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之路
镇海多举措打造省水生态治理示范试点
邱 晨
2020年,镇海入选浙江省水生态环境示范试点。
3年来,镇海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探索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以“三水统筹”系统治理、数字化精准治理修复、建管养一体化长效机制为特色的示范模式,水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改善。
科技赋能
为水环境治理注入“智慧基因”
围绕水生态环境监管业务,镇海推进“生态环境一张图”,迭代升级智慧环保系统,实现全区水质“一屏掌控”。
目前,全区共安装145套水自动监控系统(含38套雨水)和381个监控摄像头,涉及排污单位105家,覆盖全区所有废水重点排污单位,实时监测企业排放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pH、氨氮等污染物排放数据,并建立异常数据查处闭环机制,每年处置废水在线报警约900个(次)。
自2020年起,镇海建设水污染溯源平台,开展河道水污染智慧溯源试点——通过153个各管网节点、排口水质监控传感器形成水质监测网络,实现污水溯源24小时实时监管和溯源调查排摸。截至目前,当地成功溯源127起,成功率达90.21%。
聚焦重点
为水生态治理夯实基础支撑
作为制造业重镇,开展工业水污染防控是镇海的治理重点。该区已累计完成1200家园区内企业、696家园区外企业的雨污分流改造,新增纳管企业300余家,实现企业废水处理率达100%。
同时,为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十四五”期间,镇海共投入资金7400万元开展农污治理,全区行政村污水管网覆盖率达97.5%,总受益农户达到2.78万户;在城区,镇海开展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分类推进,2022年列入雨污改造任务的小区共75个,已落实改造工程并完工33个,推进沿街店铺和“十小”行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管网覆盖率和雨污分流率基本实现全覆盖。
水生态修复
营造大美河湖水域环境
镇海以“特色地标”为目标开展河湖生态修复。同心湖公园生态缓冲带充分考虑湖泊水体和周边环境状况,衔接海绵城市要求,探索水、街、景融合发展,成功打造“城市绿心·水上客厅”特色地标,被选为浙江省水生态修复优秀案例。宁波植物园菱漕河水体修复项目通过培植“水下森林”,构建水体良性生态循环,共治理水域总面积4.6万平方米,水质由原来的Ⅴ类和Ⅳ类提升到目前的Ⅱ类和Ⅲ类,通过了浙江省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和“五水共治”成果展示点验收。
镇海以“水美兴业”为抓手,打造稻海粮仓、长胜红色乡村、“四湖连珠”等项目,实现生态、文化、经济融合发展,分别创建了蝴蝶湖、姚江东排北支线、同心湖和箭港湖四条省级“美丽河湖”。
镇海还开展以海岸带生态修复为目标的海塘安澜工程,完成海堤提标及生态化改造12.6公里,新建护塘河等水系10.5公里,围区内生态修复220公顷,围区外潮滩生态功能提升440公顷,将一线海塘防潮标准提高至300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