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经济开发区:融杭接沪的现代产业高地
周姣蕾 黄晓聪 金长青
产业兴,城市兴。近年来,浦江经济开发区坚持立足未来、解放思想、守正创新,主动融杭接沪,着力打造更高能级产业平台,以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集成发展为路径,加快从传统产业主导向新兴产业引领不断升级;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加快向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园区智慧化蝶变转型。今年以来,浦江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市保持较好增长,谱写了“二次创业、赶超发展”的新乐章。
【创新视角1】
融文铸魂
万年文化与现代产业交相辉映
万年上山稻米,记录着先民们的智慧。千年郑氏家族,传颂着“一门尚义 九世同居 江南廉正第一家”的佳话。1800多年来,浦江先贤们用诗词书画滋润着这方热土。
浦江自古人才辈出。乡贤、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先生曾说:“未来的竞争,是产业链和产业链的竞争!”
浦江经济开发区坐落于浙江省浦江县城东部,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有规划面积42.2平方公里,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01.18亿元,企业数量从建区初的20余家增加到5867家,规上企业从业人数达4万余人。
近几年,开发区围绕“3+3”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瞄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产业链集聚,根据现有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增链、强链”,以“链长制”为引领,积极布局“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双碳”目标和全球清洁能源加速应用的大背景下,浦江经济开发区主动创新求变,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新支点,涌现了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近三年,开发区共引进新兴产业项目36个,总投资184.13亿元,力争到2024年底打造形成百亿级光伏产业集群。
总投资52亿元的盈旺项目于今年3月正式签约,7月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集先进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于一体。建成后,将形成年产7.7亿件精密结构件生产能力,完善浦江新能源产业板块,带动上下游企业落地。
浙江赛伍是开发区引进的全县首家光伏产业配套企业,一期工程已形成年产25500万平方米太阳能封装胶膜生产能力,二期工程也进入收尾阶段。
人才聚,事业兴。浦江经济开发区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人才兴县”战略决策部署,全面实施“浦才回归”、领军人才集聚等计划,落实“浦江人才新政”, 2020年,浦江(杭州)科创中心正式启用,成为进一步接轨长三角、融入G60科创走廊的重要跳板。2021年,浦江县与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签订“双浦江大融合”战略合作协议,在产业、文旅、生态、人才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近三年来,开发区共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名、“省千”人才1名、博士15名,成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8个、海外院士工作站2家、专家工作站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让各类人才招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创新视角2】
融智兴业 产业能级与现代科技深度匹配
一手引进先进制造业,一手培育规上企业,开发区稳扎稳打:立足产业需求,引进社会资本、专业团队;挖掘项目源,鼓励企业争创科研立项、资质认定;联合高校建立各级各类企业实验室、创业中心、联合创新体等。
近三年,开发区增加国家“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4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等指标实现翻一番。
狠抓“融杭接沪”发展契机,凝聚乡贤力量,积极建设产业承接平台,通过引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入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设智能工厂,稳步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
来自杭州的乡贤企业浙江杭机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21年,是平磨行业龙头企业、中国机床行业十强企业,整体搬迁至浦江经济开发区后,全力建设“5G+高精磨床云智造”项目,现已成功入选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企业。
“通过5G技术,生产数据实时回传到数字化驾驶舱。龙门刨床完成率82.5%,高精度万能外圆磨床完成率42.9%,一次性加工次品率降低16%,重复劳动带来的损耗降低8%。”杭机股份浦江工厂总经理金正钢说。
2022年10月,来自上海的乡贤企业浦江三思,启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形成了年产2000万盏(套)LED灯具的生产能力。“智能工厂”建设将生产效率提高30%、生产周期缩短20%、不良率降低15%、劳动生产率提升30%,实现了数字赋能。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进入转型升级快车道。2013年开始,随着“五水共治”在浦江打响第一枪,浦江铁腕治污,水晶产业走上“园区集聚、统一治污、产业提升”的发展新路。
目前,开发区下设4个水晶产业园区,总占地面积约794.7亩,总建筑面积约7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9.29亿元。东部园集聚钻类水晶企业;南部园集聚灯饰、工艺品等水晶企业;中部园集聚灯饰、工艺品等水晶企业;西部园集聚压型、刻面等水晶企业。园区配套建有门诊部、水晶企业生产用品及原料商铺、自助银行等,并设有统一的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污水20000吨以上,中水回用率69%以上。
在东洲水晶厂区内,污水处理厂实现“零直排”,沉淀固化的水晶废料经处理,被用作水泥产品的辅助添加材料和建材材料。“水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也在不断提升,全县水晶行业已形成了灯饰挂件、灯具等七大系列产品,远销海内外。”浦江县水晶商会会长、浦江东洲水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淑东说。
【创新视角3】
融心引商 全优服务与营商环境深得人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浦江经济开发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多措并举,用心提供全优服务。
不断完善以浦江经济开发区为主平台,黄宅、白马—郑宅、郑家坞为子平台的“一区三片”规划建设,高起点谋划开发区核心片区“三轴三心、六园多点”产业布局,优化建筑面积42.2平方公里,其中新拓展区块10.08平方公里、新增产城融合区块13.56平方公里。围绕“产、城、人高度融合,科、工、贸一体发展”的要求,实施第二轮基础设施整体改造工程,近三年开发区累计斥资3.2亿元,完成主入口建设、20条主次干道和一批道路景观小品的改造提升,路域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推出“工程代建”招引模式。在确保资金到位的前提下,由投资方与开发区下属国有企业签署代建协议,提供“厂房代建”服务,项目建设大幅提速。
提出“围墙内的事企业干、围墙外的事园区办”。实施干部挂牌服务制度,制作成“服务牌”送至企业,让企业有诉求随时联系、有问题随时监督、有隐患随时举报,做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近三年,年均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2000多个,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
打响“全程代办”服务品牌。开通“商事登记钉钉移动审批平台”、工业投资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和“极简极速审批”,图纸审批、用地审核、证照办理、难题化解等30余类政务事项全部由网格员“全程代办”。
推行“量身定制”融资服务。组建“网格员+金融联络员”服务小分队,建立第一时间上门走访、提供金融服务、稳定经济发展的政银互动工作体系,近三年来,累计为135家企业新增贷款41.2亿元。
创新“量身定制”政策解读和系列服务制度。让惠企政策真正变成落到企业口袋里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今年以来,共为307家企业申报各类奖励政策25项,实现了政策申报“零遗漏”。
“我们是去年成为规上企业的,今年的20万元奖补资金已到账了。”邦客窗饰负责人汪强华表示,企业对惠企政策不甚了解,开发区“政策宣讲队”主动上门解读政策、热心服务,让企业便捷地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从第一次对接到设备进场,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整个厂区面貌就焕然一新。证件办理、部门对接、表格填报等一系列事项,全部都由开发区网格员代办服务,让我们省了不少事,对今后在浦江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浙江欧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唐山董事长说。据悉,该项目于2023年2月18日正式签约,3月22日正式投产,目前已实现产值6109万元。
专家点评——
近年来,浦江经济开发区凭借其独到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执行力,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瞄准上海、杭州等城市的人才、技术、资金等优势资源和产业链,通过融杭接沪激活发展新动能,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出了一个高效、有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新高地。
在文化资源方面,浦江经济开发区积极整合乡贤关系和人才资源,主要表现为“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服务精神、“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于担当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锲而不舍精神。
浦江乡贤、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先生曾说:“资源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文化才是开发区吸引乡贤关心和人才回归的根本,文化才是融合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才资源、制度资源的灵魂。
浦江积极响应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实施“浦才回归”、领军人才集聚等计划,落实“浦江人才新政”,为开发区提供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在空间资源方面,浦江经济开发区实施空间腾换行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发区坚持高原造高峰,建设高能级产业平台,以“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分类管理”为主抓手,按照亩产效益ABCD分类对园区内工业企业进行体检,根据体检结果动态优化企业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通过正面激励、反向倒逼,积极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入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制度资源方面,浦江经济开发区推动营商环境向宜商环境跨越,构建公共服务、整体效率和监管制度三位一体,更适宜现代产业高地建设的制度环境。2023年世界银行推出了营商环境新指标体系,一般称之为宜商环境。浦江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结合自身具体实践,推出了“工程代建”招引模式,实施干部挂牌服务制度,为企业提供全优服务,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满意度。
(浙江财经大学副教授 许伟博士)
(本版图片由浦江经济开发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