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立信 智能评信 公开示信
杭州创新构建“信用+环评服务”共建共治环境监管体系
谢林淙 俞 琳
生态文明之都,是杭州新时代最耀眼的金名片之一。近年来,杭州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之以恒走好绿色发展、生态富民道路。
如何保障城市环境质量?如何对环评质量进行监管?
杭州市先行探索、内破而立,走出了一条“美富”之路。杭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桐庐分局、拱墅分局以“生态智卫”大场景为基础,以信用监管为切入口,通过汇聚涉及企业所有动态环境数据,一码贯通监管与服务两端,在全省率先创新推出“信用+环评服务”监管体系,为守护绿水青山建立起第一道防线。
扎实“立信”
开辟环评质量监管新路径
环境治理是一项涉及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监管难度颇高。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从环境治理的源头防范和化解风险出发,以“环境影响评价”这一环境治理的初始环节为抓手,推进环境监管机制改革。
据悉,2016年版《环境影响评价法》取消了环评机构资质许可,而杭州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的机构有220余家,从业人员共计2000多名,这对政府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
虽然环境管理部门不断提升对环境文本质量的审核力度,但环评机构和从业人员依然存在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环评编制质量不符合规范等情况。
面对挑战,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抓住环评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职业信用这一关键要素破局,通过环评信用评价、信息公开等治理途径,利用市场调节作用,促进环境治理从政府主导转变为社会多元共治的模式。2022年1月市生态环境局印发《杭州市环境影响评价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全过程监管工作方案(试行)》,通过“实施分色管控,事中事后监管,健全闭环管理,积极宣传引导”四项改革举措,以信用赋码画像,将信用与环评质量挂钩,统一信用评价标准,奖励守信者,处罚失信者,驱逐背信者,建立“信用+环评服务监管”制度,实现“一个方案管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套信用用到底”,形成完整的监管闭环。
政府“立信”,不仅使环评监管有了抓手,而且以“信用”为突破口开辟了保障环评质量的新路径,理顺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提升了环评队伍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为杭州市环评整体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智能“评信”
构建环评监管质量新体系
“这家环评机构目前是‘黄色’的,做交付的环评验收还是要靠谱点,这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一位正在查看环评单位信用的建设单位指着桐庐县中介优选系统嘀咕道。
在环境信用治理过程中,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统一搭建“生态智卫”平台的环评服务子系统,将参与环评的第三方机构及从业人员全员纳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清单管控、问题预警、线索移送及执法联动等应用场景,并支持各生态环境分局及派出机构多端实时查看并调度数据,动态发布指令,多端反馈,实现问题“发现、处置、反馈、联动”等环节闭环管理,深化信用体系协同应用。
环评服务系统对环评机构及其人员实施“红绿黄三色赋码管理”,机构或个人因环评编制质量问题受到罚款或行政处罚的赋红码;受到通报批评及其他行政处罚的赋黄码;其余赋为绿码。目前,红、黄、绿三色环保码已覆盖全市1.1万余家企业(排污量占全市99%)。
环评服务系统实现了多跨协同、全过程动态监管,使环境信用成为各经营主体“感得到、用得上、管得住”的依据。依托跨部门跨层级互认机制,系统会将赋码结果及时推送至市审管办“中介服务超市”和省厅“浙里环评”中,使整个环评行业运作公开透明。系统实施后,建设单位能根据信用评分择优选择委托环评机构编制环评,编制时间平均耗时缩短20%左右,环评质量问题发生率下降9%,切实降低建设单位因环评编制问题承担相应责任的风险。
智能“评信”,使监管部门全面准确地掌握环评机构及其人员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环评监管全流程闭环,不仅提高了环评工作质量和监管部门监管效率,而且塑造了更为清朗透明的环评服务市场环境,推动构建科学化、精准化、市场化的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体系。
公开“示信”
形成环保社会共治新局面
“信用+环评服务”监管体系以信用主线对环评机构及从业人员全方位、全流程实施精准监管,信用等级赋码结果与社会信用征信体系联动,并向行业及社会公开推送,方便建设单位择优选择环评机构、公众参与监督,倒逼环评整个行业提升服务意识、自律意识、主体意识,共同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例如,建立信用档案、失信案例公开等制度,借助市场调控和社会监督的力量完善环境监管机制。
为进一步规范、完善环评市场环境,打造政府、经营主体、公众共同参与、协同共治的环境保护生态,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运用法律、市场、经济、行政、舆论等手段,强化宣传引导,规范市场准入,培育清朗市场环境。比如,联合部门、协会、专家到环评机构进行走访调研;通过网络途径对环评机构违法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加强社会公众监督。
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确保事中事后监管不出纰漏,避免出现前端放进来、中端后端管不住的局面。桐庐分局加大对挂靠等扰乱环评市场的行为的打击,并于半年后开展诚信档案清理整顿“回头看”工作,从业人员和环评机构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公开“示信”不仅对环评机构及其人员加强了监管,同时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对环评工作的监督,生态环境的全社会共治共享局面正在形成。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以“信用+环评服务”为切入口,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环评监管体系,形成“部门主导、机构主体、企业优选、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共治新局面,一招化解了环评工作的堵点、难点,为全国规范环评中介市场提供了杭州范例,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走在了前列。
专家之声
环评是环境治理的第一道防线。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抓住环评机构和从业人员职业信用这一关键环节,推出“信用+环评服务”改革。首先,建立了一套科学化、精准化、市场化的环评监管体系,使环评监管有了制度可循,促进环评机构及从业人员提升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专业能力,形成更加清朗的环评市场。其次,创建了多元共治的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市局在常规监管措施的基础上,建立环评信用档案,并将评价结果在政府部门多层级共享、面向市场和社会公开,使环评监管从传统的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企业、公众、环评行业共同参与的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第三,其体系的科学性、流程的可操作性得到政府监管部门、环评市场及社会的检验,对于全国各地环境监管工作具有广泛的可复制、推广的价值。
浙江省委党校 金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