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蓄势两年,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临平大运河科创城:杭州城北升起的“新星”

  杭州城市以北,一颗新星日益璀璨。

  这就是临平大运河科创城,杭州的北部产业平台之一。2021年10月30日,临平区全面启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建设时,同步打造的一座城。

  时至今日,整整两年。大运河科创城始终围绕平台能级跃升,积极谋篇布局深耕细作,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光荣使命,以超山生态人文为发展基底,以科创兴城为核心方向,加速融入大城北一体化发展,奋力建设“大运河文化新廊道”“贯通杭州北部的后花园”“接轨城西科创大走廊桥头堡”。

  眼下,随着启航创新创业中心的启用、创投人才交流大会的举行,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科创“第一枪”已然打响,星光逐渐照耀未来前行之路。

寻“星”——在城市发展中锚定坐标

  为什么说大运河科创城是杭州城北“新星”?

  想理解这个概念,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大城北是杭州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大运河科创城是大城北的重要新成员。

  大城北和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拥江发展一起,是统筹杭州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四大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还起到了联结杭州与长三角G60科创大走廊的重要枢纽作用。

  前不久,杭州市建委在一份公开答复中明确表示,《大城北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在进行中。新的范围在原大城北行动规划135.5平方公里范围的基础上,包含临平区塘栖、崇贤区域,将大运河科创城板块全部纳入大城北地区的规划研究范围。

  在这场城市格局调整中,管理范围南、北、西至临平区界,东至塘栖路、望梅路、五洲路、宣杭铁路围合区域,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占据大城北1/3面积的大运河科创城,毫无疑问地将拥有更多确定性。

  事实上,这种确定性或已初见端倪——

  从经济指标来看,今年上半年,大运河科创城财政总收入11.46亿元,同比增长54%;固定资产项目投资34.21亿元,同比增长149.4%……

  从项目建设来看,塘栖古镇、超山景区、丁山湖等地逐步构建运河文化新廊道。游客们不仅能看到“十里梅花香雪海”的盛景,还能探访广济桥、御碑码头等古迹,研学金石文化,体验草莓采摘乐趣,尽享卡丁车的速度与激情。

  从文化传承来看,这里已经联动全国大运河沿线47家古镇,开展第二届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研讨会,以“大运河”为纽带,通过有效联动、资源共享、聚合传播等方式,携手共促大运河沿线古镇的繁荣与发展。

  今年以来,大运河文化(临平段)入选全省11个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临平塘栖—运河—崇贤“运河水乡”县域风貌区入选2023年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优秀建设方案名单,塘栖古镇上榜浙江省旅游休闲街区。

  可以预见,站在新发展风口上的大运河科创城,未来还将持续进阶。

造“星”——在双轮驱动中提升能级

  前不久,临平举行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共涉及38个项目,总投资超113亿元,覆盖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物联等多个领域。其中,元通电缆临平智能制造基地、“原动力”动漫+古镇创作基地等项目纷纷签约大运河科创城。

  这背后,体现出一种以“科创+文创”双轮驱动产业升级的底层战略。

  大运河科创城,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里拔地而起的一座科技新城,致力于在山水肌理间植入科创、文创等产业功能,打造独具特色的杭州大都市青年创业基地、数字文化创新港。

  以元通电缆临平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为例,不仅计划建设约16万平方米绿色、柔性、高效的智慧车间,还力争创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原动力”动漫+古镇创作基地项目,是文创产业的代表。依托该项目加持,塘栖古镇拟打造“动漫+古镇”文创基地,作为直播与短视频内容版权的一站式创作与电商交易平台,推动大运河文创产品的营销推广与品牌提升。

  抓增量招引的同时,存量也在盘活。

  针对塘栖、崇贤等地工业用地总体业态相对传统、布局相对分散等问题,大运河科创城研究制定《大运河科创城工业园区有机更新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工业园区有机更新。

  产业趋势之变带来人才需求之变。大运河科创城通过“创空间”“搭台子”“优服务”等措施,推进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比如,第二届大运河杯创新创业大赛,吸引超150个项目报名,覆盖省内外80余所高校。最后,创新组的获奖项目全部签约落地大运河科创城。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抓好规划布局,大运河科创城的产业蓝图愈发清晰——

  陆家桥园区着力建设都市型创新创业园区,全力打造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优质平台,拟建设大运河科创城生命健康产业高地、科创高地;张家墩园区着力建设数字文化与总部产业园区,计划打造科创企业研发、总部办公基地,以智能制造、数字文创、生物医疗等科创产业类型为招引方向,打造办公研发一体化的创新产业空间载体;马高园区着力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引进新技术、新产业……

成“星”——在产城融合中迈向未来

  从国际一流科技园区的建设经验来看,成功往往依赖于创新人才、科研院所、科创成果、重点产业和发展环境等五方面力量的支撑。其中,发展环境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超山—丁山湖综合保护工程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陆续开展了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环境整治等工作,现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根据相关规划,该项目旨在把超山、丁山湖建成对标5A级风景名胜区的特色山水生态公园,全面推进全域景区化,将超山与丁山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美丽乡村联动发展,打造山湖合璧的典范。

  事实上,这只是大运河科创城以大运河为轴、沿河绿道为链,串联起现代都市、历史古镇、传统集镇和广袤田园,打造产城人文融合新高地的一个缩影。

  放眼当下,大运河科创城扎实做好“产业提质增效、重大项目建设、文化传承利用”三篇文章,全力推动大运河科创城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面貌提升、文化廊道构建等三方面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加快产业提质增效,实现转型升级新突破。坚持不懈推进精准招商,全力以赴加快项目投产,以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大运河科创城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展现城市面貌新形象。对标高质量发展谋划重大项目,做实做优重大项目储备库,做好管辖区内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为大运河科创城古镇文旅策划、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总体性的指导方案。

  ——加快文化传承利用,打造运河文化新廊道。充分利用好现有历史文化资源,多方合作,加大文化研究阐释,精心筹划文旅活动,结合历史传承、地域文化与时代要求,讲好“大运河故事”。

  培育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业态,厚植绿色本底……如今的大运河科创城,正在不断谱写发展史上一个个精彩篇章,映照出城市前行的璀璨星火。

  奋斗者说——

新平台蓄势新未来

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走到底

  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

  不同于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临平新城专注数字时尚、人工智能等赛道,刚刚两岁的临平大运河科创城,为产业发展定下的是一个宏观方向——“科创+文创”。

  这需要着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也依赖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其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的科技创新水平。大运河科创城始终坚持人才与创新两大要素,结合区内产业发展特点,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指导培育,打造创新先进产业集群。

  科技是生产力,文化也是生产力。悠悠运河流淌千年,蕴藉的传统文化处处是矿藏。以塘栖古镇为例,作为明清时期的交通大动脉,随之而兴起的漕运推动了人口流动和商业流通,使得古镇在文化经济领域欣欣向荣。眼下,随着运河二通道开通,以及中国大运河古镇联盟的成立,大运河(临平段)蕴藏的城市发展动能正不断释放。

  当然,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离不开坚持与坚守。这需要保持稳中求进的耐心,不急不躁向“新”而行。发展越是迈向更高水平,就越要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决策、付诸行动,稳扎稳打、有序推进。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因此,大运河科创城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主攻方向。

  今年以来,大运河科创城累计出让工业用地236亩,绝大部分被科创型企业竞得,预计明年还会更多。这种市场预期,足以折射出良好的发展成色。

  现在,大运河科创城有了一个小目标:招引一些大型企业乃至头部企业,推动形成“招来一批企业、完善一个链条、育强一个产业”的新局面。

  (本版图片由临平大运河科创城管委会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临平大运河科创城:杭州城北升起的“新星” 2023-10-30 浙江日报2023-10-3000006;浙江日报2023-10-3000010;浙江日报2023-10-3000015;浙江日报2023-10-3000023;浙江日报2023-10-3000009;浙江日报2023-10-3000012;浙江日报2023-10-3000025 2 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