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搭建平台 主体联动 多元破解

余杭“共享航班”助力生态安全智治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及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指标。为守护“山林河道”生态系统,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打造全自主无人机“共享航班”智治巡检系统,助力生态安全智治。

  山林河道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仅杭州市区就有近500条河道,森林覆盖面积高达1635.27万亩,对外开放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就有21个。山林河道灾害有偶然性、随机性、隐蔽性、破坏力强、危险程度高等特性,处理难度大,涉及灾害范围广,单纯依靠人力,难以实现系统的安全治理。余杭供电打造的全自主无人机“共享航班”以无人机网格化智能巡检体系为基础,结合架空线路全程自主巡检,真正实现“以机代人,生态守护”的生态安全智治目标。

  问题导向 打造多元破解机制

  余杭供电紧随社会治理需要,为“山林河道”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撑,推动社会高效治理,充分运用无人机巡检设备技术资源,打造六大问题破解机制。

  以智能手段提升区域洪涝隐患识别预警能力,引入更多社会资源,补齐生态安全防护体系,对区域内实现全方位、无缝隙的防火防涝,打造“防火防涝机制”;打破人工巡检制约,引入新技术应用提升森林巡视覆盖面和有效性,打造“辅助巡检机制”;以数字化手段优化“卫星遥感影像”“地面红外感应监控”“护林员巡护”等“森林智眼”,实现立体式安全防护,打造“防火防灾机制”;通过智能设备及时识别洪涝安全隐患,发挥安全巡护预警作用,打造“隐患安全预警机制”;回应生活环境需要,打造安全等级更高、更适宜耕种活动需要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配备适用于“全自主巡检”无人机和机槽,拓宽巡视路线,节约治理资源,打造“电网巡检机制”。

  主体联动 聚合“五力”增效

  为实现社会治理效率、电网运维治安和安全隐患排查等方面的共赢,余杭供电与属地林业水利、河道监管、应急管理、林场农户等多方主体联动,实现了“五力”的聚合增效。

  余杭供电建立数据中枢,搭建跨部门无人机天眼巡视领导小组,增强感知系统的“决策力”;建立共享模块,打通林业、河道、应急、供电部门数据壁垒,实施数据整合,集中多源脱敏数据,增强数据“感知力”;建立分析模块,跨平台搭建无人机数据分析模块,实现山林防火、河道防涝、隐患排查预警、生物多样性保护、跨农作物区电网设施巡检,增强跨区数据综合治理的“研判力”;建立应急模块,依托无人机预警感知体系,增强防火救火综合应急能力,提升跨部门人员协作、人机协作“响应力”;建立科普模块,利用无人机天眼数字平台,打造数字防火防涝科普平台,提升数字治理“影响力”。

  全程自主 筑牢生态安全网

  余杭供电打造山林防火、河道防洪“数字网”,实现山林防火、河道防涝“紧密智控”,利用供电公司基础设施资源,实现全过程的自主巡检,通过三大平台,形成巡检“数字网”,全程保障山林河道生态安全。

  优化资源利用,打造共享机巡网格服务平台。余杭供电利用输配电无人机网格化巡检所部署的机巢资源,因地制宜增设林区森林防火巡检策略,实现区域网格机巡服务共享,如公司已为径山镇长乐林场编制森林防火航线27条,覆盖巡检点共计576个。联合服务需求,构建多维场景巡检平台。余杭供电结合偷砍盗伐防治、污水偷排防治、应急救援巡检场景,调整定制航线及巡检策略,为林区管理部门提供多场景生态安全保障。强化数智应用,推出巡检专业化智能平台。通过红外热成像镜头、激光雷达等高精度挂载设备,对林区植被进行全面体检,引入图像识别、前端识别、动态追踪、自主航线规划等先进手段,强化人工智能在巡检中的应用。

  余杭供电以“6+5+3”的“共享航班”模式助力山林河道生态安全智治,切实做到了全程无人操控,所有任务由系统自主指挥的“以机代人,生态守护”的社会治理目标。未来,余杭供电将继续深化“共享航班”智治模块打造,将无人机巡检资源、智能化巡检技术充分应用到社会服务当中,协助基层管理机构做好生态安全治理,有效融入市政数字化智能检测体系。

  (浙江省委党校 金龙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余杭“共享航班”助力生态安全智治 2023-11-29 浙江日报2023-11-2900018 2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