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阅读

大学图书馆随想

  作为一个跑教育线的记者,这些天不能不关注浙江大学图书馆主馆。从试开馆至今,图书馆就一直处于预约爆满状态。浙江大学的学生、校友们更是用一张张美图“刷爆”了各种社交媒体。大家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大学图书馆的天花板”。于是,周末的晚上,我按捺不住好奇,专程去转了转。

  这座新图书馆有地上建筑六层,地下建筑一层,错落有致,大且舒适。在门口,我碰到了好几个晚上八点才前来自习的同学,被他们科普“这里有24小时自习空间”。

  自习空间中,座位款式多样,不仅有最寻常的大桌子和椅子,也有沙发、高桌椅、卡座等休闲座位。每个座位上的显示屏显示预约学生的姓名和预约时间,扫码还可以实现签到、暂离等功能。可容纳6、8、14人的大中小型研讨间和单人研修间灯光明亮。每个楼层还有静音仓,让临时的电话、背诵、面试等需求有了安置空间。内设的咖啡馆提供的各种饮品,也能放松一下紧张的学习神经。

  在书与书中间,全图书馆2000余个座位,坐满一个个伏案学习的身影。周末夜晚的学习氛围尚如此浓郁,就更不用说其他时候了。

  “这不是图书馆,这是我的新家啊”“在这样的图书馆,很难不爱读书了”“学校的新图书馆满足了自己对大学图书馆的所有幻想”……在社交媒体上,浙江大学的同学对于新图书馆的喜爱几乎溢出屏幕。还有高中生网友感慨,“为了这个图书馆。我要拼命考上浙大”!

  从浙江大学图书馆主馆出发,我似乎看见了当下受欢迎的大学图书馆模样。这也许和惊艳的建筑外观设计并无多大关系。

  在遍访哈佛大学及附近的图书馆后,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特藏馆员田松写了一本学术游记《哈佛的图书馆和博物馆》,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工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行为……对于一个重复频率高的行为,一点点方便也会引起很大的影响。”

  通过对哈佛大学内卡博特科学图书馆的描述,田松比较全面地总结了他眼中一个好图书馆应该有的样子:桌椅舒服,桌面宽大,能铺开各种杂物;窗外风景好;出门就是咖啡馆和食堂;打盹指数高。而他特别喜欢拉蒙特图书馆的重要原因,是那里有带脚蹬的沙发,读者“除了正襟危坐,严肃认真之外,还可以东倒西歪,口角流涎,这让我对拉蒙特油然而生亲近之心”。

  实际上,不仅是浙江大学图书馆主馆如此,前不久刚开馆的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也因为全国最大的古籍阅览区、舒服的阅读座位等因素,成为许多人的“梦中情馆”。

  对于小到一个人,大到整个社会来说,好的大学图书馆意义非凡。许多在各自领域闪闪发光的名字,都能和大学图书馆有所联系。

  25岁的青年毛泽东首次进京,就当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名图书管理员。他利用北京大学图书馆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毛泽东后来多次回忆,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在这一时期确立的。2年后再回长沙的毛泽东,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创办图书馆。由此可见,北京大学图书馆对青年毛泽东的重要影响。

  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的著名学者季羡林在《温馨的回忆》里回忆了令人神往的图书馆。他认为,清华大学建校以来,之所以能培养出一大批卓有建树、蜚声士林的学者、作家等,有一流的图书馆是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仅有初中文凭的“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就是从到清华大学做图书馆管理员开始,开启自己的学术之路。

  在19世纪末,执掌哈佛大学40年的艾略特校长曾把图书馆比喻为“大学的心脏”。一代代青年人在大学图书馆里驻足研读、激活思想、濡染文化,也为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产生更多高水平成果和引领性思想打好坚实基础。一个舒适的大学图书馆会吸引更多的青年大学生走进来,并在这里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玛丽·比尔德在《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对当下图书馆重要性的描述,也许可以作为这篇小文一个引人思考的结尾:

  你去图书馆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

  你去那里学习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你去享受拥有空间

  和安静进行思考的纯粹乐趣。

  毫无疑问,许多信息

  可以通过电子方式更快地检索到。

  但我认为,真正好的思考

  通常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而信息检索的速度

  实际上可能与好的思考相抵触。


浙江日报 阅读 00008 大学图书馆随想 2023-12-01 浙江日报2023-12-0100010 2 2023年12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