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创新浙江

绍兴:千年文脉贯古今 越宋古都写春秋

  11月23日晚,《文脉春秋》大型系列纪录片首篇《文脉春秋·绍兴》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该片以历史为脉络,向世人淋漓尽致呈现了绍兴作为水乡、酒乡、桥乡、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名士之乡的璀璨人文和城市魅力,充分反映城乡建设新征程中绍兴历史文化遗产焕发出的新活力、新魅力。

  《文脉春秋·绍兴》播出后全网反响热烈,收视率居所有上星频道专题节目第一,触达观众近3000万人次。八字桥相关微博话题获阅读量924万,5次冲上热搜,“古人智慧”“历史文化传承”“绍兴古城”等词引发网友热议。

  正如专家所说,一部好的纪录片,是我们洞见世界的一扇窗,《文脉春秋·绍兴》宛如一场朝圣之旅,真正呈现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历史文化盛况。让我们仿佛置身曲水流觞的历史现场,游目骋怀之间“极视听之娱”,更加深入地了解绍兴的千年积淀,更好地锻铸了我们作为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

  穿越历史人文

  记录名城风采

  《文脉春秋》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系列纪录片。绍兴从142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脱颖而出,成为首季10座摄制、播放对象城市之一,也是浙江唯一城市代表。

  “文脉春秋”四个字几乎是为绍兴量身打造,它体现的是文化的厚重感、历史的纵深感。作为越国古都的绍兴,承载着两千五百多年的文明。多次商议比选后,《文脉春秋》节目组决定把绍兴的内容放到系列纪录片首集。

  为了更好地展示绍兴,节目组和绍兴市名城办在拍摄之前做足了准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节目组便收集整理大量资料,但由于没有置身于绍兴,无法了解绍兴全貌。“只有来到绍兴,才能真正感受绍兴,和这座城市产生心理链接。”导演陈磊说。

  为了拍好这部片子,陈磊一行从北京来到绍兴。他们和文化学者多次座谈,寻找拍摄角度;他们踏遍古城,在街巷感受城市跳动脉搏;他们围坐在大木桌旁,交流思路,碰撞火花,一坐便是一整天。历史从最日常的街巷里一点点在镜头里显露出来,古城的全貌便在一次次头脑风暴中逐渐立体。

  陈磊从“仅仅知道江南绍兴”,到对绍兴历史故事如数家珍。“街头巷尾都充斥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居民对绍兴有着深厚的情感,这就成了绍兴古城发展的纽带。”陈磊说,越了解越亲密,也更加能体会古城的魅力。

  这其中,绍兴市名城办全体40多名工作人员,从准备资料到拍摄沟通,从剧本磨合到后勤保障,用尽全力做好每个环节的支撑工作。拍摄前,他们联动省市区宣传、住建、文旅等部门,并多次与文史专家座谈。甚至为了找寻一本水利相关的书籍,先后前往水利局、图书馆、城建档案馆等部门,尽量找到全面的资料提供给节目组,向他们呈现一个完整的古城绍兴。

  “拍摄期间,我们每天早上5点多到达现场,晚上11点多结束工作。有时充当翻译,有时和游客沟通,保证拍摄顺利进行。”工作人员冯希宇说,整个过程回想起来虽然辛苦,但是看到成片出来的时候,更多的是自豪。

  绍兴市名城办副主任黄夏峰说:“这次拍摄有助于我们对绍兴历史文化再认识、再梳理,增强绍兴文化自信,更好地开展古城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积淀千年文脉

  焕发时代魅力

  绍兴的文韵和风骨,在一众江南古城中,不可复制。木心先生曾言:“有骨的江南当看绍兴”。

  《文脉春秋·绍兴》以历史为脉络,以“一城一桥三故里”为立足点,选取大禹治水成功归葬会稽、越王勾践生聚教训雪耻复国、一代书圣王羲之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心学宗师王阳明在绍兴创立心学思想等历史事件和名人足迹为观照视角,向世人淋漓尽致呈现了绍兴的璀璨人文和城市魅力。透过鲜活生动的画面和娓娓道来的故事,绍兴贯通古今的文脉经络,有了更加直观和具象的显现。

  宋代孙因在《越问·序》中写道:“越,古舜禹之邦也。古有三圣,越兼其二焉。”这三圣就是上古华夏文明的拓荒圣贤尧、舜、禹。而绍兴正是舜、禹两帝兴农、治水、安邦之地。绍兴聚天下之才,得天下之灵秀。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说:“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很多。在这之中,既有高品位文化的聚合,又能延伸至近代,便只有一座城市。那就是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

  今天的绍兴古城,基本保存了南宋沿袭下来的内外护城河环绕的城市空间和百桥千街的水城格局,甚至连古城的面积形状都相差无几。该片始终关照“城”与“人”的关系,在古城保护、非遗传承等生动叙事中,让大众看到历史文化名城在当代生活中焕发的新生机,加深对文脉传承的了解和认知。

  今年47岁的民宿老板何成荣从小生活在越子城,对于古城山、水、名人都十分熟悉。“平时为游客讲解绍兴的历史和名人故事,就像是半个导游。”他把纪录片推送在了朋友圈,不少游客表示还想再来绍兴,在古城沉淀下来,慢下来、静下来、住下来。

  浙江省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艾伟说:“鲁迅重塑了绍兴。”他认为,今天人们走进绍兴,不仅仅是走进物质的绍兴,同时也走进了鲁迅构筑的虚构世界。绍剧演员小七龄童说,绍剧这一古老的剧种能在纪录片中展示,对于绍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更多观众了解绍剧、关注绍剧,让这一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绍兴之于我的意义,不只是家乡,更是‘文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一笔一墨、一字一画,都潜移默化地韬养着我的文化底蕴,也成为我设计创作不竭的灵感来源。”著名设计师、艺术家顾永江说,纪录片发掘了绍兴的文化基因,把古城以文化源流地的形象展现给大众,让观众身临其境地领略绍兴之美。

  “绍兴有源远流长的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缩影;绍兴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绍兴有琳琅满目的文献,是中华文献的缩影。观绍兴文脉,可知中华春秋。”绍兴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冯建荣说。

  凝聚深厚力量

  续写古城芳华

  绍兴历经2500多年城址未变,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凝聚起深厚力量。文脉的意义,在于对人产生深远影响,也在于大家的美好期望。

  如何让一座城市的文脉生生不息?绍兴不断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颁布了《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创新“四个一”工作体系,破解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城市发展间的矛盾;依托“越宋古都、江南水城、名士之乡”品牌优势,对标世界文化遗产标准,绍兴坚持“修旧如故”理念,优化古城功能布局,持续推进功能疏解、肌理风貌修复、基础设施提升、文商旅植入,打造“古城项目群”,形成“一城一桥三故里”的格局,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需要的古城保护利用模式,打造“不易被模仿的竞争力”。

  如今,古城保护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绍兴古城数字地图制作团队将现实世界复制虚拟世界,为古城制作出一份立体的“数字孪生”模型。当所有的建筑房屋、文旅资源、树木街巷、地名典故等以数字形式留存,将成为这个时代留给未来的珍贵记录。中华文明古与今的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和相遇,永续传承。

  当下,文史专家屠剑虹母女历时五年同绘《南宋绍兴府城图》,她们的美好心愿是让宋韵在绍兴古城“立”起来、“活”起来,让更多人感受到宋韵文化带来的美好。纪录片将《南宋绍兴府城图》作为绍兴古城保护利用的一个鲜活例子进行展示,对更好地保护绍兴古城、以绣花功夫修复绍兴古城风貌、扩大绍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增强绍兴古城申遗自信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陶阿姨在青藤社区居住了35年,她说,在古城传承保护工作之下,绍兴的变化越来越大,游客也越来越多。她经营了一家民办幼儿园,“在日常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加入绍兴方言、绍兴童谣,为传承绍兴传统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文脉春秋·绍兴》展示了绍兴“几十年如一日”持续开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突出成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浙江省建设厅科技设计处相关负责人说,希望绍兴以此为契机,一如既往地做好保护传承工作,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利用,尤其是要注重以人为本,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长期以来,绍兴古城坚持规划先行、价值引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说,希望绍兴弘扬新时代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新风采,努力打造成更有影响力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古城样本、浙江精神越文化保护传承的典范城市。

  (本版图片由绍兴市名城办提供)


浙江日报 创新浙江 00010 绍兴:千年文脉贯古今 越宋古都写春秋 2023-12-07 浙江日报2023-12-0700009;浙江日报2023-12-0700007;浙江日报2023-12-0700020 2 2023年12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