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四答:应用型高校特色发展的宁大科院路径
竺 佳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近10年来紧密围绕应用型高校的定位,走出了一条区域特色鲜明的转型发展之路。近日,笔者与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陈君静围绕“应用型高校的特色是什么?”“抓手是什么?”“发展依靠什么?”等多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对谈。陈君静院长给出了走好应用型高校特色发展路径的科院答案。
问: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的特色是什么?
答:学院作为独立学院“浙江模式”的开创者、全国首批独立学院之一,从诞生之日起,骨子里面流淌的就是探索、改革、创新的血液。宁大科院坚持“错位发展”的办学思路,重点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在专业方向、师资结构、人才培养方式上,力求寻找区别于母体高校以及同类院校的独特定位。
2016年11月,宁大科院出台第一个综合改革文件——《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关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吹响了综合改革的号角。时至今日,宁大科院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聚焦“区域特色”“应用型”和“高水平”三个重点推进建设实践。
一是区域特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的本质特征和价值使命。宁大科院积极构建校地发展命运共同体,坚持立足“区域特色”,反映了扎根地方办学的根本态度。实践中,区域的半径可以根据服务能力动态变化。
就目前来看, 宁大科院主要聚焦慈溪市和宁波市的经济社会需求。从慈溪市来看,宁大科院充分发挥“家门口”大学的优势,全面服务、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围绕着慈溪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做优化调整;从宁波市来看,宁大科院充分发挥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优势,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等重要战略部署,打造了一系列高端、特色平台,推动学院特色化、跨越式发展。
二是应用型。宁大科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管理体制以及科研体制上力求体现“应用型”。在人才培养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建立完善从培养方案到课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管理体制建设方面,建立了产教融合部、对外联络与地方服务部等跨界性管理组织。在科研体制方面,注重知识成果的转化、推广,要求教师走进企业一线做科研,聚焦企业发展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并将科研成果辐射到人才培养。
三是高水平。宁大科院在学院“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硕士点培育等专项行动计划。以适应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优化专业布局与结构,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加强应用型特色建设;对标硕士点申请条件,整合学科资源,遴选优势特色学科,构建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特色的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
问:学院实现应用型高校特色的重心、抓手是什么?
答: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这个系统工程,必须要找准重点、重心,在不断“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过程中建立顶层设计。
宁大科院的办学目标、办学现状和发展环境决定了必须要将产教融合作为推进应用型高校事业发展的重心。
一是办学目标决定了必须要走产教融合之路。打造“区域特色”,需要主动融入区域;“应用型”建设,需要全方位转型;“高水平”发展,需要走一条非常规的跨越发展之路。实现目标的最佳路径,唯有产教融合。
二是办学现状决定了必须要走产教融合之路。总体来说,独立学院的学科专业基础相对薄弱。以宁大科院为例,学院近年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基础依然薄弱,要实现弯道超车,必须走一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集中精力布局产教融合。
三是发展环境决定了必须要走产教融合之路。从国家大环境来看,国家对产教融合越来越重视。产教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深化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核心要义。
从学校所处的区域环境来看,宁大科院自搬迁慈溪办学以后,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紧密的联系互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按下了加速键。鉴于此,宁大科院在迁建办学第一年,即明确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发展战略。
问:如何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答:2021年6月,学院明确提出了“双轮驱动”的产教融合路线,一轮是建设高质量现代产业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另一轮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研究院,为地方、企业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时至今日,宁大科院已经建成“公牛学院”“慈星智能产业学院”“新海学院”“小家电新电商学院”“芸济无人机学院”“福山创意学院”“驿淘产业学院”“中航未来民航产业学院”“中教未来智能会计产业学院”等9大产业学院,也建成了应用技术研究院、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县域产业数字化研究基地、会展与旅游发展研究基地、红色文化研究基地、医工智造研究中心等一系列高水平研究平台,既拓展了办学资源,又推动了学院深度转型,在宁波、浙江乃至全国走出了一条有科院辨识度的产教融合、深度转型之路。
问:实现应用型高校特色发展依靠什么?
答:宁大科院全日制本科在校生即将达到15000人,综合排名位列同类院校前列,社会捐赠经费、科研经费、继续教育经费或从无到有、或成倍数增长,已实现年度“3个4000万”。与此同时,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频频落子,各类竞赛捷报频传,产教融合办学特色不断彰显,应用型深度转型稳步推进。能够获得这张亮眼的成绩单,依靠的是一群人、一股劲以及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持。
依靠一群人。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向应用型转型需要具有企业一线实践指导能力的师资。宁大科院教师勇于自我调整、自我革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到企业学习挂职等把自己锻造成“双师型”教师。学院还通过人才政策引入转型所需各类应用型人才,配齐配强应用型师资队伍。
拧着一股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高校之间激烈的竞争,宁大科院凭借破釜沉舟、敢为人先的作风,让很多“不可能”成为“可能”。2017年6月,宁大科院与慈溪市人民政府决定共建慈溪创新创业基地,作为迁建办学的先行先试,仅用一个月时间即完成一所学校的改造,建成创新创业基地,并于当年9月顺利投入使用。2019年,学院一次性完成万人校区的整体搬迁,实现“零失误、零差评、零投诉”;搬迁慈溪后,在短短4个多月时间内,便先后与公牛、慈星、新海等3家慈溪本土龙头企业成立了三大产业学院;迁建慈溪3年后,学院再次推进办学向镇域延伸,与慈溪市周巷镇签约共建首个分校区——周巷校区,探索全新的镇校合作模式,打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所需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一条路。2015年,宁波大学与慈溪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宁大科院协议,整体搬迁慈溪办学的计划提上日程。宁大科院紧紧抓住迁建办学的机遇,进行全方位转型发展。2015年6月,学院成立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试点建设领导小组,正式开启了应用型高校建设的探索历程;7月,浙江省发文,学院成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院校;2018年,学院印发了《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加强应用型建设实施方案》,对应用型大学建设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随后又相继出台了《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应用型本科专业评估实施方案(试行)》《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自上而下,着力推动学院形成产教深度融合、贯穿各项工作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宁大科院通过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已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产教融合联盟1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2个,省级产教融合工程项目2项,实现了省级产教融合平台大满贯。“公牛模式”“新海医疗器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项目驱动的多主体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建设”等3个案例连续两年荣获中国高教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公牛、慈星、新海3个产业学院均入选2022年中国现代产业学院示范案例。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宁大科院坚定不移走好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之路,积极应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复杂问题,久久为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技术、文化支撑,奋力书写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版图片由宋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