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千余博士后创新创业大比武
这场“塔尖”竞赛,吹来什么风
本报记者 李灿
43支代表队2357名选手参赛;92个揭榜领题项目和80个成果转化项目现场签约,意向合作金额43.54亿元;234家单位参加现场人才招聘,达成工作意向上千人次……
10月28日,为期3天的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山东烟台闭幕,浙江省代表团取得了3金2银2铜9优胜的成绩,覆盖创新赛、创业赛和揭榜领题赛组别。
作为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博士后全国性赛事,本届大赛相比第一届,报名项目数增加了22.7%、报名人数增加了25%。越来越火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吹来什么新风?
赛场内外一样火热
提到博士后群体,人们总是将其与“稀缺”“塔尖”“高端”“智慧”等关键词联想到一起。因此,这场有千余名博士后参赛的盛会格外吸引眼球。
本届大赛以“智汇赋能发展 博创引领未来”为主题,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4个组别,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海洋开发与应用、其他行业等7个赛道。
经过3天激烈角逐,大赛产生55个金奖、109个银奖和164个铜奖,一大批以博士后为代表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例如,来自我省之江实验室的黄禹团队就是“金奖俱乐部”成员。他们凭借“国产图计算加速器芯片引领者”项目获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金奖。
热情,不止在赛场内,不止在“斩金夺银”。
本届大赛采用“赛展会”办赛模式。赛场外,主办方同步开展了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人才项目交流对接、人才招聘、创新创业主题研讨交流会等活动,旨在为科研人员今后各类形式的合作提供丰富的可能性。
记者在人才招聘展馆的浙江展区偶遇在创新赛海洋开发与应用赛道拿下金奖的西安理工大学副教授、院长助理杨磊。本次作为选手参赛的他,比赛之余来到其他省市展区观展,就是为了帮自己有意向前往南方工作的学生,了解和洽谈更多博士后相关的培养、使用政策。
生长迅速的后备力量
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作为一个才举办两届的年轻赛事,为何能备受青睐?
这背后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在提供支持。经过38年的发展,我国博士后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累计招收博士后人员30万多人,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充满创造活力的青年英才。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刘真,和团队一起率先突破体细胞克隆猴技术,培育出世界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船705所博士后研究团队,完成一系列水下装备关键技术攻关;华为、腾讯、科大讯飞等民营科技型企业,之江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新型研究机构,先后有约6万名博士后在工作站成为创新带头人,一批博士后携“硬科技”成果创业,企业成长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从建立之时起,我国博士后制度就肩负着科技强国、培育人才的光辉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博士后更是作为主要参加人,申获国家级基金项目4.2万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539项,87位在站博士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21年,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应运而生。据统计,当年在广东佛山举办的这场大赛,就已经有近36%的项目技术创新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近21%的项目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到了第二届比赛,品牌效应逐渐显现。“今年上场的青年人,基本功大幅度提升,眼神更加自信,头脑更具活力。这种精神面貌是新中国知识分子最真实的写照。”正如一位大赛评委所说,他相信这些兼具能力、潜力、创造力的当代博士后青年英才,必将成长为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让更多人走出实验室
为了让博士后更好地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将科学技术与市场结合也是本届大赛办赛的初衷之一。从大赛设置的专业领域就可以看出,紧贴现实需求、瞄准科技前沿、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是博士后创新创业的重要特征。
从第一届比赛开始,“揭榜领题”组别就备受欢迎——聚焦国内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的技术难题科研攻关和技术升级需求,面向博士后群体征集技术解决方案。
有业内人士和记者分享揭榜领题的重要性:博士后属于在各自领域钻研极深的高层次人才,正确培养或使用这批人才的前提之一,就是要与单位或企业的需求精准且紧密地结合。
此次浙江代表团就有两枚金奖出自揭榜领题组别,分别是温州大学彭子舜团队的“能源路由的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研究院卢俊言团队的“吉林省松林变色立木信息遥感智能提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在博士后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政府的助推力量不可或缺。
“企业一路走来,受到了国家以及省、市人才政策的大力帮助和支持,这是让我们顺利实现从科研到市场转变的重要因素。”在创业赛高端装备组别获得金奖的长春理工大学副研究员、珩辉光电测量技术(吉林)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帅,在赛后获奖选手见面会上动情地说。目前他领衔的企业,已经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光学测量设备全面国产化。常帅说,未来一定牢牢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加快转化科技成果,为东北全面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创投机构也积极接洽博士后人才团队。“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位项目经理告诉记者,从创业场地、财务、法律咨询,到后续的寻求天使投资、项目方对接,他们能为博士后人才提供最齐全的创业服务。
再把目光拉回浙江。创新、科技、人才一直都是近年来浙江省发展的重点所在。今年上半年,浙江首次面向全球发布3975个博士后岗位,招收单位涵盖617家顶尖科研机构、高校和知名企业。配套支持政策也充分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和珍惜:例如,出站留在企业的博士后人员除享受地方补助外,还可直接认定副高职称;出站并首次在山区26县民营企业就业的非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当地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引才补贴20万元等。
博士后创新创业空间巨大、未来可期。在制度、政策、平台等阳光雨露滋润下,这支被寄予厚望的高层次人才力量,定能为技术突破、科研攻关、产业创新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