情感交往,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
文化是联结各民族人民的重要精神纽带,旅游是传播文明、增进友谊的桥梁。在2023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论坛上,“如何扩大中非文化旅游合作”成为热点话题。
“科特迪瓦需要中国的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经验。”科特迪瓦旅游与休闲部合作与职业司副司长萨哈·阿提苏说,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力资源状况。“希望未来中国可以与科特迪瓦分享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经验,帮助科特迪瓦培养更专业的行业从业人才。”
在与会专家看来,中非文化旅游合作,是一场双向奔赴。双方共享成功经验举措,加强合作需求对接,促进中非文旅共同进步。
“过去十年,中非在旅游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唐晓云说,作为成长中的旅游目的地,非洲是中国出境游客日益重要的远程市场。
“非洲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较多的大洲,有对外进行科技、文化、人才合作的需求,如果将旅游与他们的人文活动、人才培养、工业发展等需求结合,将成为非洲走向现代化的交流合作渠道。”唐晓云说。与此同时,中国游客的旅游模式呈现出个性化、生活化、品质化、休闲化等趋势,未来赴非洲旅游若是能够提升规模、降低成本,带领更多普通民众走进非洲,将有较大发展空间。
而对于如何深化中非旅游合作,唐晓云也提出了建议——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深度推进中非旅游合作,在签证便利、客源互送、产品创新、服务设施建设、旅游投资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形成合作机制,提升合作水平;加强针对中国游客的服务保障,通过推广“欢迎中国”服务标准,增强Wi-Fi、线上预订、中餐服务、中文服务等基础服务,更好适应中国游客出游需要;加强包括安全救援、线上支付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为游客出行提供基础保障。
从金华到非洲,从文化到旅游,这是一场从高端论坛、交流活动走向文化旅游市场携作的双向奔赴。“文化和旅游的交流与合作,是中非关系深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中非交流互鉴、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深化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共享成功经验举措,加强合作需求对接,必将促进中非文旅共同进步,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中非人民,为双方实现各自发展愿景提供助力,为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说。
(本版图片由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