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要闻

社区嵌入式服务如何嵌入人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将优先在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工作基础、财力水平等因素,选择50个左右城市、每个城市100个左右社区作为先行试点。到2027年,在局部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整体谋划、有序推广。

  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是指以社区(小区)为单位,通过新建或改造的方式,在社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包括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一种或多种。从国家发改委给出的这一定义来看,社区嵌入式服务,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可谓双管齐下,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层次。

  在社会学领域,“嵌入”被用来描述两个事物(包括社会结构、观念要素等)相互衔接与互动的过程,或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状态。正如通信领域的“嵌入式”一样,人与人、人与空间,也须建立起有温度的连接。

  “嵌入式服务”听起来是个新鲜概念,其实国内早有零星探索和实践。比如,浙江探索 “爱心卡”养老服务模式,为60周岁以上失能失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行等养老服务。上海全面铺开社区托育服务“宝宝屋”建设,就近满足0至3岁幼儿家庭常见的“临时托”需求。此次实施方案的特别之处在于,将这些实践探索进行系统性、理论性总结,列入国家统一实施工程,并配套相应政策保障,体现了国家对于社区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政府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考验。

  社区是承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间。守护“一老一小”,托起朝夕美好;“头疼脑热”莫急,身边就有“医”靠;社区也可CityWalk,楼下就有“趣”处……社区嵌入式服务将公共服务资源有机嵌入成千上万社区,把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送到千家万户,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解决接送、跑腿之难。居民在集合了文化、休闲、成长等于一体的复合式生活体验中,重建邻里关系,归属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如何将这一民生实事办好,嵌入服务同时“嵌入”人心?可以看到,实施社区嵌入式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也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按照某个模板来推行,而是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下足“绣花功夫”。为此,实施方案提出,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先行先试、改革探索。

  笔者认为,在实施过程中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量体裁衣”,不搞“整齐划一”,要缺啥补啥,看看群众需要什么、市场缺什么,就重点建设和发展什么,精准满足百姓的需求。二要“盘活资源”,不搞“大拆大建”,用好用足城市的“金角银边”,见缝插“景”,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功能提升。三要“实实在在”,不搞“面子工程”,避免“建设轰轰烈烈,服务冷冷清清”,在规划建设之初,就要根据居民需求、市场供给和财政能力,科学选择合理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

  总之,实施社区嵌入式服务,嵌入的不仅仅是设施和功能,更是为民服务的初心。通过更为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人与空间,人与人将强化情感链接,寻回“消失的邻里感情”,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安放身心的温暖港湾。


浙江日报 观点·要闻 00007 社区嵌入式服务如何嵌入人心 2023-11-29 浙江日报2023-11-2900003 2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