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周刊

科创+产业 构筑发展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近年来,绍兴市上虞区以“科创+产业”为抓手,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强区首位战略。2022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比达3.25%,科技成果转化指数位居全省第五,今年夺得全省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连续两年夺得“浙江科技创新鼎”。

  “提能造峰”锻造创新主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重大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上虞把谋划建设重大科创平台摆在突出位置,打造“硬核聚焦、动能强劲”的创新平台体系。

  整合提升高能级科创平台。国家级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上虞第一大发展平台。以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上虞近年来在“先进”上下功夫,加快培育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半导体、新能源“3+2”产业,谋划布局元宇宙、合成生物、氢能与储能等6大未来产业和国家级电子化学品基地。

  高质量建设曹娥江科创走廊。围绕“科创策源地、产业加速器、人才孵化池”的定位,按照“一廊统筹、多点支撑、多链融合”的思路,加快构建“曹娥江实验室+在虞高校及大学研究院+企业研究院+创新联合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助力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深化校地企合作建设大学研究院。按照“一个支柱产业对接一所知名大学优质学科共建一个产业研究院”的思路,上虞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知名高校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共建复旦曹娥江创新中心、竺可桢研究院等一批科创平台。全区已集聚3所应用型大学、12家大学研究院。

  “四链融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的成果要体现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上虞坚持以产业链、创新链、学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目前,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分别入选省“415X”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

  科教融汇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育难。引导支持天津大学绍兴研究院建强精细化工和先进材料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立人才“全时制”培养机制。目前研究院已集聚院士科研团队15个、科研人员超130余人,获批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

  产创协同破解落地难转化难。高标准建设化工新材料、半导体材料中试基地,成立行业性中试产业生态联盟,打造全国首个新材料领域市场化运营的专业中试创新平台,构建“研发—概念验证—中试—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一体创新破解中小微企业创新难。支持“链主型”企业联合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省级以上创新联合体,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目前已建成半导体装备、染料产业基础再造、高分子聚醚新材料3家创新联合体。

  产学贯通破解应用型人才用人难。推进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和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建强应用化学等学科,支持校企合作创设新材料技能人才订单班、冠名班,构建产学合作协同教学育人体系。

  多措并举激发企业创新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近年来,上虞持续推动政策、资金、资源等要素向企业集聚。

  构建“雁阵型”创新梯队。实施科技型企业“长高长壮”和“双倍增”计划,大力扶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打造“隐形冠军”新高地。目前,已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4家。

  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推广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近3年财政科技支出达19.05亿元,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超117亿元,惠及企业2000余家;入选省“尖兵”“领雁”等重点研发项目20个。

  优化服务打造“创客城市”。深入开展“1+7”爱企行动、“小微你好”暖企助企惠企专项行动和“政企服务直通车”“益企来”,设立产业并购引导基金、转型升级产业基金、“青科创”人才基金,今年累计兑现惠企资金18.3亿元。加快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扩面提标,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动“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全面跃升。

  全链引育扩大人才蓄水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上虞持续迭代人才政策,打好“引育留用”组合拳,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下力气招引高层次人才。每年举办人才发展大会、新材料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开展百所高校对接百家企业、浙大百名博士上虞行,建立产业链“首席科学家”机制,聘请5名院士担任精细化工、高端新材料及应用、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链首席科学家。

  大手笔集聚青年人才。建立上虞籍大学生一封家书、一个联谊会、一次故乡行等“六个一”机制,深入开展“虞见一夏”大学生见习实习、“虞见未来”专场院校招聘会等活动,今年推出980套青春公寓,计划3年内推出3000套以上,形成“短期免费住、中期低价租、长期优惠买”的青年人才住房保障体系。

  实打实引育高技能人才。实施“金蓝领”倍增计划三年行动,建设新材料领域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技能竞赛机制“定向式”选拔大师工匠,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超5000余人。高标准建设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产教融合创新园,创新“学科+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校门对厂门”“讲台对舞台”的育人新模式。

  【作者为绍兴市副市长、上虞区委书记】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7 科创+产业 构筑发展新优势 2023-12-11 浙江日报2023-12-1100005 2 2023年12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