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理论后备厢”青年宣讲圈粉年轻人
走近青年 团结青年 让象山和青年共成长
应 磊 夏益春
北纬三十度海岸线上的宁波市象山县,正在刮起青春风暴——“青年与海”人才计划深入实施,全域打造成一个年轻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象山和青年共同成长、互相成就。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见象山,认识象山,来到象山。作为富有活力、极具创造性的群体,青年与城市紧密互动乃至同频共振。为让青年在象山更好成长,施展才华,去年9月,象山推出“理论后备厢”青年理论宣讲品牌,运用青年喜欢的时尚文化走近青年、团结青年、塑造青年。
“理论后备厢”青年理论宣讲,以“青年在哪里,理论后备厢就‘开’到哪里”为宗旨,突出“机动、灵活、便捷、互动”等特点,汽车后备厢存放理论书籍和宣讲用品,搭载青年宣讲员深入青年聚集地互动式开展宣讲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入寻常百姓家。
在象山,一辆小汽车、一块小屏幕、一支小话筒,和青年互动交流,这样的理论宣讲场景出现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影视基地。
象山从课堂、队伍、内容、形式四个方面创新,让“理论后备厢”真正走到青年人身边,也正在走进青年人心里。象山县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说:“‘理论后备厢’深入基层,走进青年群体,用青年人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宣讲大道理、大政策,用通俗话语进行理论阐释和传播,将其送到青年群众心坎上。”
随时随地 乡村田野是课堂
沙滩、稻田、剧组、车间、商圈……这些都是“理论后备厢”的宣讲课堂。“理论后备厢”的宣讲时间灵活机动,并加入“后备厢”集市、青年露营、影视拍摄等大型活动中。
在定塘镇稻田,青年宣讲员们分享自己的工作故事、畅谈学习体会。象山团县委负责人说,全县不同行业领域的青年宣讲员,用青春的语言畅谈学习感悟,将乡村旅游的丰硕成果、美丽乡村的致富实绩充分展示。
与会议室严肃的氛围不一样,听众或席地而坐,或两三人组队轻松交流,气氛活跃,局限性较小。“这样的宣讲很有氛围感,能随时进行思想上的学习。”在当地青年王剑看来,以活动的形式把青年聚在一起,非常有朝气,能让更多人主动学习。
宣讲团以3到4名宣讲员为一组,深入田间地头、车站码头、商圈楼宇,在人群聚集的地方灵活开展理论书籍、学习用品的分发和面对面宣讲活动。截至目前,已分发理论书籍20000余套,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28000余套。
在象山,青年人聚集地就是“理论后备厢”的课堂。目前,象山打造“流动+固定+特色”宣讲场景,以田间地头等群众聚集地为主要流动宣讲点,同时,在各镇乡(街道)人流量大的场地设立50余个固定宣讲点,做好场景布置,实现一镇乡(街道)一场景、一镇乡(街道)一特色;在旅游景点、网红打卡点、影视剧组拍摄地等设立30余个特色宣讲点,实现宣讲因地制宜、因时而动、因人而异。
“理论后备厢”转变理论学习、宣讲时间地点固化的现状,区别于通知要求、会议室学习,“理论后备厢”带来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让“随时随地学习,随时随地感受奋进的力量”成为理论学习、宣讲的新风尚。
思想碰撞 边学边研边讲
作为青年理论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理论后备厢”让理论“活”了起来。“理论后备厢”一改传统宣讲方式,强化互动与探讨,在交流中碰撞思想。
“理论后备厢”,谁来讲至关重要。象山广泛吸纳各领域中的优秀青年进入“理论后备厢”宣讲队伍,构建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的青年理论宣讲大格局,组成了1000余人的宣讲队伍。
年轻人讲给年轻人,更有感染力和共情力。“理论后备厢”宣讲团以全县“80、90、00”青年为主体,组成1个县级总队,50个各具特色的宣讲小分队,N个“理论后备厢”,形成三级联动的组织架构。
“这是青年和理论的一场相遇。”象山“理论后备厢”宣讲员表示,“宣讲员就是要像章鱼一样,把触角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里。”
刚加入宣讲团那会儿,宣讲员遇到了共同问题——不会写稿子,理论不够扎实。一场场集训,一次次演练,帮助青年宣讲员不断提升。
象山创建青年化的理论学习机制,以形式多样的青年学习小组为抓手,通过读书会、训练营等方式开展培训、交流,促进青年宣讲员学习成长,提升理论素养;以一月一交流、一季一观摩、一年一大赛等平台为载体,让青年宣讲员在赛中学,在学中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宣讲水平。
“理论后备厢”转变理论学习、宣讲被动接受的现状,根据当今时代青年人的兴趣习惯、思想特点,结合象山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营造年轻时尚的轻松氛围,让“面对面碰撞思想的火花”成为理论学习和理论宣讲的新潮流。
靶向宣讲 年轻人讲给年轻人
用年轻人的思维去理解年轻人,用年轻人来吸引年轻人。这是“理论后备厢”最大特点。
这几年,象山正在努力改变“老渔民、小海鲜”刻板印象,依托“青年与海”的平台,打造“新经济、大花园”新标签——全域成为青年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象山“焕新”需要年轻人,他们希望年轻人成为创新的主角。象山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理论后备厢’就是年轻人讲给年轻人听,通过‘后备厢’这类青年喜欢的时尚文化走近青年、感召青年,打通理论武装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这样的形式很接地气,我们年轻人从通俗易懂的道理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新变化。”“理论后备厢”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
如何让年轻人听得进、坐得住?象山抓准青年需求,讲一些年轻人感兴趣的东西,分众化、靶向式开展理论宣讲。以需求为导向精准确定选题,结合理论,创新宣讲内容,丰富宣讲形式,精心打磨群众关心、网民上心、百姓挂心的精品课程。
比如,有的宣讲员立足青年需求,结合自身经历,将“八八战略”实施的20年浓缩于身边发生的小故事;或转化为20年前到浙江生活一直以来的所见所闻,听众感同身受,宣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可以说,小小一个汽车后备厢,成为宣讲工具的存储箱,青年理论知识储备箱,也是青年理论学习的百宝箱。“理论后备厢里装的虽然不是奶茶,不是乐器,却有着丰富的精神食粮。”象山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宣讲员每到一处,会为民众赠送相关理论书籍,还有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理论后备厢”青年宣讲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创新话语体系,提高亲和力与吸引力,使理论宣讲深入浅出、成风化人,让“面对面解疑释惑、心贴心交流互动、实打实点拨明理”成为理论宣讲的新气象。
走心走实 宣讲活泼有创意
“理论后备厢”青年宣讲形式丰富多彩,宣讲员们以小故事讲好大发展,以小切口反映大政策,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小故事、快板、三句半、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中。
象山影视城——全国影视拍摄行业头部基地,剧组多,年轻人也多。前不久,“理论后备厢”装满理论书籍开进这里,宣讲员结合身边鲜活故事将理论讲给演职人员听。他们还通过快闪的方式演绎情景剧,用短剧再现革命故事。不少年轻演职人员表示受到了鼓舞,“作为文艺工作者,要记在心里,做在实际行动中,通过角色讲好中国故事。”
这样的“理论后备厢”感染鼓舞年轻人。今年象山已开展各类“理论后备厢”宣讲活动500余场。
在“理论后备厢”宣讲员谢淑楠看来,宣讲员不是演员,要想打动别人,首先要走心。“要打动自己,更应该深入基层,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用实实在在的生活感悟去打动听众。”
在一次“理论后备厢”宣讲中,象山县教育局青年干部许偲旎的故事获得共鸣。她讲述了自己父亲从渔民到民宿经营者转型的亲身经历。许偲旎说,这一切都是象山大力实施“海洋强县,美丽富民”战略,扶持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带给渔民的福利……
“理论后备厢”以“短+平+快”为特点。在形式设计上,他们动足了脑筋;在内容上,通过短短10分钟内 “拉家常”式的“微宣讲”,以“小环境”解说“大形势”;在语言上,把“理论观点”转换成平实的“群众语言”,以“小语言”解读“大政策”,以“小故事”阐明“大道理”;在时效上,第一时间将最新理论带到田间地头,送进千家万户。
“理论后备厢”通过丰富活泼的宣讲形式,让理论可听可感、短小精辟,让“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成为理论学习、理论宣讲新常态。
(本版图片由象山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