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景象

团委干部一次上门,激励残疾青年一生

奋斗四十年 如约再相见

  2023年11月26日下午,一辆轿车驶进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永胜村的一户农家小院,王渊鹏操纵着电动轮椅迎了上去。轿车上下来两位高校退休教师,一见面就说:“40年前我们来鼓励你,40年后我们来向你学习。”

  40年前,他们三人第一次见面,也是在这个村庄。 王渊鹏少年时因一场急性脊髓炎,导致全身五分之四失去知觉,生活起居全靠母亲照料。当时,浙江大学等10个单位的团组织向全省发出倡议书,号召团员青年“读好书,争为四化献青春”。在痛苦、迷茫中挣扎的王渊鹏从报纸上得知消息后,给浙大团委写了一封信,诉说自己的不幸……1983年底,浙大团委的两位干部余潇枫和王玲急忙从杭州武林门码头出发,登上开往余杭县獐山公社的客轮,下船后再徒步十几里来到胜利大队看望王渊鹏,给他带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励他多学、多写、多练,争取自学成才,并约定将来有机会的话再相见。

  王渊鹏受到激励,靠自学完成中小学和大专课程,呕心沥血创作十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发表于大江南北的报刊上。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用蝇头小楷抄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俄罗斯奥斯特洛夫斯基国家文学纪念馆收藏。不断奋斗的王渊鹏被评为浙江省首届“十佳残疾青年”。

  高中毕业的张秀英从山东南下杭州打工,由于爱好文学,通过一家杂志社组织的“打工者文学社”结识了王渊鹏。她被王渊鹏强烈的事业心感动,嫁给了王渊鹏。他们用自己的积蓄购买了住房,张秀英从王妈妈手中接过照顾高位截瘫的王渊鹏的重担,开始了新生活。

  40年过去,王渊鹏成了书法家,杭州亚残运会火炬“桂冠”两字就出自他的手笔。今年10月19日,作为残疾人杰出代表,王渊鹏成为杭州亚残运会的火炬手。

  浙大团委当年的两位干部余潇枫和王玲,后来分别成了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与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两人相约再次来到余杭。忆往昔,叹今朝,余潇枫感慨:“没想到他能有这么大的成就,没想到他能为社会做这么多事情,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他还在追求自己精神的新高度。”王玲表示要重新考虑自己的退休生活,向王渊鹏学习。

  本报记者 潘海松 摄影报道


浙江日报 景象 00004 奋斗四十年 如约再相见 2023-12-09 26501625 2 2023年12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