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良渚论坛特别报道

伊朗艺术家纳思霖·达斯坦:

“不同的文明需要不断对话和交流”

  来自伊朗的纳思霖·达斯坦(Zahra Dastan),身穿红色的毛衣,头发高高地挽起。我们上前和她打招呼时,她友好地说:“我会说中文。”

  纳思霖是伊朗艺术研究院东方艺术研究负责人,也是伊朗著名的汉学家。当我们送给她一本良渚文化日历时,她指着内页绘的玉琮说:“我很早就了解过良渚文明,我太喜欢这个礼物了!”作为回赠,纳思霖从行李箱中拿出一面棕色皮革质地的小镜子,镜子外面是古伊朗国王的头像。“这面小镜子浓缩着我们的波斯文化,希望你们喜欢。”纳思霖说。

  爱好水彩画、油画的纳思霖对古老的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在2001年争取到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中国汉唐艺术史”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

  2010年后,她又到中国美术学院跟随美术史论家任道斌从事博士后工作。研读中国古典书籍,临摹宋徽宗的绘画作品,探访古丝绸之路商道城市……这些年,纳思霖孜孜不倦地发掘两国友好交往的痕迹。受中国文化影响,纳思霖的绘画风格融合了中伊两国的特色,曾在伊朗、中国多次举办个人展,也曾多次组织中国名家到伊朗办展览与交流。

  前不久,纳思霖把自己的博士论文整理成书出版,名为《伊朗细密画中的中国元素》。这本书的研究主要基于《史集》《列王纪》这两部在伊朗很受欢迎的作品,其中有不少描绘景物和山崖的绘画部分都能发现中国元素。纳思霖主要结合13至15世纪这一中国和伊朗官方交流往来频繁的历史阶段,研究中国绘画元素对于波斯绘画的影响。纳思霖发现,在波斯画中经常出现的中国元素有相互缠绕的带有齿状的卷云、断断续续的平原和圆锥形的山、充满动感的人物与动物形象,服装上的褶皱等。纳思霖说,综合考察伊朗艺术史中绘画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以及现存各种书籍和插图手抄本,都不难发现中国绘画对伊朗细密画产生的影响。

  “到过中国那么多城市,我最爱杭州的风景!”前些年,她在南宋御街一带采风时,来到藏在繁华闾巷中的凤凰寺。在唐朝创建、元代重修的古寺中,她看到了不少记录着伊朗先民在杭州生活的点滴,十分生动。纳思霖觉得,这就是两国人民交往的浓缩和见证。

  “现有的文明是历史上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的结晶,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这种交流和融合在不断发生。”纳思霖说,如今文明的交流仍需要继续,让各种文化在不断对话中融合得更加深入。


浙江日报 良渚论坛特别报道 00003 “不同的文明需要不断对话和交流” 2023-12-04 浙江日报2023-12-0400016 2 2023年12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