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现代警务的关键密码
——浙江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纪实
本报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 张范
平安是民之所盼,也是人民公安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蝶变,公安机关面临的任务和挑战也发生根本性变化。由此,公安改革也进入了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的新阶段。
近年来,浙江公安率先着力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体现实战化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警务体系,以技术、机制、体制“三轮驱动”,全面推进“公安大脑”建设,牵引公安工作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的根本性变革,探索完善基于新技术的智慧公安新机制、现代警务新体系。
这,已然成为浙江公安机关探寻现代警务的关键密码。2022年,浙江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9.28%,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作为全国公认的治安最好省份之一,浙江公安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公安大脑”,驱动现代警务改革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结束后,超7万人在短短40分钟内迅速离场。这一数字令许多人惊叹:这样的快速有序,是如何实现的?
高效的背后,是杭州市公安局依托“公安大脑”建设的亚运专用交通指挥调度平台在发挥效能。赛事总指挥部大屏上,各个入口和周边道路情况一览无余,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化指挥体系和合理的交通调度,使得观众能够安全、快速地离场。
这是我省公安机关“最强大脑”的一次典型应用。当传统接警处置流转方式无法满足新型社会治安管控需求,公安机关亟待通过数字化改革推动机制变革,形成由被动变主动的现代警务机制。
2021年,浙江率先探索的“公安大脑”应运而生。这个“大脑”打破警种、部门、系统之间的壁垒,汇聚融合数据超6万亿条,建立实战化算法模型285个,形成全省统一的数据资源“大水库”。
在“浙警智治”平台上,各种警情数据和研判模块不停跳动。每天,公安、行业、互联网等大数据在线更新,实时反映全省警情、舆情、社情等信息。一旦发现情况,工作人员即可一键发起、快速响应、高效联动。
打破“数据孤岛”后,重要情报信息统一研判,重要事项统一部署。“公安大脑”不仅可以一体化指挥,还能通过“数据+算法”,实时在线分析、动态感知、对风险隐患精准预警,大大优化警务效率。
“公安大脑”的应用,还有效推动了现代警务体系下的组织重构、流程重造。面对传统警务工作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分工过细等掣肘,我省各地公安机关将同类业务整合成“一件事”合并运行、同质“一件事”归并为“一类事”合署运行、跨类别事项合成运行、跨公安事项合作运行,以业务归类重构带动职能归并重组,提升警务实战化效能。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目前,全省共有36个县(市、区)试点探索大部制大警种改革。在杭州上城区公安分局,974项业务事项整合为65个“一件事”,归并为8个“一类事”,分别对应情报指挥、处突安保、防控治理等“八个大部门”。治安要素业务重组后,现场检查次数减少75%,派出所信息采集项减少47.2%。
“各部门警务资源得以整合优化,统一指挥和调度,实现快速出警、主动出警。”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安大脑”建成以来,重复报警案件大幅下降,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浙江社会稳定、社会治安指标分别排名全国第一、第二。
创新服务,护航最优营商环境
在义乌,每年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50万人次的外商来此创业创新。这些外国人在义乌人生地不熟,办事难免感到困扰。
为此,当地公安依托“浙里移民系统”,聚焦外商开办公司涉及的8个行政部门、9个审批事项,通过签证办理,推动提供工作居留、注册企业和工作许可业务一站式办理服务,实现“一窗受理”“一窗发证”。目前,840人次已办理相关业务。
改革创新,这是新时代公安工作的一条鲜明主线。2023年以来,省公安厅紧紧围绕省委三个“一号工程”,聚焦企业所需、群众所盼,以“公安大脑”建设赋能“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改革,迭代升级“浙里办”公安专区,推出“浙警在线”服务,努力打造“随时随地办”服务品牌。
居民身份证首次申领、换领、补领“异地通办”,跨省户口迁移“跨省通办”,“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在浙江公安的主导参与下,通过深化“多跨协同”便民惠企改革举措,一系列数字化应用上线运行,为浙江的公共服务领域带来深刻变革。据统计,全省“一网通办”率达99%,“一窗通办”覆盖率达100%,通办事项数量全国第一。
护航经济社会发展,我省公安机关全力破解企业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当前企业知识产权纠纷频繁,浙江公安首推“知识产权警务联络官”制度,通过编制易受知识产权犯罪侵害企业名录,畅通警企协作通道,实现快速精准保护。截至目前,已侦办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和知识产权领域案件4800余起,为企业挽回损失16亿元。
在强化风险预测预警预防、持续提升专项打击力度的同时,浙江公安还部署开展全省公安机关“为企服务提升月”活动,积极培树“11087·亲清在浙里”为企服务品牌,设置为企服务警务联络站(室)560个,全力当好企业的“服务员”“护航员”。
民意为先,打造基层平安共同体
510幢高层楼宇、数十万产业人口。杭州市钱江世纪城产业发达,外来人口众多。如何治理,成为当地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杭州萧山区公安分局钱江世纪城派出所给出答案:建立全区全息感知体系,用数字化技术监测预警;融合网格员、楼道长、物业保安等,发动义警队伍共同治理。今年10月,钱江世纪城派出所上榜全国第三批拟命名“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名单。
“枫桥经验”始于基层、源自公安,是浙江平安建设的一张“金名片”。
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矛盾,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浙江,我省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发动居民、社会组织,参与壮大“浙里义警”等志愿者队伍,与基层部门、自治组织等开展联勤巡逻、联动处置、联合执法,并运用新技术,积极寻求群防群治的破解之策。
从“红枫义警”“武林大妈”,到“乌镇管家”“百万义警”;从乡村到城市;从陆地到海上,1.12万个平安类社会组织已成为浙江各地平安建设的共同体。
在技术手段和数字变革的牵动下,浙江公安正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浙江实践——
为了更全面、及时、准确地动态评估辖区状况,依托“公安大脑”建设创新推出“枫桥指数”。该系统能够及时梳理分析民众问题诉求、治理短板,使社区警务工作更加精准、全面、高效。
为了筑牢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第一防线,建立“枫桥式派出所”“枫桥式交警中队”和“枫桥式监管场所”评估标准体系,标准化推进“枫桥式”系列创建和警务室(站)建设。目前,全省已创建“国枫”派出所15个,居全国第一,“省枫”派出所61个,“枫桥式交警中队”20个。
以民意为导向,浙江公安还借助数字化手段感知民意,主动回应人民群众需求。在创新深化警源治理中,浙江公安互联互通110与12345、基层综治平台,群众无论打哪个电话,内部都能无障碍流转,分流率达52.5%。
改革创新永无止境。面向未来,浙江公安机关将持续以“三轮驱动”全面牵引浙江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激发创新潜能、提升警务效能、增强发展动能,不断把先行之势、改革之势、创新之势,转化为发展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