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三位科学家当选两院院士
记者 纪驭亚 朱平 何冬健
本报杭州11月22日讯 (记者 纪驭亚 朱平 何冬健) 22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我省3位科学家入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包刚教授和浙江大学王建安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大学杜时贵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位新当选院士在各自领域追求真理,求实创新,心怀“国之大者”,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包刚院士是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理学部主任、工程师学院院长、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他长期致力于数学物理反问题的基础理论、算法与应用研究,是该领域的国际领军人物之一。他的主要学术成就包括:发展了一般情形下波动方程反问题的整体稳定性理论,提出了求解麦克斯韦方程反散射问题的多频稳定算法,系统地建立了衍射光栅问题的数学理论。
包刚在国际顶尖刊物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以独立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曾获冯康科学计算奖、密歇根州立大学杰出成就奖。应邀在202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报告。
王建安院士现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心脏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兼),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心血管病的疑难疾病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创立、改良和完成了一系列最前沿、非开胸的经导管心脏瓣膜介入手术和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原创器械,多项重要技术在国际或国内领先开展,被多部指南、共识收录。牵头国际多中心研究,开创了冠脉功能学和腔内影像的直接对比研究,该成果显著提升了支架植入的精准性并减少了植入支架的患者数量,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中国人主导的第一个心脏介入研究,被欧洲心脏病学会官方杂志推选为2022全球心脏介入十大优秀研究。以通讯作者在一流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
王建安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和一等奖5项。2012年获“白求恩奖章”,2015年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201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医学药学奖”,2022年获第十四届“谈家桢临床医学奖”。
过去的39年里,现任宁波大学岩石力学研究所所长的杜时贵院士都“钻”在同一件事里:研究岩体内滑移面抗剪强度,这也是边坡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核心技术。杜时贵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李四光地质科技研究者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特等、一等奖9项。
在岩石力学领域,杜时贵也实现了从源头创新。例如,他出版国内外第一部抗剪强度学术专著,发现并命名了抗剪强度“三性”,结合国际顶尖岩石力学专家N.Barton发现的尺寸效应,完整认知了抗剪强度“四性”,成功破解长期困扰学术界的抗剪强度离散之谜;创立了本性抗剪强度理论,实现了抗剪强度精确获取“从0到1”的突破。而他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套单台多尺寸抗剪强度试验装备并发明等精度分级测试抗剪强度的技术,也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荷载差达到千倍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