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救援最优解是怎么炼成的

  胡天立

  近日,浙江大学学生周海涛,因紧急护送被食物呛住的小男孩去医院而导致旷课一事,引发多方热议。据悉,事发时正在课间休息的周海涛,发现旁边草坪上一名四五岁的儿童吃东西被呛住了,脸色苍白,情况危急。他立即作出判断,认为草坪的道路状况不能满足救护车的行驶条件,于是骑上电动自行车,载着孩子和孩子妈妈去了最近的校医院,并恳请门岗的保安协助将孩子送往急救室。

  在确认孩子受到救治后,周海涛又回到原地,一边安抚孩子妹妹和其奶奶,一边与他们共同等消息——万幸的是,之后孩子脱离了危险。事后,浙大老师得知周海涛旷课是因为救人,便为他进行了补签。

  事件在网上传播后获得数十万网友的点赞。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品德本已让人肃然起敬,能够在短时间里作出恰如其分、行之有效的救援判断及行动更让人钦佩。遇到突发的气管堵塞,成年人可能会在4分钟左右因窒息身亡,而留给儿童的抢救时间则相对更短。周海涛面对险情不仅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而且迅速根据现场环境及设备条件在“黄金救援时间”内得出救援的“最优解”,可谓当机立断。

  更让人暖心的是,周海涛在确保孩子得到治疗之后,又返回事发草坪,对等在原地的孩子的奶奶和妹妹进行安抚,并陪他们等待救治结果。如果说救人骑车时的“一路狂飙”展现了周海涛的机敏果敢,那么安抚家属并陪同等待,则彰显了他的细心周到——毕竟焦急等待消息的老人及更小的妹妹同样需要照顾与关注。

  事后周海涛介绍,浙大学子大多经历过急救知识及技能的系统培训——这也是他能在第一时间得出“最优解”的基础条件。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也表明,急救技能不仅“技多不压身”,关键时刻更是真的“能救命”。本次事件也给孩子的家属、学校及社会各界再次提了个醒:无论是按压止血法、心肺复苏,还是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及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等,都是应当全面普及并为更多人所掌握的“救命法宝”。相信当今的社会并不缺助人为乐的热心,但是如雪中送炭般的急救技术还是有待被更多人认识、重视及习得。

  孩子获救后,他的妹妹送给周海涛一个橘子。不少网友及周海涛的同学纷纷表示这一定是世界上最甜的橘子。

  还有网友表示,周海涛骑着电动自行车的模样不仅温暖而且似曾相识——其实并不是他的热心像了谁,而是杭州这座温暖的城市总有一个个动人的身影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救援最优解是怎么炼成的 2023-11-28 26475243 2 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