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国际·人物

把舟山市摔跤队锻造成强队,葛海伟教练的秘诀是——

较量,在于智慧、力量和技巧

  说起摔跤,有一支在浙江省叫得出名号的强劲队伍——舟山市摔跤队,1998年至今已夺得50余枚省级比赛金牌,培养出3名国家队队员。

  近日,记者在舟山市青少年体校见到了这支摔跤队的教练葛海伟。今年52岁的他身穿一身黑色运动装,格外精瘦,这与很多人想象中的摔跤运动员不太一样。可就是这位精瘦的教练,让舟山市摔跤队后来居上,成为全省摔跤强队之一。

  “苦”字贯穿训练全程

  “舟山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摔跤队了,我就是其中一员。”葛海伟说。

  “我上初二那年,教练来学校挑学员,一眼就相中了看起来比较灵活的我。”葛海伟回忆。遗憾的是,加入摔跤队后不久,队伍因各种原因解散了,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训练。1998年,舟山市大力发展竞技体育,摔跤队再次成立。当年27岁的葛海伟,因功底扎实被推选为舟山市摔跤队教练。

  葛海伟告诉记者,在摔跤队解散期间,他做过很多工作,但总有种心不定的感觉。“摔跤队再次成立,我忽然觉得自己的人生方向又明朗起来。”

  在葛海伟的带领下,1998年成立之初的舟山市摔跤队目标很明确:在2002年的省运会上拿奖牌。最终,初出茅庐的他们拿到了1块银牌和3块铜牌。

  2002年省运会上的成绩让很多人开始注意舟山市摔跤队。2010年省运会,舟山市摔跤队首次夺得金牌;2014年,5名队员出战,获得两金两铜的好成绩;2018年,舟山市摔跤队又获得冠军。

  被问及当教练的秘诀时,葛海伟说,“选摔跤运动员,不是看谁块头大,而是看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其中手脚协调能力好,身体灵活很重要。想成为冠军,还必须步步为营,努力为每一场比赛打拼。”葛海伟直言,对运动员来说,摔跤是一场智慧、力量和技巧的较量。

  “摔跤很看重训练,一个‘苦’字贯穿全程。”葛海伟告诉记者,“包括我在内,很多摔跤队队员都有‘跤耳’——长时间练习摔跤导致耳朵软骨一再受损、增生,耳朵轮廓突出或隆起。”

  选苗子眼光独到

  20多年来,葛海伟一共带过近百个学生。谈起弟子们,葛海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现在入选国家队的贝家辉,是我当时在舟嵊小学带队练习时找到的。我看到他从楼梯上下来,扔下书包转身去打篮球。就是这个转身,让我看到这是个练摔跤的好苗子,反应很快。”说到这,葛海伟眼里有光:“在好些全国赛事里,他都获得前三名的好成绩。”

  被发现、培养的人才,贝家辉不是个例。

  今年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陈硕告诉记者:“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教练让我做了几个动作,后来就跟我说‘来练摔跤吧’。”其实,当时不只是要求陈硕做动作,葛海伟观察了一个小时,然后他凭经验判断:陈硕是个好苗子。

  陈硕的姐姐陈思羽进入摔跤队的经历也很有趣。“有天我看着陈硕训练,突然想到,他似乎天生有适合摔跤的基因,他有没有兄弟姐妹?”了解到陈硕还有姐姐后,葛海伟向他的姐姐发出了邀请,就这样,陈思羽也进了摔跤队。

  葛海伟有一位女弟子——舟山首位女摔跤运动员杨思慧,她曾获得第十五届省运会摔跤冠军。2021年,杨思慧大学毕业后,回到启蒙教练葛海伟身边,帮他一起带舟山市摔跤队。

  用进攻代替防守

  “教练拜拜”“葛哥再见”……训练结束时,队员们走出场馆前都会和葛海伟打招呼。“教练求胜的信念很强,他常常跟我们说,只要裁判没有吹响结束哨或紧急情况哨,就要去拼。”队员们说。

  求胜的强烈信念,贯穿在日常训练中,就是用进攻代替防守。尽管在训练中葛海伟很严厉,但队员们都觉得葛海伟亦师亦友。

  今年4月,浙江省摔跤队运动员张一凡参加全国国际式摔跤锦标赛,作为他的启蒙教练,葛海伟专程跑到温州观看比赛。

  张一凡8岁就进入舟山市摔跤队,2015年去省队后,成为队里的重点培养对象之一。今年11月,他正式进入国家队。“我看他状态很好,真的感觉很欣慰。”葛海伟说,这孩子前两年没参加大型比赛,对自己的状态没信心,甚至萌生了退役的想法。因此,自己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和孩子联系,鼓励他。“你现在才21岁,那些被你打败过的对手,他们都还在拼。”经过葛海伟一次次的激励,张一凡的状态逐渐回来了。

  赛后,张一凡的爸爸给葛海伟发微信,说他就像孩子的父亲一样。

  这条微信葛海伟一直保存着,“能得到家长这样的评价,真的是特别欣慰,也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葛海伟说。对于未来,他信心满满:“要让队员感受到:教练是在真心帮助他们,他们能通过摔跤闯出一条路来。”


浙江日报 国际·人物 00008 较量,在于智慧、力量和技巧 2023-11-22 26431889 2 2023年11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