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今日宁波

古今交融 千年传承

打造“生活里的宋韵”文化新空间

陈 醉 陈 冲

  在“红妆小镇”沉浸式体验十里送嫁、凤冠霞帔的南宋“女儿梦”;在上林湖畔千年窑火里看见收敛、温厚的宋瓷;在保国寺回望传统木结构的匠心智慧;在东钱湖品宋宴、唱宋词,走进宋人雅致的生活范式……

  行走在宁波,宋韵风华浸润人间烟火,风雅乐事似乎无处不在。

  两年前,浙江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在全省宋韵文化的“大版图”上,宁波是极其重要的一块“拼图”。宋室南渡后,宁波繁华至极,“一朝紫衣贵,皆是四明人”,既留下全国唯一的南宋石刻,也留下慈湖、月湖、东钱湖等“三湖”宋韵文化和遍布各区(县、市)的宋韵遗存。如何面向未来打造宋韵文化,拼接起宁波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谱系,是宁波当下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宁波一方面从城市文化新空间上构建“宋韵文化”的整体形态框架,在东钱湖以“一廊、一园、一景、一村、一街”为核心,集中连片打造具有系统规模的宋韵文化新空间;同时,充分利用各县市区宋代的遗迹以及优秀思想文化资源,“多节点”谋划浙江省首个宋韵书房等一批具有宁波辨识度的宋韵文化地标,形成众星拱月格局。另一方面,宁波注重做好宋韵文化的实践转化,融入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形成“生活里的宋韵”文化圈,衔接起古与今的浩瀚时空与深厚积淀。

  细细数来,“宋韵文化”工程早就在宁波这方水土遍地开花。今年,“钱湖十二雅境”悉数亮相,这是鄞州递上的宋韵“金名片”。鄞州区围绕宋韵文化研究、转化、传播等关键环节,推出“鄞风雅宋”计划,并与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开展鄞州宋韵文化研究,成立鄞州宋韵文化研究中心,谋划布局了三年的研究计划。宁海县倾力打造南宋红妆主题文化乐园,集智慧博览、沉浸式体验、剧场演艺于一体的宋式建筑群即将全面落成。海曙区古林镇旅游开发公司、蜃蛟片区7个村和1个渔业社共同成立旅游运营公司,打造“舟游古林”宋韵水上共富精品环线,全长13公里……

  今年以来,宁波市通过实施文化新空间“十百千”工程,在全市打造10个示范性主题文化公园、100个样板文化服务空间、1000个精品“微嵌入”文化空间,推动许多宋韵文化空间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市民在家门口触及“诗和远方”。同时,邀请清华大学美院、中央美术学院等一流高校设计团队,对文化空间进行整体改造提升,推动戏剧、演艺、沙龙、展览等青年文化业态、文化新消费进驻,如《樊楼幻境·樊楼一梦》登陆东钱湖韩岭樊楼,《切西娅》入戏老外滩,传统文化空间成为青年人集聚地。

  落子宋韵,起笔不藏锋。在宁波,无形之韵还借助更多创新文化空间“出圈”,让宁波的“含宋量”更加鲜活、生动。

  惊蛰刚过,一张清新、唯美的宁波宋韵文化手绘地图呈现在市民面前:以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的青绿色为底,悬浮背景采用了宁波宋人名作《三字经》《耕织图》,图上清晰地标示了宁波各处宋韵文化印记。这是浙江首张宋韵文化手绘地图,也是宁波实施宋韵文化“双传双创”工程一期项目中的“创新项”,同时凝聚长三角上海、杭州、宁波三地的上海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文化机构专家组成团队,历经半年时间,经过几十次修改完善而成。

  今年的“2023文旅市集·杭州奇妙夜”上,宁波首个“海派宋韵”文旅IP——“明州天团”首秀杭城。“明州天团”文旅IP形象取材于与宁波有关的宋代“顶流”和“才智天花板”,包括王安石、曾巩、王应麟、楼璹、史浩、钱公辅、张孝祥、汪洙、王说、杨简等12位人物,根据他们各自的主要经历、成就以及与宁波的渊源为蓝本设计,或挥毫泼墨,或举杯望月,国风气质满满。

  宁波宋韵文化一次次出圈的背后,是政府推动,也是民意所向。

  宁波市专门成立“宁波市阳明文化、安石文化建设工作专班”,将阳明文化、王安石文化等宋韵代表性文化谱系作为宁波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进行推进,还制订《宁波市王安石文化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推动宋韵文化由远及近走近百姓身边。宁波还携手绍兴积极发展以“宋韵”为特色的大文旅产业,组建跨区域的统筹协调机构,共建“一河为带,两园四湖,六点八城”文化旅游空间线路,以中国大运河中的浙东运河为本体,串联起两地文化遗存,打造“千年运河、文创之路、风情之航”的“宋韵”文化新空间。


浙江日报 今日宁波 00019 打造“生活里的宋韵”文化新空间 2023-12-07 浙江日报2023-12-0700003 2 2023年12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