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推动“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

杭州市西湖区:守护一方碧水清波

  冬日漫步河岸,郁葱的树木、清澈的湖水、疏密有致的绿道,生态景观与城市环境和谐相融。

  如此生态美景,得益于浙江多年坚持不懈的治水剿劣工作。眼下,杭州河湖治理进入全新阶段,从“美丽河湖”迈向“幸福河湖”,如何持续释放“绿色红利”成为有效巩固治水成果的关键所在。

  在杭州市西湖区,近6公里约14万平方米水域面积的河湖整治——浙江大学(紫金港)片区河道生态治理项目正收获不少周边师生和居民的赞誉。

  经过多年治理,该片区的河道生态在创新治理模式、深化“河长制”、“对症下药”治水的探索下,纵深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还百姓一池碧水清流。

  水质提升展新颜

  一组数据,彰显治理成效:浙大(紫金港)片区河道水质检测指标从Ⅴ类提高至Ⅱ类,总磷平均下降85%,氨氮下降45%,透明度从60厘米提升至120厘米左右。据调查,项目实施后,周边群众对河道生态的满意度提升了6.6%。

  这主要得益于2022年,西湖区城管局与浙江大学以校地合作的方式打造浙大(紫金港)片区河道生态治理项目,运用浙江大学所研发的多相微滤一体化设备,因地制宜开展生态治理。

  提升水质并非一日之功,需经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追根溯源,要从20年前浙大紫金港校区建成说起。

  “当时,校区水系处于边开发边建设的阶段,水质和防涝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校内水系与外部水系处于隔离状态,属于不流动的死水状态,水质也为五类—劣五状态。”西湖区城管局河道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7年,西湖区围绕浙大紫金港校区新建5座闸站,初步解决了水系流动性的问题,但水质仍没有明显提升。其间,杭州市河道中心、西湖区城管局、三墩镇以及浙江大学曾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商议解决之道。

  多年治水“顽疾”的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立项之初,浙大(紫金港)片区河道开展了107次巡河实地调研活动,参照问题处置体系,集中收集河长发现、反馈的河道水质波动、水体感官不佳等问题,并组织沿线街社、群众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凝聚治水合力。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共收集群众治水建议31条,共发现河湖问题165件,解决165件,整改比率达到100%。最终,在西湖区多部门协同支持和参与下,浙大(紫金港)片区河道生态治理项目成功立项。

  治理提效秀绿水

  “这片区域的水质净化效果远远超出了治理预期。”西湖区城管局河道科相关负责人谈及浙大(紫金港)片区河道生态的变化,作出如此评价。

  水质净化成效显著,在于治水模式的创新。

  依托浙大(紫金港)片区水循环系统相对独立的自然条件,西湖区坚持“一体化”治水模式,从宏观维度对整个水系进行设计,打破了以往单一河道条(段)的整治模式。

  “我们按照‘流域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原则,反复比选设计方案、测算净水参数,积极争取杭州市城管局、杭州市河道水设施中心等主管部门指导支持,最终确定了浙大(紫金港)片区河道生态治理项目的总方案。”西湖区城管局河道科相关负责人说。

  水质净化成效显著,在于治水方法的突破。

  自全省开展治水工作以来,西湖区通过现场调查走访以及第三方委托等形式,积累了区域内包括水文、河道山塘河势、水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等大量基础资料。

  从熟悉河湖到保护治理河湖,西湖区不断强化科技攻坚创新,研发治污护水高精尖技术,为系统保护水安全水生态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智力支撑。

  作为“智慧治水”的生动实践,该项目践行生态治水新理念,运用浙江大学研发的多相微滤一体化设备,为河道治理注入“智动力”,打造精准改善河道水质“新样板”。

  同时,对浙大内部启真湖及浙大片区西环河双线引配水,系统调整水资源配置格局,优化提升河道水质,全流域打造生态水景观,守护水生物多样性。

  此外,绿色理念贯彻项目全周期。设备运行所产生的淤泥,后期通过浓缩脱水干化后定点回收利用,形成新型建材重新投入市场,治理过程未对环境产生二级污染。

  水质净化成效显著,在于多方资源的叠加。

  该项目积极探索建立“校地联动”模式,大力发挥校地双向互补、资源集成优势的叠加作用。治水期间,西湖区联合浙江大学朱利中院士团队展开深度合作,开创治理成效“1+1>2”的协同治水新模式。

  “如今,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目标日益明确,治水已不再是地方政府和个别部门的单打独斗,应运用开放思维,跳出行业谋治水,推动全民护水。”西湖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深化‘校地合作、政企合作’等共建共赢模式才是河湖治理新路径,今后将为河湖生态的持续发展提供长足动力。”

  制度过硬绘新篇

  一个寻常的上午,贺忠平如往常一样走在浙大(紫金港)片区的漫步道上,巡查着河段情况。作为三墩镇镇街级河长,一本本治水日记、一张张河道照片、一条条河道短视频,是他多年投身河道生态治理的“印记”。

  荣获“全国最美河长”称号的他,曾牵头组织兰里景区省级美丽河湖创建工作。“河道变得像景区一样,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就是我们为城市作出的最好贡献。”贺忠平说。

  河道治理没有终点,巩固河道生态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全面落实“河长制”正是有力抓手之一。近年来,西湖区通过因地制宜编制河长巡河工作指导手册,组织河长参加业务培训会等方式,有效推动河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不断转化。

  当下,西湖区逐步探索形成“民有呼、我必应”的全链条处置体系,实现“河长巡河发现问题+街社听取民意—上达河长协调解决”全流程管理。同时,吸纳多方监管力量,组建民间护河队伍与护水志愿团队,协助河长进行河道管理。

  水清岸绿,景美河畅,正成为现实。今后,西湖区将倾力推动“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迈进,不断惠及民生福祉,擦亮生态底色,为周边居民打造水清岸绿的宜居新环境。

  (图片由西湖区三墩镇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杭州市西湖区:守护一方碧水清波 2023-12-11 浙江日报2023-12-1100014;浙江日报2023-12-1100013;浙江日报2023-12-1100018 2 2023年12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