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天台:“和合”善治 浸润人心

  巍巍天台山,和合发祥地。

  台州市天台县城关有一条巷,名叫“让巷”。传说在明代时,这条巷弄三尺不到,两户邻居抢夺一墙之地,争执不休。各家书信发往京城找靠山,不料同时收到回信,写的是同样一首诗:“千里捎书为堵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读信后两家深感惭愧,主动退让。从此,这条小巷成为睦邻友好的典范。

  巷弄很短,也很“长”,沿着和合文化千百年来的传承脉络,浸润人心,成风化俗。

  如今,天台县深入挖掘“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善解能容”等思想精髓,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和合”善治提升幸福成色。县委主要负责人曾说:“我们打响和合文化品牌,让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百姓和顺、城乡和美、社会和谐,成为天台现代化和合之城建设的最美点缀。”

  近年来,天台连续获评省“平安县”,今年更是捧回沉甸甸的“一星平安金鼎”。回溯问“鼎”之路,是历届县委、县政府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

  11月6日至8日,以“和合文化与全球文明倡议”为主题的“2023和合文化全球论坛(GFHC)”将隆重举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

厚植和合沃土

解锁基层治理“平安密码”

  今年9月底,在三州乡下屋村村道上,一名骑着电动车的村民与一辆汽车发生碰撞,乡综合信息指挥室大屏监控到这一事故,立马协调交警、网格团队、“调小青”等到现场调解,确认无人员伤亡,5分钟内完成了事故处置,人员安全撤离。

  在天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已是常态。天台县将和合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实践,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该县成立“和为贵”东部和合调解中心,吸纳了4个乡镇调解团,拥有88支村居和合调解队,专门调解跨乡镇区域内的各类矛盾纠纷。类似的“调解总部”在天台共有3个,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工作触角延伸至所有村(社区)。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天台县人民法院积极弘扬“务实而兼融,和合而创新”的和合文化,致力创建“和合法院”,组建了和合调解中心、民营经济司法服务中心,将纠纷解决由法院的“一元化”变为以法院为主导的“多元化”。天台县司法局组建和合调委会,塑造“民间八法+和合讲事”工作流程,构建“专业资源+乡村精英”工作团队等,打造法治特色村居。

  以和为贵,打响“和合善治”调解品牌。融合自治、法治、德治乡村治理体系,分别在平桥镇推出“金钥匙调解工作室”,南屏乡组建“南山表兄”和合调解团,街头镇成立“寒山劝和调解工作室”等,成立“政协和合调解室”等8家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这些和合调解品牌巧解群众心头事。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和风”劲吹,福溪街道推出“‘格格’说”短视频宣传平台,以说唱、顺口溜、情景剧、案例警示等形式,掀起平安网格宣传新浪潮,累计播放量已突破80万。

  近年来,天台县以和合文化基因破解“平安密码”,全面升级村居(社区)治理体系,助推社会善治、法治、德治、自治,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贵和尚中、厚德载物、善解能容、和而不同”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融入和合基因 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

  群山环绕间,飞出10只“金凤凰”。山区26县之一的天台,涌现了10家上市公司,而这些上市公司以立己达人、兼济天下的情怀与担当,将自身发展经验和发展机遇同其他企业分享。

  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天台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县,让“企业办事不求人”,每年召开高质量发展英雄汇。谁是“英雄”?县委主要负责人说,企业就是创业创新的英雄,部门乡镇要勇于揭榜高质量发展“英雄帖”,实干当英雄。比如天台县行政审批局设立“办不了”服务专窗,专解企业民众遇到的“难办”事。近两年来,该县共办理各类业务110余万件,其中专窗受理企业诉求25件,按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

  天台县紧抓地域文化特色,探索和合文化与企业建设有机融合,推广“和合企业上市赋能团”模式,发扬“共谋共享共担共赢”精神,以产业链为单位,建立“链长+链主”机制,帮扶带动后备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裂变提升。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天台优势行业。作为县内首家上市公司,银轮股份连续20年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第一。如今,该公司作为“链主”企业,牵头对行业重点配套环节的低小散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成立表面处理中心、高端压铸中心、精密加工中心等8大工艺共享平台,带动产业链企业提高工艺水平;以自身管理创新优势,组建帮扶项目组,向全产业链推广,近3年相继有40余个团队、1000余人次派驻产业链企业进行专项赋能。至2022年底,天台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共有规上企业54家,实现规上产值106.32亿元,成为全省山区26县中7个百亿级产业之一。

  上市公司万胜智能以“未来工厂”为数字赋能载体,打造数字驱动业务、高效协同的智能制造体系,带动天台县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近90%,新增数字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

  现代产业兴富,赋予和合文化新的生命力。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创造了无数就业岗位,如上市公司大自然就有1500名员工来自周边乡村。帮扶中小企业纾困发展,上市公司联合搭建天民投、天和联、银轮商学院等融资、贷款、培训专业平台;扛起社会担当,银轮机械、永贵电器、天成自控等11家企业联合发起成立“天益基金”,募集资金1135万元,用于奖励天台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内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医务人员,支持优秀医疗人才、团队的培养;着手技术工人“扩中”,天台探索“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让产业工人“增技又增收”。

  和合共生,筑牢共同发展的坚实根基。在“天台山和合文化基金会”揭牌仪式上,14家本土企业纷纷捐赠,表示从和合文化建设中获得了发展灵感,在和合文化传承中打开了发展思路。

涵养和合底蕴 丰盈群众美好生活

  在天台,一对对“和合廉童”卡通形象竖立在山水间、古村落,引得游客纷纷打卡拍照。同时,还推出同款办公用品、生活创意、电脑周边等文创产品,让抽象的“清廉、和合”理念更加生动、朴实,走进群众生活、融入日常起居。

  满城劲吹“和合”风,丰润文化滋养、推动精神共富。在塔后村民宿主安排下,不少游客练习国家级非遗项目、起源于明代的天台山易筋经;在宗渊书院,60多名海内外青年朋友汇聚一堂,开启为期3天的和合文化探寻之旅……和合文化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引领文化事业、文旅产业发展支撑力量的文化标识。

  和合文化不断在天台生根、开花。从千年古刹到美丽乡村,从沿街店铺到工业企业,和合标识处处可见,如和合公园、和合书院、和合书吧、和合雕塑、和合糕点等。走进泳溪乡家湖村文化礼堂,和合、硬气的家湖精神就跃入眼帘,从明朝时期开始,和合就是这个村的村训之一。

  即使是在饮食文化上,也能看到和合元素。古时起,天台人过春节的饮食习俗,每逢大年初一,全县一日三餐都一样。早饭是五味粥,用大米、红枣、芋头、蕃莳、豆腐一起熬煮。午饭吃饺饼筒,一张饼皮包容万物。晚上吃扁食,照样馅儿里包着各类食材。这样的习俗,据传已有千年之久,传承至今,究其缘由,正是对和合文化精神的传承。

  土生土长的天台人、台州市天台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密珍,多年来一直孜孜不倦于天台山文化与寒山诗研究,编著《和合文化读本》《寒山诗译解》等通俗易懂的普及读物,开设“和合文化系列讲座”,多次讲述寒山的故事,弘扬和合文化。

  天台有不少人像张密珍一样,醉心研究天台山文化。历届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上都能看到年过古稀、被戏称为“老顽童”的徐永恩,他曾出版过《天台山和合文化》《和合文化通论》等多部书籍,还参与电视剧拍摄、节目摄制,用深刻独到的语言、活泼新颖的方式向年轻人讲述天台山文化。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台州市和合文化研究院院长何善蒙写道,天台人似乎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对于自己的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是骨子里的,与生俱来的。

  (本版图片由天台县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天台:“和合”善治 浸润人心 2023-11-04 浙江日报2023-11-0400004;浙江日报2023-11-0400013;浙江日报2023-11-0400009;浙江日报2023-11-0400016;浙江日报2023-11-0400021 2 2023年11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